查看拼音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fāng shān zĭ,guāng、huáng jiān yĭn rén yĕ。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shào shí mù zhū jiā、guō jiĕ wèi rén,lǘ lĭ zhī xiá jiē zōng zhī。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shāo,shào] zhuàng,zhé jié dú shū,yù yĭ cĭ chí chĕng dāng shì,rán zhōng bù yù。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wăn năi dùn yú guāng、huáng jiān,yuē qí tíng。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ān jū shū shí,bù yŭ shì xiāng wén。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qì chē mă,huĭ guān fú,tú bù wăng lái shān zhōng,rén mò shí yĕ。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jiàn qí suŏ zhù mào,fāng sŏng ér gāo,yuē:“cĭ qĭ gŭ fāng shān guān zhī yí xiàng hū?

”因谓之方山子。”yīn wèi zhī fāng shān z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yú zhé jū yú huáng,guò qí tíng,shì jiàn yān。

曰:“呜呼!yuē:“wū hū!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cĭ wú gù rén chén zào jì cháng yĕ。

何为而在此?hé wèi ér zài cĭ?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fāng shān zĭ yì jué rán,wèn yú suŏ yĭ zhì cĭ zhĕ。

余告之故。yú gào zhī gù。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fŭ ér bù [dá,dā],yăng ér xiào,hū yú sù qí jiā。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huán dŭ xiāo rán,ér qī zĭ nú bì jiē yŏu zì dé zhī yì。

余既耸然异之。yú jì sŏng rán yì zhī。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dú niàn fāng shān zĭ shào shí,shĭ jiŭ hăo jiàn,yòng cái rú fèn tŭ。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qián shí jiŭ nián,yú zài qí shān,jiàn fāng shān zĭ cóng liăng qí,[xié,jiā] èr shĭ,yóu xī shān。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què qĭ yú qián,shĭ qí zhú ér shè zhī,bù huò。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fāng shān zĭ nù mă dú chū,yī fà dé zhī。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yīn yŭ yú mă shàng lùn yòng bīng jí gŭ jīn chéng bài,zì wèi yī shì háo shì。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jīn jĭ rì ĕr,jīng hàn zhī sè yóu jiàn yú méi jiān,ér qĭ shān zhōng zhī rén zāi?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rán fāng shān zĭ shì yŏu xūn fá,dāng dé guān,shĭ cóng shì yú qí jiān,jīn yĭ xiăn wén。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ér qí jiā zài luò yáng,yuán zhái zhuàng lì yŭ gōng hóu dĕng。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hé bĕi yŏu tián,suì dé bó qiān pĭ,yì zú yĭ fù lè。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jiē qì bù qŭ,dú lái qióng shān zhōng,cĭ qĭ wú dé ér rán zāi?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yú wén guāng、huáng jiān duō yì rén,wăng wăng yáng kuáng gòu wū,bù kĕ dé ér jiàn。

方山子倘见之欤?fāng shān zĭ [tăng,cháng] jiàn zhī yú?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注释

1.方山子:即陈慥,字季常。

2.光、黄:光州、黄州,两州连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县。

3.隐人:隐士。

4.朱家、郭解:西汉时著名游侠,见《史记·游侠列传》。

5.闾里:乡里。
6.侠:侠义之士。

7.宗之:崇拜他,以他为首。宗,尊奉。

8.折节: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长乃折节好古学。”

9.“驰骋”句:在当代施展才学抱负。

10.遁:遁世隐居。

11.岐亭:宋时黄州的镇名,在今湖北麻城县西南。

12.屋:帽顶。

13.岂:其意为“(这)难道不是······”。

14.方山冠:唐宋时隐士戴的帽子。

15.遗象:犹遗制。

16.“余谪居”三句:苏轼《岐亭五首叙》:“元丰三年正月,余始谪黄州,至歧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马青盖来迎者,则余故人陈恤季常也。为留五日,斌诗一篇而去。”谪,降职。

17.矍(jué)然:惊讶睁眼相视貌。

18.“环堵”一句: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萦然,不蔽风日”成句,谓室内空无所有。

19.使酒:喝醉酒后爱发脾气,任性而行。

20.好剑:好摆弄刀剑一类武器。

21.余在岐山:宋仁宗嘉祐七年,苏轼任风翔府签判,时陈糙之父陈希亮知凤翔府。苏轼这时始与陈糙相识订交。岐山,指凤翔。凤翔有岐山。

22.怒马:愤怒地鞭马独自冲出去。

23.“一发”一句:一箭射中它。

24.“精悍”一句:精明英武的神情气度。精悍,精明强干。

25.“然方山子”二句:苏轼《陈公弼传》:陈希亮(公弼)“当荫补子弟,辄先其族人,卒不及其子糙。”世有勋阀:世代有功勋,属世袭门阀。

26.穷山中:荒僻的山中。“此岂”一句:难道没有独特的造诣修养能够作到这一点吗?

27.异人:指特立独行的隐沦之士。

28.佯狂:装疯。

29.垢污:言行不屑循常蹈故,被人们认为是德行上的垢污。

30.傥:或者。

赏析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是酗酒任性,喜欢使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的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隐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声名显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偏偏要来到穷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背景

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出仕,任风翔签判。嘉佑八年(1063年)陈慥之父陈希亮来任府尹。陈希亮素以威严著称,僚属和他见面多不敢仰视,而苏轼年少气盛,常与争议,甚至形于颜色。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颇为投合。自凤翔返京后,苏轼妻死父逝,宦海升沉,身经乌台诗案的文字之狱,贬往黄州;陈慥也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岐亭五首》)。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年)写下了这篇散文。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荣光休气天为瑞。

道祖当天传宝裔。

千年昌运此时逢,四海欢声今日沸。

蒙蒙香雾沾衣腻。

漠漠轻寒梅柳细。

封人长有祝尧心,从此年年并岁岁。

遗偈传诸国,留真在一峰。

消息一年传一度。

万岁枝香,总是留春处。

曾倚东风娇不语。

玉阶霞袂飘飘举。

蓬莱清浅红云路。

结子新成,要荐金盘去。

一实三千须记取。

东朝宴罢回青羽。

岁久漫传龙变化,潭深谁睹剑锋芒。

蓂褪尧阶八叶,桃翻禹浪三层。

欢传崧岳挺生申。

儿女团栾争庆。

名注长生仙籍,未须仰祝龟龄。

芳联子舍早蜚声。

富贵荣华鼎盛。

去腊陈三劄,兹秋奉九筵。

群英俱有赋,孤迹敢无篇。

宗祀新隆礼,宸衷上格天。

虚明融寂寞,大化合敷宣。

近骇边烽急,前惊内寇连。

鬼神虽然佑,刑政谨将然。

咸谓公私杂,希聆宰相贤。

积深千万弊,任止二三年苟且姑循旧,嗟咨亦屡传。

旱蝗难熟视,殍殣惨相联。

寒后裘方索,薪间火已然。

冕旒几咫尺,轩陛隔天渊。

善颂无谀语,愚衷有至虔。

命书唐滥觞,委源传吕后。

有倡莫为遏,波荡今不救。

字育叵数计,八字讵所囿。

甲子动垓亿,举一百万漏。

荒唐无稽据,诵言指休咎。

柰何聪达人,颇复安此谬。

怀刺曳长裾,偃蹇文士右。

夸诩走干谒,荐墨不待叩。

士有待濡法沬,百请不一售。

我昔游江淮,知识间新旧。

文士不到眼,此辈日交簉。

辞章轻杯水,羡彼行橐富。

鳃鳃问利禄,吾儒所深陋。

自笑与世违,迂论取排诟。

玉帐传心如镜,青龙绕指成轮。

尘中多少白头人。

干里寻壬难认。

世事说来都了,鬼神见也须瞋。

迷槎问我是何津。

向道先生昼困。

姓名不入六臣传,容貌堪传九老碑。

禊帖之亡,坏土其朽。

至于贞无,夫岂一手。

仿佛之传,烂如晨星。

尚胜定武,以石得名。

传与东坡尊舅。

欲作栏干护佑。

心性慢些儿,先著他人机构。

虚谬。

虚谬。

这段姻缘生受。

懿彼明德,赫赫煌煌。

名高阃域,功著旂常。

道符休泰,运叶祺祥。

庆传万祀,以播耿光。

先生老去饮无兴,居士病来闲有余。

犹觉醉吟多放逸,不如禅坐更清虚。

[予先有醉吟先生传,今故云。

]柘枝紫袖教丸药,羯鼓苍头遣种蔬。

却被山僧戏相问,一时改业意何如?

五一竺国,东震旦土。

传佛心宗,无本可据。

无本据,一苇横趋,大江东去。

鼻直口四方,眉低眼三角。

默默句难传,深深谁转脚。

入挂树之壶,天地能阔;

得烂柯之棋,黑白未错。

如今更不囊藏,到处随宜著落。

素王妙道况亲传。

一杯莫落吾人后。

富贵功名寿。

胸中书传有余香。

看写兰亭小字、记流觞。

问谁分我渔樵席。

江海消闲日。

看君天上拜恩浓。

却恐画楼无处、著东风。

默而静专,体之妙全。

情尽性传,心空觉圆。

閒閒游幻世,了了应尘缘。

灯笼露柱浑机用,翠竹黄华总说禅。

喜喜蓬头。

达达根由。

永永誓不贪求。

渐渐归于正觉,申申燕处优游。

万万尘缘识破,专专志做持修。

遇遇风仙传口诀,疑疑涤尽更何搜。

灿灿不昏幽。

玉玉金光结,心心愿做渡人舟。

累累功成行满,真真去访瀛洲

天威乱糁琼蕤密。

一光吞尽千山碧。

梅与雪争妍。

孤香风暗传。

玉骨从来瘦。

不奈春僝僽。

羌管一声残。

水乡生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