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chén dĕng wĕi yĭ kōng shū,bèi [yuán,yún,yùn] jiăng dú。

圣明天纵,学问日新。shèng míng tiān zòng,xué wèn rì xīn。

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chén dĕng cái yŏu xiàn ér dào wú qióng,xīn yù yán ér kŏu bù [dài,dăi],yĭ cĭ zì kuì,mò zhī suŏ wèi。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qiè wèi rén chén zhī nà zhōng,pì rú yī zhĕ zhī yòng yào,yào suī jìn yú yī shŏu,fāng duō [chuán,zhuàn] yú gŭ rén。

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ruò yĭ jīng xiào yú shì jiān,bù bì jiē cóng yú jĭ chū。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fú jiàn táng zăi xiāng lù zhì,cái bĕn wáng zuŏ,xué wèi dì shī。

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lùn shēn qiē yú shì qíng,yán bù lí yú dào dé。

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zhì rú zĭ fáng ér wén zé guò,biàn rú [jiă,gŭ] yì ér [shù,zhú] bù shū,shàng yĭ gé jūn xīn zhī fēi,xià yĭ tōng tiān xià zhī zhì。

但其不幸,仕不遇时。dàn qí bù xìng,shì bù yù shí。

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dé zōng yĭ kē [kè,kē] wèi néng,ér zhì jiàn zhī yĭ zhōng hòu;

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dé zōng yĭ cāi yí wèi [shù,zhú],ér zhì quàn zhī yĭ tuī chéng;

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dé zōng hăo yòng bīng,ér zhì yĭ xiāo bīng wèi xiān;

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dé zōng hăo jù cái,ér zhì yĭ sàn cái wèi jí。

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zhì yú yòng rén tīng yán zhī fă,zhì biān yù jiāng zhī fāng,zuì jĭ yĭ shōu rén xīn,găi guò yĭ yīng tiān dào,qù xiăo rén yĭ chú mín huàn,xī míng qì yĭ dài yŏu gōng,rú cĭ zhī liú,wèi yì xī shŭ。

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kĕ wèi jìn kŭ kŏu zhī lè shí,zhēn hài shēn zhī [gāo,gào] huāng。

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shĭ dé zōng jìn yòng qí yán,zé zhēn guān kĕ dé ér fù。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chén dĕng mĕi tuì zì xī gé,jí sī xiāng gào yán,yĭ bì xià shèng míng,bì xĭ zhì yì lùn。

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dàn shĭ shèng xián zhī xiāng [qì,xiè,qiè],jí rú chén zhŭ zhī tóng shí。

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xī féng táng lùn pō、mù zhī xián,zé hàn wén wèi zhī tài xī;

魏相条、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wèi xiāng tiáo、dŏng zhī duì,zé xiào xuān yĭ zhì zhōng xīng。

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ruò bì xià néng zì dé shī,mò ruò jìn qŭ zhū zhì。

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fū liù jīng sān shĭ,zhū zĭ băi jiā,fēi wú kĕ guān,jiē zú wèi zhì。

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dàn shèng yán yōu yuăn,mò xué zhī lí,pì rú shān hăi zhī chóng shēn,nán yĭ yī èr ér tuī [zé,zhái]。

如贽之论,开卷了然。rú zhì zhī lùn,kāi juăn le rán。

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jù gŭ jīn zhī jīng yīng,shí zhì luàn zhī [guī,jūn,qiū] jiàn。

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chén dĕng yù qŭ qí zòu yì,[shāo,shào] jiā [xiào,jiào] zhèng,shàn xiĕ jìn chéng。

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yuàn bì xià zhì zhī zuò yú,rú jiàn zhì miàn,făn fù shú dú,rú yŭ zhì yán。

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bì néng fà shèng xìng zhī gāo míng,chéng zhì gōng yú suì yuè。

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chén dĕng bù shèng qū qū zhī yì,qŭ jìn zhĭ。

译文

  臣等依凭空虚浅薄的才学,在翰林院侍讲、侍读的职位上充个数目。皇上的聪明睿智是上天赋予的,学问一天比一天深厚。臣等才学有限,然而圣贤之道没有穷尽,心中虽然想表述清楚可口头上表达不出来,因此自己感到很是惭愧,不知道该怎么办。

  臣等认为作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诚,就像医生对准病症去用药一样,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在世间证明确实很灵验,那么就不必一定要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

  臣等听说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议论深刻而切合物事人情,言语从不偏离圣贤的道德规范。才能与西汉的张良(张良字子房)齐肩而文才却要胜过他,议论的才能像西汉的贾谊而方法却不粗疏。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三代也只他一人罢了。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没能赶上良好的时机。唐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事,陆贽就以忠诚敦厚去规谏;唐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对人,陆贽就以推心置腹去劝说;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陆贽则认为消除战事是当时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敛聚财物,陆贽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见的方法,整治边防、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改正过错以顺应天道,斥去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祸患,珍惜爵位、宝器以授予有功的人,像这类合理的建议,很难列举完。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

  臣等每次从皇帝听讲的西阁退出,都私下相互议论,认为您是圣明的天子,一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使像您这样的圣明天子和像陆贽那样的贤能大臣意见相吻合,那就像圣君和贤臣处于同一时代一样了。当初冯唐高度赞扬战国时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则为不能使用他们而深深叹息;魏相陈述了西汉晁错、董仲舒等应对当时皇帝的言语,汉宣帝就按这些言语施政而成就了汉室中兴的业绩。如果陛下能自己寻求老师,就不如从近一点的唐朝选取陆贽。再说那《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并不是没有可以效法的,而且依照这些史籍所阐述的道理都足以治理好国家。然而《六经》当中的圣贤言论精深奥秘,而史书、子书中存留的圣贤学说却颇不完整,犹如高山大海那样崇高深远,很难从中选择出多少可以直接推广运用的东西。而陆贽的议论,一打开书本就非常明了清楚,汇聚了古往今来的学说精华,确实是国家治乱的一面镜子。臣等想把他向皇帝的进言文章稍微加以整理校对,重新抄好进呈给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就像亲眼见到陆贽之面一样;反复熟读它,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这样,一定能启发陛下天子之性的神明天资,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成就强盛国家的功业。臣等说不尽愚陋的心意,请陛下决定是否采用。

注释

(1)备员:凑数。讲读:指侍讲、侍读,官名。

(2)逮:到,及。

(3)陆贽:任翰林学士、宰相,后受谗被贬,著有《翰苑集》,亦名《陆宣公奏议》。唐德宗时,宰相陆贽为政清廉,从来不收受任何馈赠。在与地方藩镇官员的交往中更是从不言利,分外之财分毫不取。陆贽的母亲去世,在3年的丁忧期间,各地藩镇都纷纷赠送厚礼,数量达几百份,可他硬是一份没收。对此,一些想通过送礼巴结他这位朝中重臣的地方官员便老大不满,埋怨他不近人情。这种声音传到德宗的耳朵里,德宗也觉得陆贽“清慎太过”,便私下里对陆贽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概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意思是说,过于清慎廉洁,拒绝地方各级官员的馈赠,恐怕有些过分。可以不收受贵重物品,接受点儿诸如马鞭、靴鞋之类的小礼物总还是可以的。然而,陆贽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及,必及金璧。”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伤风害礼,莫甚于私;暴物残人,莫大于赂。”此后,陆贽依旧保持清廉的节操,始终不渝。

(4)名器:《左传》:“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意即赏赐不可滥。

(5)颇:廉颇。牧:李牧。均为战国时名将。

(6)太息:出声长叹。

(7)晁:晁错。董:董仲舒。均为西汉时思想家。

赏析

陆贽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往往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文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旧党之争依然激烈,国无宁日。苏轼进此札子,乞校正陆贽奏议,并建议哲宗反复熟读,从中得到治国的启发。文章写得娓娓动听,很有说服力。如“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都非常切合作者、陆贽、宋哲宗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陆贽的札子虽当世不为德宗所用,但已是如“经效于世间”的良药,为“治乱之龟鉴”,若为哲宗熟读,“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文章写得真切动人。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岂知习静知常子,尘外天声满耳根。

终宵忘寐。

好事如何犹尚未。

子细沈吟。

珠泪盈盈湿袖襟。

与君别也。

愿在郎心莫暂舍。

记取盟言。

闻早回程却再圆。

遇风仙,心开悟,骋颠狂。

黜妻屏子便迎祥。

逍遥坦荡,恣情吟咏谩成章。

就中行化觅知友,同共闻香。

烹丹鼎,下丹结,中丹热,大丹凉。

不须炼白更烧黄。

自然玉性,万般霞彩射人光。

上丹霄,去住蓬岛,永永

馀子不足数,此君何可无。

戒师和尚,可称吾徒。

明禅悟道通儒。

子细研穷正觉,并段差殊。

温良恭俭让礼,生老病死苦嗟吁。

当修进,炼木金水火,土证无馀。

三教门人省悟,忘人我,宜乎共处茅庐。

物外玄谈,句句营养毗卢。

常怀博施济众,气神和、丹结明珠。

归兜率,向大罗,蓬岛同居。

昨宵送旧,今日迎新。

迎新送旧,费尽精神。

新旧两头忘记了,始知今日是元正。

不用借婆衫子拜,今年人是去年人。

黄子侬故人,危子侬门生。

向来同登漱玉亭,银河洗面醉不醒。

四年二子不见面,过眼光阴掣飞电。

今晨忽得问政碑,黄子作堂危子词。

危子笔力乃尔进,黄子佳政不须问。

寄言二子各努力,古人也是人作得。

别无巧妙,与你方儿一个。

子後午前定息坐。

夹脊双门崑崙过。

恁时得气力,思量我。

洞中日月无朝夕。

晃朗云衢通宝陌。

上明紫脑承三清,下照黄河常五色。

自然霞结玲珑宅。

内有长生三岛客。

未彰云外去时踪,已到眼前来显

已丑太常第,君家登两翁。

黄鹄久仙去,不亡有流风。

小阮最逸群。

未几鱼化龙。

江城始解后,岩邑仍过从。

谓予偕二父,联名千佛中。

一见辞色庄,再款肺腑通。

议论到易象,或借听于聋。

我行踏京尘,君栖簿书丛。

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

回首川陆隔,天寒悲塞鸿。

漪澜堂下水长流,暮暮朝朝客未休。

纵有《茶经》无陆羽,空教煎白老僧

三叶翠蓂开子月,九天降诞文星。

满堂佳气蔼祥云。

称觞椒有颂,介寿酒浮春。

强仕宜为攀折客,须知富贵催人。

看看雁塔即联名。

一门夸盛事,棠棣对灵椿。

超然远览。

是我辈人方具眼。

默想江湖。

何处山川略得如。

凉秋最胜。

万顷芙蕖盖明镜。

更乞清诗。

要见胸中一吐奇。

法逐心生,心随法变。

心法双忘,千化万变。

扇子{左足右孛}跳上三十三天,{上祝下土}著帝释鼻孔。

盏子扑落地,楪子成七片。

虽是一期方便,闻名不如见面。

瞬目迷千劫,扬眉隔万山。

一真分瑞出双关。

混入华元,到此有何难。

*质飞金翼,凝阳透玉环。

惺然洗觉梦魂间。

云去无心,物外独清闲。

北郊时冽,南陆辉处。

奠本虔诚,献弥恭虑。

上延祉福,下承欢豫。

广乐送神,神其整驭。

知县女,个真真。

年将二六乐天真。

敢求乞,任求真。

天赋性,慕修真。

将来功满内全真。

跨祥云,礼上真。

时不待人,月不破五。

那一著子,未敢相许。

赠京兆蓝党谢敬人休执著,莫贪求。

心头休要起闲愁。

住行处,常自由。

能如此,应真修。

擒猿捉马炼霜*。

行功成,赴十洲。

韩公国大贤,道德赫已闻。

时出为阳山,尔区来趋奔。

韩官迁掾曹,子随至荆门。

韩入为博士,崎岖送归轮。

(《送区弘》。

《事文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