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gōng chuán xiāng duì băi fēn kōng,jīng kŏu zhuī suí sì mèng zhōng。

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luò zhĭ yún yān jūn sì jiù,yíng jīn shuāng xuĕ wŏ chéng wēng。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chūn lái míng yè huán zhēng bái,là jìn méi shāo jìn fàng hóng。

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lĭng lüè xī shān xū miào yŭ,xiăo yū jīng jié shàng líng fēng。

译文

“觥船”句:杜牧《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此处指载酒船以觥引酒。

京口:今江苏镇江。

落纸: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

盈巾霜雪:古人喜着头巾,盈巾霜雪,意为满头白发。

茗叶:茶叶。宋人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茶之名者有七,一曰白叶茶,茶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福建武夷山产白叶茶。

小迂:稍作迂回。迂,绕远。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之节。宋制:镇守一方的军政长官,得拥旌持节。

凌风:亭名,在福建建安,韩元吉有登凌风亭题名录。此诗原注云:“仆为建安宰,作凌风亭。”

注释

“觥船”句:杜牧《题禅院》诗:“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此处指载酒船以觥引酒。

京口:今江苏镇江。

落纸: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挥毫落纸如云烟。”

盈巾霜雪:古人喜着头巾,盈巾霜雪,意为满头白发。

茗叶:茶叶。宋人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茶之名者有七,一曰白叶茶,茶叶如纸,民间以为茶瑞。”福建武夷山产白叶茶。

小迂:稍作迂回。迂,绕远。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之节。宋制:镇守一方的军政长官,得拥旌持节。

凌风:亭名,在福建建安,韩元吉有登凌风亭题名录。此诗原注云:“仆为建安宰,作凌风亭。”

赏析

开头两句:“觥船相对百分空,京口追随似梦中。”首句写觥船送别。觥船是一种载酒的船,在船上依依话别,对饮离杯,回首当年,真有百事成空之感。次句追忆京口旧游。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当时陆游任镇江通判,恰好作者来镇江省亲,两人同游金山,互相酬唱。一年后,作者改任京官,又来镇江同游,与陆游有京口唱和一集,“道群居之乐,致离阔之思。”而作者现在回想起来,往事竟像在梦中一样。这两句寄慨深沉,为全诗定了基调。

  第三四两句:“落纸云烟君似旧,盈巾霜雪我成翁。”前句称誉陆游,说他虽然入蜀多年,而诗风慷慨,挥毫染翰,满纸云烟,气魄雄劲,不殊昔日。后句则感叹自己,此刻已满头霜雪,在国事艰虞之秋,未能多为国家宣劳,匡扶时局,现在已经成为老翁了(作者长于陆游七岁,本年六十有一)。这两句分别写两人当前的情况,表达了彼此都有壮志未酬的感慨。

  接着五六两句,笔锋一转,借景抒情:“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作者设想陆游到福建的时候,已是下一年的春天,那里的名茶——白叶茶,该争先吐出白色的芽叶了。而在此刻分手之际,已经腊尽春回,红梅好都已迎年开放一片嫣红了。这两句笔姿潇洒,深见作者旷达的胸怀,不专为别情所牵恋;而情景交融,不落凡响。结尾两句,再振一笔,以慰行人,并回映前文,有余音绕梁之妙。这两句说:“领略溪山须妙语,小迂旌节上凌风。”作者和陆游在壮年的时候,都曾任官闽中,陆游开始做官的时候,任福州宁德县主簿,那时正当秦桧死后,陆游年三十四岁(1158年),作者也曾任过建安守。彼此对闽中溪山之胜,是非常熟悉的。现在陆游再度任官福建,旧地重来,已经相隔二十年了。所以结笔前一句是希望友人把妙笔重新点染那里的溪山。作者守建安的时候,曾登过那里的凌风亭,建安地近福州,所以在结句说:“小迂旌节上凌风”语意双关,希望陆游此去福州,不妨稍为迂回一下道路,登上凌风亭,一访那里的胜景,那么作者虽然未能同行,也可以因友人访问自己的旧游地而一慰平生了。

诗人简介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689篇诗文

诗文推荐

海送晨光出,天收斗柄低。

.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

丁丑岁六月,轼南迁过琼,始得双泉之甘于城之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异味。

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

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

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

一瓶之中,有渑有淄。

以瀹以烹,众喊莫齐。

自江徂海,浩然无私。

岂弟君子,江海是仪。

既味我泉,亦哜我诗。

曾观工部集,中载赤沙湖。

食时辰,居家治务最须懃。

无事等闲莫外宿,归来劳费父嫌憎。

新安路,人来去。

早潮复晚潮,明日知何处。

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

花间蝶舞,柳上莺啼。

瞿昙未晓,达磨犹迷。

分付丛林能事汉,临机一一好提撕。

悟来修炼身中宝,不骋髯掀。

唯喜沉烟。

施布仁风无党偏。

愿心坚。

劝人识破浮生梦,恋甚华轩。

更不观帘。

随我扶摇入洞天。

做神仙。

始从鹿野苑,终至跋提河。

於是二中间,未尝说一字。

年年花卉竞芳时,东风一阵成狼藉。

送千里蟾宫客。

韦偃工古松,与可善枯竹。

岂如君家素壁上,有此天然画两幅。

一株古木欹墙东,状如峨嵋山巅千岁万岁之枯松。

旁有笛材拔孤玉,扶疏枝叶带露而饰风。

天知君爱画,欲为发一哂。

呼取义娥作画师,借此二物为画本。

戏从君家壁间摹写之,一枝一叶俱无遗。

傍人来见道是画,间如何画无能之。

元来画时不用诸葛笔、梁杲墨,别有妙法惹形迹。

偷见虽甚爱,或全潋亮或模糊,随时明暗有卷舒。

报君基欲观此画,请跨金鸟玉米面兔来其下。

无对无待,有兼有带。

历历物机,空空眼界。

绵绵相柱兮箭锋,恰恰相应兮函盖。

巨海饮毛,妙峰纳芥。

彼不见其有余,我方知其无外。

普明照世约同参,补怛落伽观自在。

沙畔路。

记得旧时行处。

蔼蔼疏烟迷远树。

野航横不渡。

竹里疏花梅吐。

照眼一川鸥鹭。

家在清江江上住。

水流愁不去。

晓云阁雨。

疏梅缀玉,尘尾闻谈吐。

精忠许国,才华扌离锦,尘劳释去。

六印雄图,百川明辩,苏张谁数。

有奇谋欲下,阴山族帐,惟英卫、可接武。

想见临戎丰度。

慨然定、中原疆土。

果惊一坐,折冲遐裔,嘉言循古。

安拊疲民,静摧骄虏,无烦旗鼓。

看功成、入辅中兴,永佐乾坤主。

湖中之山兮波上青,桂飒飒兮雨冥冥。

君归兮春早,满山兮碧草。

晨舂暮汲兮心何求,涧户岩扉兮身自老。

东岭西峰兮同白云,鸡鸣犬吠兮时相闻。

幽芳媚景兮当嘉月,践石扪萝兮恣超忽。

空山寂寂兮颍阳人,旦夕孤云随一身。

落叶辞柯满竹扉。

道道,何处寻。

今即古,古即今。

曹溪波浪如相似,无限平人被陆沈。

碧沼横梅屋。

水平堤、双双翠羽,引雏偷浴。

倚户无人深院静,犹忆棋敲嫩玉。

还又是、朱樱初熟。

手绾提炉香一炷,黯消魂、伫立阑干曲。

闲转步,数修竹。

新来有个眉峰蹙。

自王姚、后魏都褪,只成愁独。

凤带鸾钗宫样巧,争奈腰圈倦束。

谩困倚、云鬟堆绿。

淡月帘栊黄昏后,把灯花、印约休轻触。

花烬落,泪珠簌。

白马顿红缨,梢球紫袖轻。

晓冰蹄下裂,寒瓦杖头鸣。

叉手胶粘去,分鬃线道絣.自言无战伐,髀肉已曾生。

无复同趋尺五天,湖山佳处想联翩。

看君挥手谢送者,使我销魂惟黯然。

闪雨不成张祖席,停云空自寄诗篇。

趋势家莫作多时住,闻道东人正可怜。

露冷风清,山空月明。

天际归鸿书梵字,夜深砧杵送秋声。

眼觑不见,耳听不闻。

与君倾尽此时心,莫认山河作眼睛。

泉落千岩雨,松鸣万壑风。

徘徊岂人世,清绝况秋中。

就浴能除垢,催行觉未穷。

逢人举旧句,已似宿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