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讳辩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yù yŭ lĭ hè shū,quàn hè jŭ jìn shì。

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hè jŭ jìn shì yŏu míng,yŭ hè zhēng míng zhĕ huĭ zhī,yuē hè fù míng jìn sù,hè bù jŭ jìn shì wèi shì,quàn zhī jŭ zhĕ wèi fēi。

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tīng zhĕ bù chá yĕ,hé ér chàng zhī,tóng rán yī cí。

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huáng fŭ shí yuē:“ruò bù míng bái,zĭ yŭ hè qiĕ dé zuì。

”愈曰:“然。”yù yuē:“rán。

”律曰:“二名不偏讳。”lǜ yuē:“èr míng bù piān huì。

”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shì zhī zhĕ yuē:“wèi ruò yán‘zhēng’bù [chēng,chèn,chèng]‘zài’,yán‘zài’bù [chēng,chèn,chèng]‘zhēng’shì yĕ。

”律曰:“不讳嫌名。”lǜ yuē:“bù huì xián míng。

”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蓲’之类是也。”shì zhī zhĕ yuē:“wèi ruò‘yŭ’yŭ‘yŭ’、‘qiū’yŭ‘[qiū,ōu]’zhī lèi shì yĕ。

”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jīn hè fù míng jìn sù,hè jŭ jìn shì,wèi fàn èr míng lǜ hū?

为犯嫌名律乎?wèi fàn xián míng lǜ hū?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fù míng jìn sù,zĭ bù dé jŭ jìn shì,ruò fù míng rén,zĭ bù dé wèi rén hū?

夫讳始于何时?fū huì shĭ yú hé shí?

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zuò fă zhì yĭ jiāo tiān xià zhĕ,fēi zhōu gōng kŏng zĭ yú?

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zhōu gōng zuò shī bù huì,kŏng zĭ bù piān huì èr míng,《chūn qiū》bù jī bù huì xián míng,kāng wáng zhāo zhī sūn,shí wèi zhāo wáng。

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céng [cān,cēn,shēn] zhī fù míng xī,céng zĭ bù huì xī。

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zhōu zhī shí yŏu qí qī,hàn zhī shí yŏu dù dù,cĭ qí zĭ yí rú hé huì?

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jiāng huì qí xián [suì,suí] huì qí xìng hū?

将不讳其嫌者乎?jiāng bù huì qí xián zhĕ hū?

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hàn huì wŭ dì míng chè wèi tōng,bù wén yòu huì chē zhé zhī zhé wèi mŏu zì yĕ;

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huì lǚ hòu míng zhì wèi yĕ jī,bù wén yòu huì zhì tiān xià zhī zhì wèi mŏu zì yĕ。

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jīn shàng zhāng jí zhào,bù wén huì [hŭ,xŭ]、shì、bĭng、jī yĕ。

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wéi huàn guān gōng qiè,năi bù găn yán yù jí jī,yĭ wèi chù fàn。

士君子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shì jūn zĭ yán yŭ xíng shì,yí hé suŏ fă shŏu yĕ?

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jīn kăo zhī yú jīng,zhì zhī yú lǜ,jī zhī yĭ guó jiā zhī diăn,hè jŭ jìn shì wèi kĕ xié?

为不可邪?wèi bù kĕ xié?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fán shì fù mŭ,dé rú céng [cān,cēn,shēn],kĕ yĭ wú jī yĭ;

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zuò rén dé rú zhōu gōng kŏng zĭ,yì kĕ yĭ zhĭ yĭ。

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jīn shì zhī shì,bù wù xíng céng [cān,cēn,shēn] zhōu gōng kŏng zĭ zhī xíng,ér huì qīn zhī míng,zé wù shèng yú céng [cān,cēn,shēn] zhōu gōng kŏng zĭ,yì jiàn qí huò yĕ。

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fū zhōu gōng kŏng zĭ céng [cān,cēn,shēn] [zú,cù] bù kĕ shèng,shèng zhōu gōng kŏng zĭ céng [cān,cēn,shēn],năi bĭ yú huàn zhĕ gōng qiè,zé shì huàn zhĕ gōng qiè zhī xiào yú qí qīn,xián yú zhōu gōng kŏng zĭ céng [cān,cēn,shēn] zhĕ xié?

译文

  我写信给李贺,劝他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李贺如去参加进士科考试就会考中,所以和他争名的人就攻击这件事情,说:“李贺父亲名晋肃,李贺不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才是对的,劝他考进士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没有仔细想,就异口同声,跟着附和。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把这件事说清楚,你和李贺将要蒙受坏名声。”我说:“是这样的”。

  《礼记》上的规定说:“名字的两个字不必都避讳。”解释的人说:“孔子的母亲名‘征在’,这是说如果说‘征’就不说‘在’,说到‘在’就不说‘征’。”《礼记》上的规定又说:“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解释的人说:“说的是像‘禹’和‘雨’、‘丘’和‘’之类的字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李贺去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是违犯了名字的两个字不必都避讳的规定呢?还是违犯了声音相近的字不避讳的规定呢?父亲的名字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假如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吗?

  避讳这个规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定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人,不就是周公、孔子吗?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对人名的两个字也不都避讳,《春秋》也不讥讽不避讳人名声音相近的字。周康王钊的孙子,实际上就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晳,曾参不避讳“昔”字。周朝时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个人叫杜度,他们的儿子应怎样避讳?是为了避讳和名字声音相近的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讳了呢,还是不避讳和名字声音相近的字呢?汉朝避讳武帝的名,把“彻”改为“通”,但没有听说为避讳把车辙的“辙”改作别的字。避讳吕后的名,把“雉”叫做“野鸡”,可没有听说为避讳把治天下的“治”改作别的字。现在上奏章和下诏谕,没有听说避讳“浒”、“势”、“秉”和“饥”字。只有宦官宫妾才不敢说“谕”字和“机”字,认为说了就是触犯皇上。君子著书做事,应该遵守什么礼法呢?现在考察经典,查对规定,考核前代避讳的规定,李贺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是可以呢?还是不可以呢?

  凡是侍奉父母,能做到像曾参那样,就能不被人指责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那样,也可以说是到顶点了。现在世上的一些人,不去努力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品行,而要在避讳父母名字的事情上,却一定要超过曾参、周公、孔子,这也可以看出他们是糊涂的。周公、孔子、曾参,毕竟是不可能超过的。在避讳上超过了周公、孔子、曾参,就只能和宦官、宫妾一样了。那么这些宦官、宫妾对父母的孝顺,能比周公、孔子、曾参还好吗?

注释

1.李贺(790—816),字长吉,唐河南昌谷人。中唐时期重要诗人。他是唐宗室的远亲,郑王(李亮)之后,家世早已没落。其父李晋肃官职低微,早死。他少能文,为韩愈、皇甫湜等所激赏。但他终生郁郁不得志,只做过奉礼郎和协律郎等小官。相传他经常背着锦囊骑驴外出,途中得佳句,即书投囊中,及暮归,整理成篇。其诗想象丰富,炼词琢句,险峭幽诡,但因过于矜奇,有时流于晦涩;尤长于乐府,能合之弦管。卒年仅27岁。有诗二百三十三首。进士:唐制,士人应礼部考试,考中的叫进士。

2.毁:毁谤,攻击。

3.察:仔细看。和而倡之:此唱彼和,结成一气。

4.皇甫湜:字持正。唐宪宗元和年间进士,曾从韩愈学古文。明白:说清楚,辩明是非。且:将要。得罪:蒙受坏名声。

5.律:这里指《礼记》。二名不偏讳:两个字的名字可以不避讳其中的一个字;即下文所说的“二名律”。

6.释之者:指《礼记》的注释者汉朝人郑玄。言“徵”不称“在”,言“在”不称“徵”:指郑玄对“二名不偏讳”的注释,即“谓二名不一一讳也,孔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言徵,言徵不言在”孔子不讳单称。

7.不讳嫌名:谓臣子避讳君父的名讳时,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郑玄在注释《礼记》“礼不讳嫌名”时说:“嫌名,谓声音相近,若禹与雨,邱与丘也。”即下文所说的“嫌名律”。

8.“为……乎?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吗?还是……吗?”的反诘句。

9.夫:用在句首,表示阐发议论的语气。

10.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政治家,相传周朝的典章制度都是他制定的。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1.周公作诗不讳:其父文王名昌,其兄武王名发,周公作诗不讳“昌”字、“发”字,《诗经》周颂就首“燕及皇天,克昌厥后”,“骏发尔私,终三十里”等句。

12.《春秋》不讥不讳嫌名:《春秋》不讥讽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如卫桓公名完,“完”与“桓”同音,属于嫌名,《春秋》不讥。

13.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周康王,姓姬,名钊;其子周昭王,名瑕;“昭”和“钊”同音,周人不讳;原文“孙”应作“子”。

14.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曾参,即曾子,春秋时鲁人,孔子的学生,对父亲极为孝顺;其父名点,字晳,也是孔子的学生;《论语》记述曾子的话:“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昔”和“晳”同音,曾子不讳;原文“名”应作“字”。

15.骐期:春秋时楚国人。杜度:汉朝人。这两个人的姓和名同音,如避讳同音字,连他们的姓也不能说了。

16.“将……乎?将不……者乎?”:表示选择关系的疑问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呢?还是不……的呢?”

17.汉武帝:姓刘,名彻,当时为避武帝讳,把“彻侯”改为“通侯”等。

18.吕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曾临朝称制,当时为避吕后讳,称“雉”为“野鸡”。

19.浒、势、秉、机:唐太祖名虎,太宗名世民,世祖名昞,玄宗名隆基,“浒”、“势”、“秉”、“机”四个字分别同“虎”、“世”、“昞”、“基”四个字同音。

20.乃:竟。谕:唐代宗名豫,“谕”、“豫”二字同音。

21.士君子:古时候指有志操和学问的人。法守:效法和遵守。

22.考:考察。质:询问,对照。稽:考核,考查。典:文献典籍。

23.讥:指责,非难。

24.止:到顶。

25.务:致力。不务行曾参……之行:前一个“行”系动词,实行,学习;后一个“行”系名词,品行,品德。

 26.卒:终于,到底。

赏析

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谥号等,不能直接写出或说出,必须用其他字来代替,如汉高祖名邦,改“邦”为“国”;唐太宗名世民,改“世”为“代”,改“民”为“人”,尚书六部中的“民部”,则改为“户部”,等等。刻印古书时,也要把当世应讳的字改掉或缺笔。这叫做避讳。避讳的要求很严格,违犯者会招致非议,甚或得罪。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才气横溢,少年成名,但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在他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时就遭到了非议(晋、进同音),终于不能如当时其他读书人那样取得功名。韩愈曾鼓励李贺应进士试,也被人指责。面对这种陈腐的时尚,韩愈十分愤慨,《讳辩》就是为这件事而写的。韩愈不敢反对避讳,他只能巧妙地引用经典和法律依据,找出矛盾,从而反对将避讳搞得过滥。文章层层设问,一波三折,语言辛辣,说理痛快。全文没有一句从正面说出作者的主张,读者却可从中得出同作者相一致的结论。

诗人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尽说烟消,皆言火灭,触来总起无名。

不知不觉,怎得离众生。

道本易行易晓,奈心违、难晓难行。

心魔障,未成大善,方寸不能灵。

同流听嘱付,是非休辩,人我休争。

叹行尸走骨,何辱何荣。

急救自家性命,气神和、清结真形。

灵灵语,瑶台阆苑,蓬岛是前程。

兵辱我。

戟丛中谁解祸。

辩如锋。

木和同是夏公。

今清脱。

兔日乌同作活。

底然香。

谢恩人鱼鼓张。

三人证龟成鳖,井底泥牛气噎。

直饶辩泻悬河,有理亦难分雪。

耿耿孤光常皎洁。

说甚根尘。

辩甚铅银。

这仙佛、路径明分。

何须外觅,不在劳神。

欲要全完,当全道,露全身。

一体同观。

无起疏亲。

志常清、常静常真。

不惟自利,兼利他人。

定结祥光,成祥瑞,蹑祥云。

身上有黄金,人无走陆沉。

求时未必见,得处不因寻。

辩捷非通物,涵容是了心。

会弹无弦琴。

然后能知音。

九重降旨,阖国咸知。

一句当头,诸人未委。

只如新长老,宁可截舌,不犯国讳。

薄宦真何补,居然滞拙艰。

无心图作佛,有疾愿藏山,臂率愁肌减,毛惊暮领斑。

未能吴客问,谁恨越人弯。

学倦书刀废,呼慵博雉閒。

宁惭局辕下,为耻醉墦闲。

直道胡论枉,空言分合删。

苍蝇徒扰扰,狂猘自{左口右颜}{左口右颜}。

上客迂飞盖,穷阎问闭关。

馀光照徒壁,高辩破连环。

感激排非圣,栖迟触怒顽。

十年休赋蜀,二始欲睎颜。

昔有弹冠进,今将补被还。

春休晴絮白,日入暝霞殷。

旧产平台侧,新田颍水湾。

吾游如不遂,岩樾试重攀。

杀气到来黄叶秋,梧桐老冷随河流。

人间天上无分晓,从古至今谁得酬。

恁么辩得,尚带滞留。

别得一路,正绝踪由。

久病脚力衰,婴儿学移步。

丧尽目前机,辩得尘中主。

鼻直眼机,皮穿骨露。

驴不成兮马不成,且无描摸处。

赚镣僧繇吴道子。

赋性暴,举止傲,说甚道。

有个没意智獃郎,随例妄想颠倒。

蔡郎中还见麽,若也当面讳却,便是监主自盗。

晓云阁雨。

疏梅缀玉,尘尾闻谈吐。

精忠许国,才华扌离锦,尘劳释去。

六印雄图,百川明辩,苏张谁数。

有奇谋欲下,阴山族帐,惟英卫、可接武。

想见临戎丰度。

慨然定、中原疆土。

果惊一坐,折冲遐裔,嘉言循古。

安拊疲民,静摧骄虏,无烦旗鼓。

看功成、入辅中兴,永佐乾坤主。

山无背宅宅何胜,门未纳溪溪是剩。

一阁翚飞若见招,双溪蟠屈如回应。

有酒不容阁生尘,无诗莫与溪写真。

秋碧澄寒石齿齿,春黄涨暖风鳞鳞。

有如此水皆诗思,半酣还养客之技。

气之浊者客勿讳,主人胸中有泾渭。

味之美者客勿矜,主人胸中有淄渑。

辨入涓滴太分明,醉游汗漫真混成,客与主人俱忘形。

心不能缘,口不能议。

直须退步荷担,切忌当头触讳。

风月寒清古渡头,夜船拨转琉璃地。

袈娑在肩,柱杖入握。

未动六爻,全提一著。

分身是处相随,当面不须讳却。

好水不厌阔,好风不厌凉。

况有十顷荷,荷风媚波光。

主人昔谓余,此境不可忘。

举觞集群英,期以朝未央。

清欢遣丝竹,善谑停优倡。

快若鱼脱网,适比鸳在梁。

搴芳衣履湿,饮渌肌骨香。

操觚赋相联,妙续楚九章。

苦吟堕饥蝉,巧咏发轻簧。

常胜或倒戈,突出或擅场。

或峙而遽蹴,或抑而载扬。

所欠独巨翁,不使人意强。

孱衲尔何为,竭飒立在傍。

有间众稍默谈辩忽汪洋。

夕风亦损荷,万事付叵量。

罗帏绣箔凌苍穹,扬飞白雪初蒙蒙。

云收海面吐朝日,渐射碧瓦光曈曨。

聊停集旆驻双节,琥珀潋滟黄金钟。

雏莺乳燕弄清昼,幽香薄暮飘残红。

游丝芳草入望眼,天低旅雁鸣嗈嗈。

溪深涨渌浮画栋,雨余山色虚无中。

修眉翠袖倚长笛,五马矫首嘶春风。

轻烟漠漠暝兰楫,鸥鸟静不惊笙镛。

玉堂念昔掌帝制,文彩讵独如醉翁。

夜听宫漏对莲烛,突兀万卷蟠心胸。

雄词妙语委椽笔,波涛汹汹来何穷。

法严义古跨两汉,磊落未许盘诰工。

晚握铜鱼丛虎帐,锦衣铁骑悬刀弓。

熊罴俛仰随杖屦,棘门霸月上真儿童。

葛巾羽扇姑自适,指麾俎豆威羌戎。

饮酣争几骋谈辩,逸气凛凛侔銛锋。

毡裘辫发岂足数,终使万物归埏鎔。

塞垣佳景寄新咏,璀璨千丈垂晴虹。

章江倦客漫叹息,转达徙八极犹孤蓬。

登临暂喜脱人境,安得健翮超寒空。

意恶心顽烟火生。

口张舌举是非生。

伤人害己过潜生。

辩者自然为不善,善人不辩善芽生。

无争上士得长生。

观东震旦,有大乘根器,逾海越漠崦来,远赴梁朝丹阙。

一言契合,如春卷衣。

北面折苇问津,信知桂谶不诬人。

追思严讳,炊黍鱠芹。

流水希声弦欲断,不知将底续芳尘。

孤节老全,丛林岁寒。

机用千变,时事百难。

玉经火而愈润,莲秀水而常乾。

牛头之懒口挂壁,麈尾之辩舌翻澜。

触事出碍兮虚空挥剑,众影不黏兮明珠走盘。

少年得意从军乐。

晚岁天教闲处著。

功名富贵久寒灰,翰墨文章新讳却。

是非不用分今昨。

云月孤高公也莫。

喜欢为地醉为乡,饮客不来但自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