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吴子使札来聘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wú wú jūn,wú dà fū,cĭ hé yĭ yŏu jūn,yŏu dà fū?

贤季子也。xián jì zĭ yĕ。

何贤乎季子?hé xián hū jì zĭ?

让国也。ràng guó yĕ。

其让国奈何?qí ràng guó nài hé?

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yè yĕ,yú [jì,zhài] yĕ,yí mèi yĕ,yŭ jì zĭ tóng mŭ zhĕ sì。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jì zĭ ruò ér cái,xiōng dì jiē ài zhī,tóng yù lì zhī yĭ wèi jūn。

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yè yuē:“jīn ruò shì zé ér yŭ jì zĭ guó,jì zĭ yóu bù shòu yĕ。

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qĭng wú yŭ zĭ ér yŭ dì,dì xiōng dié wèi jūn,ér zhì guó hū jì zĭ。

”皆曰诺。”jiē yuē nuò。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gù zhū wèi jūn zhĕ jiē qīng sĭ wèi yŏng,yĭn shí bì zhù,yuē:“tiān gŏu yŏu wú guó,shàng sù yŏu huĭ yú [yŭ,yú] shēn。

”故谒也死,馀祭也立。”gù yè yĕ sĭ,yú [jì,zhài] yĕ lì。

馀祭也死,夷昧也立。yú [jì,zhài] yĕ sĭ,yí mèi yĕ lì。

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yí mèi yĕ sĭ,zé guó yí zhī jì zĭ zhĕ yĕ,jì zĭ shĭ ér wáng yān。

僚者长庶也,即之。liáo zhĕ cháng shù yĕ,jí zhī。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jì zhī shĭ ér făn,zhì ér jūn zhī ĕr。

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hé lú yuē:“xiān jūn zhī suŏ yĭ bù yŭ zĭ guó,ér yŭ dì zhĕ,fán wèi jì zĭ gù yĕ。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jiāng cóng xiān jūn zhī mìng yŭ,zé guó yí zhī jì zĭ zhĕ yĕ;

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rú bù cóng xiān jūn zhī mìng yŭ zĭ,wŏ yí dāng lì zhĕ yĕ。

僚恶得为君?liáo è dé wèi jūn?

”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yú shì shĭ zhuān zhū cì liáo,ér zhì guó hū jì zĭ。

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jì zĭ bù shòu,yuē:“ĕr shā wú jūn,wú shòu ĕr guó,shì wú yŭ ĕr wèi cuàn yĕ。

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ĕr shā wú xiōng,wú yòu shā ĕr,shì fù zĭ xiōng dì xiāng shā,zhōng shēn wú yĭ yĕ。

”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qù zhī yán líng,zhōng shēn bù rù wú guó。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gù jūn zĭ yĭ qí bù shòu wèi yì,yĭ qí bù shā wèi rén,xián jì zĭ。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zé wú hé yĭ yŏu jūn,yŏu dà fū?

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yĭ jì zĭ wèi chén,zé yí yŏu jūn zhĕ yĕ。

札者何?zhá zhĕ hé?

吴季子之名也。wú jì zĭ zhī míng yĕ。

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chūn qiū xián zhĕ bù míng,cĭ hé yĭ míng?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xŭ yí dí zhĕ,bù yī ér zú yĕ。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jì zĭ zhĕ,suŏ xián yĕ,hé wèi bù zú hū jì zĭ?

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xŭ rén chén zhĕ bì shĭ chén,xŭ rén zĭ zhĕ bì shĭ zĭ yĕ。

译文

  “吴子派札来(鲁国)访问。”

  吴国本无所谓国君,无所谓大夫,这则记载为什么承认它有国君,有大夫呢?为了表明季子的贤啊。季子贤在哪里呢?辞让国君的位置啊。他辞让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谒、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干,兄长们都爱他,一起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子还是不接受的。我愿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国君,最后把君位传给季子。”馀祭、夷昧都说行。所以几个哥哥在位时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祷,说:“上天如果让吴国存在下去,就保祐我们早点遭难吧。”所以谒死了,馀祭做国君。馀祭死了,夷昧做国君。夷昧死了,国君的位置应当属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寿梦的庶长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访回国,一到就把僚当作国君。阖闾说:“先君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国君应该季子来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我该是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僚,而把国家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受了你给予的君位,这样我变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杀了我哥哥,我又杀你,这样父子兄弟相残杀,一辈子没完没了了。”就离开国都到了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宫廷。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为义,以他的反对互相残杀为仁,称许季子的贤德。

  那么吴国为什么有国君,有大夫呢?既承认季子是臣,就应该有君啊。札是什么呢?吴季子的名啊。《春秋》对贤者不直称其名,这则记载为什么称名呢?认可夷狄,不能只凭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季子是被认为贤的,为什么季子还不够条件呢?认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臣子;认可做人儿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儿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儿子,就要在用语遣词上显示出这一点来。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注释

(1)“吴子使札来聘”:这句话是该文引用的《春秋》里的句子。

聘:古代诸侯国之间派使者相问的一种礼节。使者代表国君,他的身分应是卿;“小聘”则派大夫。

(2)贤:用作以动词。

季子:公子札是吴王寿梦的小儿子,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因此以“季子”为字。《史记》称他“季札”。

(3)让国:辞让国君之位。据《史记·吴世家》记载,寿梦生前就想立季札,季札力辞,才立长子诸樊(即谒)。寿梦死后,诸樊又让位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止。

(4)谒:寿梦长子,一作“遏”,号诸樊。《春秋》经写作“吴子遏”,《左传》、《史记》称“诸樊”。

(5)馀祭:寿梦次子,《左传》记其名一作“戴吴”,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作“余蔡”。

(6)夷昧:寿梦三子。《左传》作“夷末”,《史记》作“馀昧”。

(7)迮(zé,又读zuò):仓促。

(8)尚:佑助。

悔:咎,灾祸,这里指亡故。

(9)谒也死:谒在位十三年,前548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在伐楚战争中,中冷箭死于巢(今安徽巢县)。

(10)馀祭也死:馀祭在位四年(《史记》误作十七年),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在视察战船时被看守战船的越国俘虏行刺身亡。

(11)夷昧也死:夷昧在位十七年(《史记》误作四年),前527年(鲁昭公十五年)卒。

(12)使而亡:出使在外。《史记·吴世家》所记与此不同:“王馀眛卒,季札让,逃去。”认为季札是为让位而逃走的。

(13)僚:《公羊传》这里说他是“长庶”,即吴王寿梦妾所生的长子,季札的异母兄。《史记·吴世家》则说他是“王馀眛之子”。以《公羊传》为是。

(14)阖庐(lǘ):公子光即吴王位后的号,《史记》说他是诸樊之子,《世本》说他是夷昧之子。

(15)专诸:伍子胥为公子光找到的勇士,前515年(吴王僚十三年)四月,公子光请王僚喝酒,使专诸藏匕首于炙鱼之中,进食时取出匕首刺王僚胸而杀之。

(16)致国乎季子:把王位给季札。《史记·吴世家》谓阖庐刺杀王僚后即承吴王位,无让国于季札之意。

(17)延陵:春秋吴邑,今江苏常州。季札食邑于此,所以又号“延陵季子”。

(18)不名:不直称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礼,另取字。对人表示尊敬,就称其字而不称名。

(19)不一而足:不因为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与今义不同。

赏析

前544年(鲁襄公二十九年),吴国派公子札访问鲁国,《左传》对经过情形有详细记载。当时的吴王馀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吴国在公子札的父亲寿梦就位时(前585年)就已称王。但中原诸国还是视吴国为蛮夷之邦,《春秋》记事称之为“吴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实际上是贬称。而《公羊传》出于“诸夏”的民族偏见和地域偏见,甚至否认吴国“有君、有大夫”,对《春秋》记事用语理解为抬高了吴国的地位。

  这篇文章是《春秋公羊传》解释《春秋》为什么用“吴子”肯定吴国“有君”,用“聘”肯定吴国“有大夫”的。全文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以事实说明公子札的贤、仁、深明大义,正是他使吴国在诸夏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诗人简介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3篇诗文

诗文推荐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

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莫讶倏来犹属意,野有相日用实相关。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目前一机,万化千变。

甚处见得,西风一阵来,落叶两三片。

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灵园同佳称。

幽山有奇质。

停采久弥鲜。

含华岂期实。

长愿微名隐。

无使孤株出。

面孔风埃,身心冷灰。

鲸饮海乾而珊瑚露,龟藏泥暖而芙蓉开。

向去却来,其间变态也掣电轰雷。

周官人,家豪富。

长安通检,最为上户。

十年间、兴放心何如,无札锥去处。

叹利名,不坚固。

使我灰心,转生开悟。

行大道、一志无移,

礼有祈报,国惟典常。

笾豆丰洁,降升齐庄。

备物致志,式计累觞。

昭格来享,自天降康。

芳事从今鼎鼎来。

看看花片扑楼台。

一和既盎寒如扫,锦绣香中图画开。

北苑春风小凤团。

炎州沈水胜龙涎。

殷勤送与绣衣仙。

玉食乡来思苦口,芳名久合上凌烟。

天教富贵出长年。

忙犹输使砚,懒尚事持茶。

乾坤秀气孕三奇,勋人间有口碑。

台近常阴遗法在,楼辉秋萼起人思。

后先玉季金昆政,多少丹山碧水诗。

世事荡来尚胶轕,赖君一手纷丝。

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须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仪清态淡雕琼瑰,卷帘潇洒无尘埃。

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

灌顶坛严伸pg塞,三十年功苦拘束。

梵僧梦里授微言,雪岭白牛力深得。

水精一索香一炉,红莲花舌生醍醐。

初听喉音宝楼阁,如闻魔王宫殿拉金瓦落。

次听妙音大随求,更觉人间万事深悠悠。

四音俱作清且柔,爱河浊浪却倒流。

却倒流兮无处去,碧海含空日初曙。

眷此良月,协此良序。

水德溥溥,羽音诩诩。

金曜在郑,对烛于鲁。

儒风妆鼓,乾坤煦妪。

梅阳老嘱付此衣,遮护得山僧一半。

借问搭来何所宜,恰似当年卖柴汉。

酱裹堕,雪中炭,留与丛林斫额看。

君不见睦州严陵滩畔兜率寺裹有个陈蒲鞵,解道秦时{左车右度}{左车右东}鑽。

古木郁沉沉,祠亭相衮临。

雷驱山外响,云结日边阴。

◇霂来初合,依微势稍深。

土膏潜动◇,野气欲成霖。

陇上连云色,田间击壤音。

明光应奏瑞,黄屋正焦心。

帝邑三川美,离宫万瓦森。

废沟鸣故苑,红蘤发青林。

南亩犹须劝,余春尚可寻。

应容後车客,时作洛生吟。

三月为光今夜半。

一年人爱今回满。

莫放笙歌容易散。

须同玩。

姮娥解笑人无伴。

抱尽金精来碧汉。

醉吟莫作寻常看。

已过中天欢未断。

还同叹。

时情已向明朝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