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豫让论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shì jūn zĭ lì shēn shì zhŭ,jì míng zhī jĭ,zé dāng jié jìn zhì móu,zhōng gào shàn dào,xiāo huàn yú wèi xíng,băo zhì yú wèi rán,[bĭ,bēi,bì] shēn quán ér zhŭ ān。

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shēng wèi míng chén,sĭ wèi shàng guĭ,chuí guāng băi shì,zhào yào jiăn cè,sī wèi mĕi yĕ。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gŏu yù zhī jĭ,bù néng fú wēi wèi wèi luàn zhī xiān,ér năi juān qū yŭn mìng yú jì bài zhī hòu;

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diào míng gū yù,xuàn shì hài sú,yóu jūn zĭ guān zhī,jiē suŏ bù qŭ yĕ。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gài cháng yīn ér lùn zhī:yù ràng chén shì zhì bó,jí zhào xiāng zĭ shā zhì bó,ràng wèi zhī bào chóu。

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shēng míng liè liè,suī yú fū yú fù mò bù zhī qí wèi zhōng chén yì shì yĕ。

呜呼!wū hū!

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ràng zhī sĭ gù zhōng yĭ,xī hū chù sĭ zhī dào yŏu wèi zhōng zhĕ cún yān——hé yĕ?

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guān qí qī shēn tūn tàn,wèi qí yŏu yuē:“fán wú suŏ wèi zhĕ jí nán,jiāng yĭ kuì tiān xià hòu shì zhī wèi rén chén ér huái èr xīn zhĕ yĕ。

”谓非忠可乎?”wèi fēi zhōng kĕ hū?

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jí guān qí zhăn yī sān yuè,xiāng zĭ zé yĭ bù sĭ yú zhōng xíng shì,ér dú sĭ yú zhì bó。

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ràng yīng yuē:“zhōng xíng shì yĭ zhòng rén dài wŏ,wŏ gù yĭ zhòng rén bào zhī;

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zhì bó yĭ guó shì dài wŏ,wŏ gù yĭ guó shì bào zhī。

”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jí cĭ ér lùn,ràng yú xú hàn yĭ。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duàn guī zhī shì hán kāng,[rèn,rén] zhāng zhī shì wèi xiàn,wèi wén yĭ guó shì dài zhī yĕ;

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ér guī yĕ zhāng yĕ,lì quàn qí zhŭ cóng zhì bó zhī qĭng,yŭ zhī dì yĭ jiāo qí zhì,ér sù qí wáng yĕ 。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qiè [cī,cí] zhī shì zhì bó,yì wèi cháng yĭ guó shì dài zhī yĕ;

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ér [cī,cí] néng chá hán、wèi zhī qíng yĭ jiàn zhì bó。

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suī bù yòng qí yán yĭ zhì miè wáng,ér [cī,cí] zhī zhì móu zhōng gào,yĭ wú kuì yú xīn yĕ。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ràng jì zì wèi zhì bó dài yĭ guó shì yĭ,guó shì——jì guó zhī shàng yĕ。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dāng bó qĭng dì wú yàn zhī rì,zòng yù huāng bào zhī shí,wèi ràng zhĕ zhèng yí chén lì jiù liè,zhūn zhūn rán ér gào zhī rì:“zhū hóu dà fū gè ān fèn dì,wú xiāng qīn duó,gŭ zhī zhì yĕ。

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jīn wú gù ér qŭ dì yú rén,rén bù yŭ,ér wú zhī fèn xīn bì shēng;

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yŭ zhī,zé wú zhī jiāo xīn yĭ qĭ。

忿必争,争必败;fèn bì zhēng,zhēng bì bài;

骄必傲,傲必亡”。jiāo bì ào,ào bì wáng”。

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zhūn qiē kĕn zhì,jiàn bù cóng,zài jiàn zhī,zài jiàn bù cóng,sān jiàn zhī。

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sān jiàn bù cóng,yí qí fú jiàn zhī sĭ,sĭ yú shì rì。

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bó suī wán míng bù líng,găn qí zhì chéng,shù jĭ fù wù。

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hé hán、wèi,shì zhào wéi,băo quán zhì zōng,shŏu qí [jì,zhài] sì。

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ruò rán,zé ràng suī sĭ yóu shēng yĕ,qĭ bù shèng yú zhăn yī ér sĭ hū?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ràng yú cĭ shí,céng wú yī yŭ kāi wù zhŭ xīn,shì bó zhī wēi wáng,yóu yuè rén shì qín rén zhī féi jí yĕ。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xiù shŏu páng guān,zuò dài chéng bài,guó shì zhī bào,céng ruò shì hū?

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zhì bó jì sĭ,ér năi bù shèng xuè qì zhī xìng xìng,gān zì fù yú cì kè zhī liú。

何足道哉,何足道哉!hé zú dào zāi,hé zú dào zāi!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suī rán,yĭ guó shì ér lùn,yù ràng gù bù zú yĭ dāng yĭ;

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bĭ cháo wèi chóu dí,mù wèi jūn chén,tiăn rán ér zì dé zhĕ,yòu ràng zhī zuì rén yĕ。

噫![yī,yì]!

译文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后做高尚的鬼魂,流芳百世,照耀史册,这才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我曾经因此评论过豫让。豫让做智伯的家臣,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名声显赫,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当然可以称为忠了,可惜,在怎样死的方式上还有不忠的表现。为什么呢?看他漆身吞炭,对他朋友说:“我做的事情都特别难,我是想用这种做法使天下后世做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这能说他不忠吗?等看到他连续三次跳起来,用剑来刺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责备他不为中行氏而死,却单单为智伯而死的时候,豫让回答说:“中行氏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就要像一般人那样去报答他;智伯把我当国士对待,所以我就要像国士一样报答他。”就此而论,豫让就有不足之处了。段规侍奉韩康子,任章侍奉魏献子,并没有听说待他们如同国士,可是段规、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无理要求,割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使他更快地灭亡。郗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没有待他如同国士。可是郗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但是郑疵的智谋忠告,已经是无愧于心了。豫让既然自己认为智伯待他如同国士了,所谓国士,是为国家济困扶危的人。当智伯对土地贪得无厌之日,放纵情欲,荒淫暴虐之时,作为像让,正应竭力来尽自己的职责,耐心地劝谏自己的主人说:“诸侯大夫应各自安心守着自己分内的土地,不要互相侵夺,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如今,无缘无故地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就要产生忿恨之心;人家给了,就产生骄横之心。忿恨必然会引起争斗,争斗必然会失致;骄横必然傲视一切,傲视一切必然导致灭亡。’非常耐心诚恳地劝谏,一次不听,再来第二次,第二次不听,再来第三次,第三次劝谏还不听从,再把那伏剑而死的行动安排在这个时候。这样一来,智伯虽然顽固愚昧,但受至诚之心的感动,也许会重新醒悟,从而与韩、魏讲和,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的宗族,使他们能香火不断,延续不绝。假如这祥,豫让虽死犹生,难道不胜过斩衣而死吗?但豫让在那时,竟至连一句开导主人,使他醒悟的话都没说。看着智伯的危亡,就像越人远远地看秦人的肥瘦一样。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的报答竟然能像这个徉子吗?直到智伯已死,豫让才压抑不住愤怒的血气,甘心情愿地加入刺客的行列,这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

  虽然这样,但用国士的标准来评价豫让,豫让的确是不配的了。可是同那些早晨还是仇敌,晚上就变成了君臣,厚着脸皮自以为得意的人相比,他们又都是豫让的罪人了。唉!

注释

士人君子要建立功名,侍奉主人,既然被称作知己,那就应当竭尽智谋,诚恳地加以劝告,巧妙地加以开导,在祸患还未显露时就消除它。在动乱发生之前保住社会的治安,使自己不受损害,主人没有危险。活着是著名的忠臣,死后做高尚的鬼魂,流芳百世,照耀史册,这才是完美的士人。如果遇到知己,不能拯救危难于动乱之前,而在事情失败之后才去献身自尽,沽名钓誉,迷惑世人,夸耀于社会,这在君子看来,都是不足取的。

  我曾经因此评论过豫让。豫让做智伯的家臣,等到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为他报仇,名声显赫,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一个不知道他是忠臣义士的。唉!豫让的死当然可以称为忠了,可惜,在怎样死的方式上还有不忠的表现。为什么呢?看他漆身吞炭,对他朋友说:“我做的事情都特别难,我是想用这种做法使天下后世做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这能说他不忠吗?等看到他连续三次跳起来,用剑来刺赵襄子的衣服,赵襄子责备他不为中行氏而死,却单单为智伯而死的时候,豫让回答说:“中行氏像对待一般人那样对待我,所以我就要像一般人那样去报答他;智伯把我当国士对待,所以我就要像国士一样报答他。”就此而论,豫让就有不足之处了。段规侍奉韩康子,任章侍奉魏献子,并没有听说待他们如同国士,可是段规、任章却尽力劝说他们的主人顺从智伯的无理要求,割给智伯土地,使他志气骄盛。从而使他更快地灭亡。郗疵侍奉智伯,智伯也没有待他如同国士。可是郗疵却能洞察韩、魏的企图来劝谏智伯。虽然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以至于灭亡,但是郑疵的智谋忠告,已经是无愧于心了。豫让既然自己认为智伯待他如同国士了,所谓国士,是为国家济困扶危的人。当智伯对土地贪得无厌之日,放纵情欲,荒淫暴虐之时,作为像让,正应竭力来尽自己的职责,耐心地劝谏自己的主人说:“诸侯大夫应各自安心守着自己分内的土地,不要互相侵夺,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如今,无缘无故地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就要产生忿恨之心;人家给了,就产生骄横之心。忿恨必然会引起争斗,争斗必然会失致;骄横必然傲视一切,傲视一切必然导致灭亡。’非常耐心诚恳地劝谏,一次不听,再来第二次,第二次不听,再来第三次,第三次劝谏还不听从,再把那伏剑而死的行动安排在这个时候。这样一来,智伯虽然顽固愚昧,但受至诚之心的感动,也许会重新醒悟,从而与韩、魏讲和,解除赵国的围困。保全智氏的宗族,使他们能香火不断,延续不绝。假如这祥,豫让虽死犹生,难道不胜过斩衣而死吗?但豫让在那时,竟至连一句开导主人,使他醒悟的话都没说。看着智伯的危亡,就像越人远远地看秦人的肥瘦一样。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的报答竟然能像这个徉子吗?直到智伯已死,豫让才压抑不住愤怒的血气,甘心情愿地加入刺客的行列,这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有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呢?

  虽然这样,但用国士的标准来评价豫让,豫让的确是不配的了。可是同那些早晨还是仇敌,晚上就变成了君臣,厚着脸皮自以为得意的人相比,他们又都是豫让的罪人了。唉!

赏析

豫让在春秋末年曾做过晋贵族范氏、中行氏的家臣,因不被重用而投奔智伯。智伯非常尊重他。在赵、魏、韩三家贵族合谋灭了智氏之后,他改名换姓,潜入赵襄子宫中企图行刺,未遂而被捕获。释放后,他又用漆身吞炭的办法改变了容貌和声音,再一次行刺,结果又一次被俘。于是,他要求赵襄子将衣服脱给他,他朝着衣服“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

  历来人们都称赞豫让是忠义之士。文章作者认为豫让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真正的忠义应该表现在诱导君主“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必要时以死进谏,促使君主悔悟。作者所提倡的做法,显然比豫让的行为高明得多,但立论的目的无非是更有效的效忠于君主。文末,对那些朝秦暮楚的政客提出的批评,也是由此而来。

  战国时的豫让因为舍身为主报仇而被视为忠义之士,历来为人所颂扬。作者做翻案文章,认为身为智伯所倚重的臣子的豫让,应该尽到自己劝谏的职责,帮助智伯弭祸于未然。而充当刺客,在智伯因祸亡身后去为他报仇,并不值得称道,即所谓的小忠小义。

  史论是比较难写的,它不但要有新意,而且要评论公允,以理服人,而不能失之偏颇。本文确实做到了上述的要求。豫让之死,曾被史书渲染为壮举,“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见《史记·刺客列传》),司马迁称赞他为“名垂后世”的义士。然而方孝孺却一反旧说,认为他“何足道哉”,这必然要有充分的理由才能站得住脚。全文的论证中心在于对知己的家主应该采取“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的积极的态度,而不应“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钓名沽誉,眩世骇俗”。我们认为,他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从智伯的失败来看,可以说智伯是一个好大喜功而又缺乏策略的莽夫,他不能审时度势,而只知一意孤行,终于导致败亡,可称咎由自取。豫让在关键时刻既不能对他进行开导,而在智伯死后又轻率地以身相殉,实属不够明智之举。作者在这里只是就豫让之死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评说,而不是全盘否定这个人物。所以在最后一段中,又把豫让和那些厚颜无耻之徒进行了比较,说明他们之间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样就使得作者的持论公允、客观了。

  本文在结构上采取了层层深入的写法。开头先泛论“士君子立身事主”的要求,并不直接提到豫让。第二段中把豫让的言行进行了简短的概括,并提出了作者的初步评价。第三段才是全文的重点,他不但论证了豫让之死为不足取,而又为其设计了一整套的对智伯进行规劝的方案,可称周到之至。结尾时又做了一点补充,这就使得全文浑然一体,令人心服口服了。

诗人简介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福王时追谥文正。在“靖难之役”期间,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阿,孤忠赴难,不屈而亡。► 59篇诗文

诗文推荐

论饥寒,公来问,中怎奈爷娘。

牵儿绊,妻室恼愁肠。

卦分明有说,田正、震地清凉。

南看,前一点,何不*时详。

琅。

序至,金木水,火放炎光。

然见真景,本有舒张。

睹红霞出入,开后、慧刃挥钢。

花绽,系接引,永永满庭芳。

星陈帝子,岳列天孙。

义光带砺,象著乾坤。

我有明德,利建攸存。

苴以茅社,锡以牺尊。

藩屏王室,翼亮尧门。

八才两献,夫何足论。

乡关素号贤夫子,事论今推圣长官。

六论不知出处。

写得乌梅几字。

圣恩广大如天,也赐束帛归去。

莫论心肝肾肺。

休搜南北东西。

勿言震兑坎和离。

别有些儿奥旨。

吸尽江河淮济。

星辰日月辉辉。

精神气血赴丹池。

便得超凡出世。

殄瘁连乡党,凋零及老成,玉亡修水秀,星掩寿沙明。

不上论思直,空馀餽饟名。

盖棺隆眷在,论譔见哀荣。

一理无今无古,此心何喜何嗔。

无相乃为真相。

色身即是法身。

不消一句半句,活得千人万人。

咦,这里便是到头,何须只管翻身。

早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

(近闻莘老、公择皆逝,故有此句。

)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

(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健。

)雨余北固山围座,春尽西湖水映空。

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

君不见少陵有客字子美,三赋献罢胡尘起。

招魂收泪谒行在,宁论家室三川里。

云寒日淡剑阁深,翠华望断尘埃底。

狼虎食人大道傍,回首妻孥须怖此。

亦尝寄书问讯之,鲤鱼何在沧溟徙。

晚年虽卜浣花居,心折秦云恨有余。

茯苓不御丹砂就,仙去还来纵目初。

乾坤宿醉参横醒,且策东家旧蹇驴。

邻里一人安可得,亦无坟冢可蓁芜。

人间偪仄何偪仄,却自骑鲸追李白。

广平未拚心如铁。

恨梅花、隔年别。

化工翦水斗春风,似南枝和月。

长鲸一饮宁论石。

想高歌、醉瑶席。

几时归去共尊罍,看寒花连陌。

风尘三十年,世途日险峰窄。

婵娟弃土梗,倚市竞容泽。

大雅何寂寥,志士三欢息。

难持惠斯文,为国永寿脉。

灵光岿独存,硕果有不食。

坤维返全璧,北墅归散策。

天开景气新,晴破层冰积。

畴咨耿宵虑,图任先耆德。

披云绚天章,趣驾觐宸极。

喉舌俄申命,股肱待宣力。

解弦未为难,航险那可忽。

泾渭不同流,薰莸讵相入。

所虞愤失职,队拱或伺隙。

事须众贤和,乃可殄行堲。

沉几陛下圣。

虚己言路辟。

稍欣元气充,犹虑外忧迫。

敌情任反覆,庙论须谨密。

功名百尺竿,家国万金璧。

平生一知己,瓣行无愧色。

驽怯勉荷担,迟顽费推激。

大艑驾云涛,薰风饱帆席。

丁宁耳面命,远别可须惜。

宽以七月程,修门拜赤舄。

难与英雄论教化。

若将花卉论行藏。

盍在凌烟阁上。

南邻幄丹宫,赤伏显符记。

朱陵曜绮绣,箕翼炯、瑞光腾起。

每岁秋分老人见,表皇家、袭庆迎祺。

天子当膺,无疆万岁。

北窥玄冥,魁杓拥佳气。

长拱极、终古无移。

论南北东西。

相直何啻千万里。

信难计。

上秩乾门下奠坤,玄都境界妙难论。

潋滟湖光供一笑,未须醉日论千。

将军曾记旧临边。

野塘新水漫,烟岸藕如船。

却怪情多春又老,回肠易逐愁煎。

何如旌旆郁相连。

凯歌归玉帐,锦帽碧油前。

论世以观士兮,集羲以为词。

所非正而敢从兮,日可罣而东之。

嗟若士之弗获兮,羌何忿而负石。

繄圣贤之出处兮,惟遵道而守徳。

凤览辉而乃下兮,雏犹耻乎腐吓。

非九方之为使兮,夫何足以得马。

庐岑岑以镇楚兮,汹大江之东涹。

分阴阳之晦明兮,钟斯人以正直。

惟天道与地宝兮,非所求其犹爱。

与之全而不用兮,怀斯美以固在。

大固不可以适兮,方固不可以圆。

试回功谢于土谷兮,夫乃同道于禹稷。

譬人生犹吹吷兮,无得丧之可齐。

纷吾何指以为正兮,服吾初其庶几。

绿云慢绾新梳束。

这标致、诸余不俗。

邂逅相逢,情怀雅合,全似深熟。

耳边笑语论心曲。

把不定、红生脸肉。

若得同欢,共伊偕老,心事忒足。

佛陀阿难提,放光从肉髻。

逢师论义,得入三摩地。

性命阴阳如可论,心脾肾肺刀圭。

更兼南北与东西。

甲庚丁与癸,雀武虎龙齐。

子午冲和连卯酉,春冬秋夏相携。

白赤黑吐虹霓。

坎离并震兑,水火木金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