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写人387 个结果。
  •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

    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

    明日,以白王。

    王曰:“其梦若何?

    ”玉对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

    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

    寐而梦之,寤不自识;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

    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

    ”王曰:“状何如也?

    ”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

    盛矣丽矣,难测究矣。

    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

    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

    五色并驰,不可殚形。

    详而视之,夺人目精。

    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

    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

    嫷披服,侻薄装,沐兰泽,含若芳。

    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

    ”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

    ”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

    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

    其象无双,其美无极;

    毛嫱鄣袂,不足程式;

    西施掩面,比之无色。

    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

    私心独悦,乐之无量;

    交希恩疏,不可尽畅。

    他人莫睹,王览其状。

    其状峨峨,何可极言。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视。

    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地其若丹。

    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

    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

    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

    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

    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

    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

    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

    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

    褰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

    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

    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

    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

    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

    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

    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

    奁衣服,敛容颜;

    顾女师,命太傅。

    欢情未接,将辞而去;

    迁延引身,不可亲附。

    似逝未行,中若相首;

    目略微眄,精采相授。

    志态横出,不可胜记。

    意离未绝,神心怖覆;

    礼不遑讫,辞不及究;

    愿假须臾,神女称遽。

    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

    情独私怀,谁者可语?

    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赢,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语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栏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 夫学者载籍极博。

    尤考信于六艺。

    《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

    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

    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

    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

    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

    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 于以采蘩?

    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

    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

    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

    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

    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

    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 既奉命于秦淮之上,又随我于邗沟之东,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终之际,良有可称。

    送蔡明远叙。

    乙未冬日临。

    石菴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