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写人387 个结果。
  •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

    ”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倘见之欤?

  •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

    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

    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 鬓云松,红玉莹。

    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

    半饷斜钗慵未整,晕入轻潮,刚爱微风醒。

    露华清,人语静。

    怕被郎窥,移却青鸾镜。

    罗袜凌波波不定,小扇单衣,可耐星前冷。

  •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

    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

  •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

    暮寒如剪。

    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

    飞霙弄晚。

    荡千里、暗香平远。

    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

    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

    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

    东风半面。

    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

    寺人披请见。

    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夫袪犹在,女其行乎!

    ”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

    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人、狄人、余何有焉?

    即位,其无蒲、狄乎!

    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君若易之,何辱命焉?

    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公见之,以难告。

    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

    己丑晦,公宫火。

    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

    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 朝云乱人目,帝女湘川宿。

    折菡巫山下,采荇洞庭腹。

    故以轻薄好,千里命舻舳。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 村姑儿。

    红袖衣。

    初发黄梅插稻时。

    双双女伴随。

    长歌诗。

    短歌诗。

    歌里真情恨别离。

    休言伊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