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于王抚军座送客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

爰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

洲渚四缅邈,风水互乖违。

瞻夕欣良讌,离言聿云悲。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馀辉。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

赏析

作品赏析

[说明]_此诗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秋,陶渊明五十七岁。王抚军,即江州刺史王弘。永初二年秋,庚登之入京都,谢瞻赴豫章(今江西南昌),王弘在溢口(今九江市西)为他们设宴送别。陶渊明亦应邀在座,此诗便是当时所作。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点染,情感真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2)。爱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3)。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4)。洲诸四缅邈,风水互乖违(5)。瞻夕欣良宴,离言幸云悲(6)。晨鸟暮来还,悬车敛余辉(7)。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8)。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9)。[注释](1)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客:兼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按谢瞻永初二年(421)为豫章太守,次年瞻死,则此诗即当作于永初二年。(2)卉(huì 会):草的总称。腓(féi 肥):草木枯萎。(3)爱:于是。履霜节:指秋九月。《诗经?幽风?七月):“九月肃霜。”饯:以酒食送行。将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咦登之、谢瞻。(4)冒:覆盖。倏(shū书):忽然,疾速。(5)洲诸:水中陆地,大者为洲,小者为淆。《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洲;小洲曰诸。”缅邈:遥远的样子。风水互乖违:风向和水流的方向相反。乖违:违背,有分离之意。(6)离言:离别的话语,告别之辞。聿:语助词,无义。(7)悬车:也作“县车”。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敛余辉:收敛了残余的光辉。谓夕阳日光渐暗。(8)逝:去,指离去的客人。止:留,指送客的人。判:分开。旋驾:回车。迟迟:缓慢的样子。(9)回舟:归去的舟。回:还,归。万化:万物变化,指宇宙自然之化迁。遗:忘,消失。[译文]_秋日凄寒风凌厉,百草皆衰成枯萎。眼见霜降至九月,登高饯别送客归。寒气肃肃宠山泽,游云飘忽无委依。洲诸四望天遥远。风向水流正相背。傍晚欣逢设佳宴,离别话语使人悲。晨出之鸟暮飞归,夕阳落日残光辉。客去我归路不同,回车惆怅意徘徊。目送归舟去遥远,情随自然归空寂。-----------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诗人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175篇诗文

诗文推荐

肃庄绅緌,吉蠲牲牺。

于皇明祀,荐登惟时。

神之来兮,肸乡之隋。

神之云兮,休嘉之贻。

我修祀事,于何致诚。

罔敢怠佚,视兹硕牲。

纳烹芳俎,侑以和声。

格哉休应,世济星明。

周道载兴,象日之明。

万邦咸庆,百谷用成。

於穆圣祖,祗荐鸿名。

祀于庙社,陈其牺牲。

进旅退旅,皇武之形。

一倡三叹,朱弦之声。

以妥以侑,既和且平。

至诚潜达,介福攸宁。

赫赫翼祖,受命于天。

德迈三代,威加八埏。

陟配上帝,明社告虔。

流光垂裕,于万斯年。

损神终日谈虚空,不必归命于胎中。

我神不西亦不东,烟收云散何濛濛。

尝令体如微微风,绵绵不断道自冲。

世人逢一不逢一,一回存想一回出。

只知一切望一切,不觉一日损一日。

劝君修真复识真,世上道人多忤人,披图醮录益乱神。

此法那能坚此身,心田自有灵地珍。

惜哉自有不自亲,明真汩没随埃尘。

平生受用,三尺吹毛。

欢喜斩新,拾得孟劳。

梦中唤起,犹自忉忉。

我王库中,无如是刀

小屏风,座隔流尘素影融。

方床六尺偃清昼,惭无玉枕名通中。

丈夫膝下有黄金,争肯与他人作礼。

须弥灯王,脚头脚底。

昔帝高辛,先禖笔祀。

爰揆仲阳,式祈嘉祉。

陈之科牲,授以弓矢。

敷祐皇宗,施于孙子。

春风汶水温,晓日徂徕寒。

之子衔病归,请予闻一言。

予知去病术,为子陈大端。

予尝学圣人,试将道比论。

道病非一日,善翳惟孔韩。

常罚绝于周,孔笔诛其奸。

春秋十二经。

王道复全完。

佛老炽于唐,韩刀断其根。

原道千馀言,生民复眠餐。

道病由有弊,邪伪容其间。

身病由有隙,风邪来相干。

子欲治斯道,绝敞道乃存。

子欲治子身,杜隙身乃安。

此理近古翳,吾言有本原。

言旋其处,以奠中域。

无替厥灵,四方是则。

神永不息,祀不永愆。

以享以报,于万斯年。

于皇烈祖,维帝所兴。

光辉宗祀,如日之升。

告灵作配,孝享丞步。

锡兹祉福,百世其承。

肃肃灵坛,昭昭上天。

洁粢岂盛,以享以虔。

百神咸萃,六乐斯县。

介兹景福,斯于有年。

冠醮之平,匪酬匪酌。

于户之西,敬其以恪。

金石相宣,冠醮相错。

帝祉之受,施及家国。

[太簇角二奏]惟彀之神,函育无穷。

百嘉蕃殖,民依厥功。

严饬坛壝,威平肃雍。

神之来享,祈于登岂。

惟生在勤,勤是及时。

惟时之趋,时不尔违。

告以祸患,其使知惧。

无俾蹉趺,以陷罪罟。

明明天子,股肱一体。

于蕃于宣,邦人咸喜。

主芣之山,浚冀之渠,弗童而材,弗竭而渔。

皇惠斯人,俾公焉依。

太微呈祥,炎德克彰。

佑我基命,格于明昌。

一纯二精,有严典祀。

于以奠之,以介繁祉。

盛乐斯举。

协征调宫。

灵飨庆洽。

祉积化融。

八变有序。

三献已终。

坎牲瘗玉。

酬德报功。

振垂成吕。

投壤生风。

道无虚致。

事由感通。

于皇盛烈。

比祚华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