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二月望在巩昌客馆夜梦归里中与金十二丈傅九

东风解冻春二月,东还陇西驻吾辙。

中宵好月入窗明,孤馆殊花应时发。

慷慨既罢倚醉眠,梦里迢迢返东浙。

我家住在县乌伤,奕世衣冠绍先烈。

青岩之下华川湄,古木修篁荫门阅。

里中朋友不数人,总角交游到华发。

金丈虽老文益昌,傅子方强气难遏。

县南高叟故所居,别墅新营最幽绝。

大田多稼廪不虚,华屋有轩席常设。

自余便道过家时,三载于今成阔别。

今日何日乃盍簪,固应旧好三生结。

竹林藤簟坐峥嵘,橘径梅蹊行蹩躄。

篇章杂遝诗句哦,盘馔纷纭酒杯啜。

既夸答客语仍狂,颇怜哭子言犹噎。

俨然相对如平生,抵掌论心尽欢悦。

寒钟惊觉顿无聊,一点青灯自阴灭。

倍思故隐只山中,却叹浮踪向天末。

嗟我文章非古人,虚名在世真叨窃。

一从螭陛到銮坡,久侍清光入金阙。

每多杜甫能自期,许身欲比稷与禼。

政图事主尽愚疏,岂意谋身转迂拙。

肃将使指往西垂,迢遰河山重跋涉。

严风裂面沙眯眸,冰髯霜鬓茎茎折。

瘦马冲寒不自禁,狐帽貂裘仍狗袜。

得非博望泛星槎,无乃中郎持汉节。

道涂哽塞竟莫通,使事还须遂中辍。

归报吾君扣九重,天颜只尺容趋谒。

傥矜弱质赐恩光,便向明时乞骸骨。

慈母手线犹满衣,先人遗书故盈箧。

鉴湖一曲非所望,家山自可采薇蕨。

赏析

作品赏析

【原题】:二月望在巩昌客馆夜梦归里中与金十二丈傅九文学同游高五处士别业既觉有感而赋

诗人简介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70篇诗文

诗文推荐

龙沫流芳旎旎,犀沈锯削霏霏。

薇心玉露练香泥。

压尽人间花气。

银叶初温火缓,金猊静褭烟微。

此时清赏只心知。

难向人前举似。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坤元生物,公里相宣。

蠲兹祀事,美报致虔。

清酤芬如,灵坛岿然。

酌尊奠觞,神其格焉。

莲叶初生南浦。

两岸绿杨飞絮。

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

凝伫。

凝伫。

楼外一江烟雨。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

霞裙月帔一群群。

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圣真下武,淳烈缉丕隆。

绝瑞与天通。

封山育谷声名举,仙驭邈轩龙。

腾金篆玉显成功。

业业承垂鸿。

惟皇孝述光前志,保祐福来同。

一望五里排琨瑶,行人不忧沧海潮。

冲冲来往乘仙飚,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

考之溱洧功何辽,

玉女开金殿,金公锁玉关。

真清真净养胎仙。

云透坎离间。

贪看灵光上下。

忘了之乎也者。

神珠吐出九般霞。

跨鹤赴仙家。

马风乾。

有微言。

一别风仙恰二年。

思心似倒县。

去无缘。

阙盘缠。

乞化长安自肯钱。

成人在众贤。

玉性金真,人人皆可化。

玉液金丹,频频迎迓。

玉兔金乌,光光相次亚。

照玉阑干,种玉芽。

玉蕊金茎,长长生不谢。

玉女金童,常常看舍。

玉锁金匙,六门开阐下。

赏玉堂春,对玉花。

言言祠宫,爰考我礼。

维西有疊,维东有洗。

爰洁爰条,载荐其困。

神在何斯,匪远具迩。

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礼光尊祖,乐备充庭。

罄竭诚至,希夷降灵。

云凝翠盖,风焰红旌。

众真以从,九奏初迎。

永惟休祐,是锡和平。

中兴四叶,休德继昭清。

王度日熙平。

气调玉烛金穰应,八表颂声腾。

中原图籍入宸廷。

列圣慰真灵。

衮龙登庙游仙阙,亿万载尊承。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浮云吐明月,流影玉◇阴。

千里虽共照,安知夜夜心。

晚暖好登临,吾衰也不禁。

雪残千嶂玉,日落万梢金

肆礼虞庠。

弘风阙里。

降心下问。

劳谦让齿。

五方耸听。

百辟倾耳。

济济耆生。

莘莘胄子。

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姓孔名聃,字曰瞿昙。

禅道第二,文章第三。

同门同出入,不是我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