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诗词
诗人
名句
成语
作者推荐
类型
所有
先秦
魏晋
五代
南北朝
两汉
隋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金朝
辽朝
清代
近代
现代
现当代
徐勉
【南北朝】
南朝梁政治家、一代宗臣徐勉(公元466-535年),既是一位贤相,也曾是一个秘书。年轻时,他在齐朝做过镇军参军、尚书殿中郎、领军长史,这些都是古代秘书性职务。萧衍建立梁朝前后,他又担任过管书记、中书侍郎、谘议参军等秘书性职务,可以说是一个老资格秘书工作者。当然,他更是一个有名的清官。史称他居官清廉、不营产业、勤于政事、家无蓄积。现摘录他在勤政廉政方面的轶闻三则,以飨读者。 徐勉字修仁,东海
► 1篇诗文
邢邵
【南北朝】
邢邵(496─561?):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邵”一作“劭”,字子才,河间鄚(今河北任丘北)人。曾经在北魏、北齐做官,官至中书监(官名,与中书令职务相等而位置略高,同掌机要,为事实上的宰相),摄国子祭酒,授特进(官名,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者)。 邢邵,字子才,小字吉少,河间郑人。生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公元四九六年),卒年不详。(北齐书魏收传云:“收少子才十岁。”据以推定邵之生年
► 1篇诗文
颜延之
【南北朝】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曾祖含,右光禄大夫。祖约,零陵太守。父显,护军司马。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 3篇诗文
何承天
【南北朝】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大臣、著名天文学家、无神论思想家,汉族,东海郯(今郯城 )人。五岁丧父,赖母徐氏抚孤成人。承天自幼聪明好学,诸子百家,莫不博览,幼年从学于当时的学者徐广。历官街阳内史,御史中丞等。世称何衡阳。元嘉时为著作佐郎,撰修宋书未成而卒。承天通览儒史百家,经史子集,知识渊博。精天文律历和计算,对天文律历造诣颇深。
► 1篇诗文
江淹
【南北朝】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131篇诗文
谢朓
【南北朝】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198篇诗文
刘孝威
【南北朝】
刘孝威(?~548)南朝梁诗人、骈文家。名不详,字孝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孝威集》十卷,今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今存诗约六十首。
► 1篇诗文
萧衍
【南北朝】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104篇诗文
萧道成
【南北朝】
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齐朝开国皇帝,在位四年。《南齐书·高帝纪》载,齐高帝萧道成乃“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氏遂为南兰陵(今常州)人。少从名儒雷次宗受业,治《礼》及《左氏春秋》。仕宋,初为左军中兵参军,后领偏军征仇池,进军距长安八十里,以兵少,又闻宋文帝崩,乃还。
► 1篇诗文
沈约
【南北朝】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269篇诗文
萧悫
【南北朝】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兰陵人。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 2篇诗文
孔稚圭
【南北朝】
孔稚圭(447~501),南朝齐骈文家。一作孔圭,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孔稚圭文享盛名,曾和江淹同在萧道成幕中“对掌辞笔”。豫章王萧嶷死后,他的儿子请沈约和孔稚圭写作碑文,可见他在上层社会中的地位。史称他“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但他对皇帝所不喜欢的人也从不稍假宽容,其弹章劾表,著称一时。
► 1篇诗文
徐陵
【南北朝】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
► 43篇诗文
鲍照
【南北朝】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 205篇诗文
谢庄
【南北朝】
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他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七岁能作文,二十岁左右入仕,在东宫任过洗马、中舍人。稍后,在江州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咨议参军。元嘉二十六年(449),又随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去襄阳,领记室。次年,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刘宋谈判,曾经问起谢庄的情况,可见其声名远布。以《月赋》闻名。由于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故世称“谢光禄”。
► 2篇诗文
伽腽肭
【南北朝】
► 1篇诗文
李爽
【南北朝】
► 1篇诗文
南朝民歌
【南北朝】
► 16篇诗文
乐府诗集
【南北朝】
► 1篇诗文
惠标
【南北朝】
► 1篇诗文
上一页
下一页
诗文分类
唐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高中古诗
写人
古文观止
忧民
爱国
哲理
楚辞
战争
山水
友情
送别
咏物
地名
抒情
秋天
读书
宋词精选
古诗十九
诗经
乐府
写景
春天
夏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节日
春节
元宵
寒食
清明
端午节
七夕
中秋
重阳
怀古
思乡
离别
思念
爱情
励志
闺怨
悼亡
老师
母亲
惜时
婉约
豪放
民谣
桃花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谷雨
龙抬头
立夏
推荐诗文
1.
时光似水流年
2.
金陵怀古
3.
题金陵杂兴诗后十八首
4.
游锺山题八功德水庵壁
5.
金陵怀古六首
6.
金陵五题。江令宅
7.
梁。勍敌
8.
讽留梦炎
9.
已亥杂诗 230
10.
金陵杂兴二百首
11.
【商调】梧叶儿_出金陵尘暗
12.
哭吕朴卿先生
13.
晋昌晚归马上赠
14.
杂曲歌辞。长相思
15.
长相思
16.
月夜泛舟
17.
南宋故内怀古
18.
睢阳五老图赞
19.
谒文山祠
20.
送刘中斋孙归三衢
推荐诗人
【 唐代 】李白
【 两汉 】司马迁
【 唐代 】韦应物
【 清代 】查慎行
【 宋代 】苏辙
【 唐代 】温庭筠
【 宋代 】卢梅坡
【 清代 】梁启超
【 唐代 】李绅
【 清代 】龚自珍
【 唐代 】卢照邻
【 唐代 】王昌龄
【 唐代 】白居易
【 宋代 】欧阳修
【 清代 】曾国藩
【 宋代 】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