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日出入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rì chū dōng fāng wēi,sì cóng dì dĭ lái。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lì tiān yòu rù hăi,liù lóng suŏ shĕ ān zài zāi?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qí shĭ yŭ zhōng gŭ bù xī,rén fēi yuán qì ān néng yŭ zhī jiŭ péi huí。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căo bù xiè róng yú chūn fēng,mù bù yuàn luò yú qiū tiān。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shuí huī biān cè qū sì yùn,wàn wù xīng xiē jiē zì rán。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xī hé xī hé,rŭ xī gŭ mò yú huāng yín zhī bō。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lŭ yáng hé dé,zhù jĭng huī gē。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nì dào wéi tiān,[jiăo,jiă,jiáo] wū shí duō。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wú jiāng náng [kuò,guā] dà kuài,hào rán yŭ míng xìng tóng kē。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四运:一年四季。溟涬:这里指元气。同科:同类。【简析】:汉乐府《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篇,是写太阳升落无穷而人生短促,希望乘着六龙成仙升天的。李白这首诗反驳这种论调,说太阳的运行是自然的,四时的变化是自然的,人是要死的,“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根本否认六龙御日一类说法,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  汉代乐府中也有《日出入》篇,它咏叹的是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李白的这首拟作一反其意,认为日出日落、四时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而人是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的,只有委顺它、适应它,同自然融为一体,这才符合天理人情。这种思想,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光彩。  诗凡三换韵,作者抒情言志也随着韵脚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前六句,从太阳的东升西落说起,古代神话讲,羲和每日赶了六条龙载上太阳神在天空中从东到西行驶。然而李白却认为,太阳每天从东升起,“历天”而西落,这是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挥、操纵。否则,六条龙又停留在什么地方呢?“六龙安在”,这是反问句式,实际上否认了六龙存在的可能性,当然,羲和驱日也就荒诞不可信了。太阳运行,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又怎么能够与之同升共落?“徘徊”两字用得极妙,太阳东升西落,犹如人之徘徊,多么形象生动。在这一段中,诗人一连用了“似”、“安在”、“安得”这些不肯定、不确认的语词,并且连用了两个问句,这是有意提出问题,借以引起读者的深省。诗人故意不作正面的阐述而以反诘的方式提问,又使语气变得更加肯定有力。  中间四句,是说草木的繁荣和凋落,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它们自荣自落,荣既不用感谢谁,落也不用怨恨谁,因为根本不存在某个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着四时的变化更迭。这四句诗是全篇的点题之处、核心所在。“草不”、“木不”两句,连用两个“不”字,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显得果断而有力。“谁挥鞭策驱四运”这一问,更增强气势。这个“谁”字尤其值得思索。是谁在鞭策四时的运转呢?是羲和那样的神吗?读者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作者的回答上来了:“万物兴歇皆自然”。回答是断然的,不是神而是自然。此句质朴刚劲,斩钉截铁,给人以字字千钧之感。  最后八句中,诗人首先连用了两个诘问句,对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羲和和挥退太阳的大力士鲁阳公予以怀疑,投以嘲笑:羲和呵羲和,你怎么会沉埋到浩渺无际的波涛之中去了呢?鲁阳公呵鲁阳公,你又有什么能耐挥戈叫太阳停下来?这是屈原“天问”式的笔法,这里,李白不仅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且比屈原更富于探索的精神。李白不单单是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回答问题。既然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硬要违背这种自然规律(“逆道违天”),就必然是不真实的,不可能的,而且是自欺欺人的了(“矫诬实多”)。照李白看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即“元气”,亦即“溟涬”)融为一体,混而为一,在精神上包罗和占有(“囊括”)天地宇宙(“大块”)。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达到与溟涬“齐生死”的境界了。  西方的文艺理论家在谈到积极浪漫主义的时候,常常喜欢用三个“大”来概括其特点:口气大、力气大、才气大。这种特点在李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李白诗中曾反复出现过关于大鹏、关于天马、关于长江黄河和名山大岭的巨大而宏伟的形象。如果把李白的全部诗作比作交响乐的话,那么这些宏大形象就是这支交响乐中主导的旋律,就是这支交响乐中非常突出的、经常再现的主题乐章。在这些宏大的形象中,始终跳跃着一个鲜活的灵魂,这,就是诗人自己的个性。诗人写大鹏:“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大鹏赋》);诗人写天马:“嘶青云,振绿发”,“腾昆仑,历西极”,“口喷红光汗沟朱”,“曾陪时龙跃天衢”(《天马歌》)。诗人所写的山是:“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登太白峰》);诗人所写的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赠裴十四》)。为什么李白总爱写宏伟巨大、不同凡响的自然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又流露出这样大的口气,焕发着这样大的力气和才气呢?读了《日出入行》,我们总算找到了理解诗人的钥匙──“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这是诗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这个能与“溟涬同科”的“自我”,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有人认为,《日出入行》“似为求仙者发”(《唐宋诗醇》),可能有一定的道理。李白受老庄影响颇深,也很崇奉道教。一度曾潜心学道,梦想羽化登仙,享受长生之乐。但从这首诗看,他对这种“逆道违天”的思想和行动,是怀疑和否定的。他实际上用自己的诗篇否定了自己的行动。这正反映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把述事、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既跳开了空泛的抒情,又规避了抽象的说理,而是情中见理,理中寓情,情理相互生发。诗中频频出现神话传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诗人则在对神话传说中人事的辩驳、揶揄和否定的抒写中,把“天道自然”的思想轻轻点出,显得十分自如、贴切,情和理契合无间。诗篇采用了杂言句式,从二字句到九字句都有,不拘一格,灵活自如。其中又或问或答,波澜起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而且那样具有论辩性和说服力。整首诗读来轻快、活泼而又不失凝重。(王治芳)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0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破襕衫,闲拦擞。

穴鼻针,穿不透。

穿得透,日出扶桑,朝朝如旧。

无丝线,拽不断。

尽力提撕,日势稍晚,驴年成片段。

风中宫漏尽,日出榜绳悬。

霜乾叶飘零,日出水清浅。

姓孔名聃,字曰瞿昙。

禅道第二,文章第三。

同门同出入,不是我同参。

离离水上蒲。

结水散为珠。

间厕秋菡萏。

出入春鳬雏。

初萌实雕俎。

暮蕋杂椒涂。

所悲塘上曲。

遂铄黄金躯。

堪当姹女嫁丁郎。

认得婴儿住癸房。

幸有甲田知出入,不无兑地做炎凉。

铅刀起处通神妙,汞剑开时仗慧钢。

杀却三尸阴鬼尽,一团红焰覆琼

七返朱砂反本,九还金液还真。

休将寅子数坤申。

但要五行成准。

本是水银一味,周流遍历诸辰。

阴阳数足自通神。

出入岂离玄牝。

月落星稀露气香。

烟销日出晓光凉。

天东扶木三千丈,一片丹心似许长。

湛以北,洛之阳。

买花移竹且迷藏。

九重_阖开黄道,未信低回两鬓霜。

清夜月当午,轩户踏层冰。

楼高百尺,缥缈天阙敞云扃。

万里风摇玉树,吹我衣裾零乱,寒入骨毛轻。

径欲乘之去,高兴送青冥。

神仙说,功名事,两难成。

苇汀筠岫深处,端可寄馀龄。

身外营营姑置,对景掀髯一笑,引手接飞萤。

且尽杯中物,日出事还生。

罗敷深闺女,出入有常仪。

何为乎度陌越阡,执筐踌躇。

执筐而踌躇,夫婿虽真,岂能不蚕而衣。

昔日不生,今日不灭。

出入飞鸢岭,未曾有出入。

洞山不曾到,投子不相识。

若道嗣德山,未免自屈抑。

象骨巍巍摩碧空,寒泉皎皎浸明月。

修行之士,功勤不小。

识五行、逆顺颠倒。

妙理玄玄。

玉炉中、龙蟠虎踞,金鼎内、炼成至宝。

阳神离体,杳杳冥冥,刹那间、游偏三岛。

出入纯熟,按捺住、别寻玄妙。

合真空,太虚是了。

通真九,通真九,个内下功裁。

便使龙蛇腾地去,却教云鹤下天来。

晨看暮潮回。

白莲绽,白莲绽,自有碧莲开。

清净门中通出入,无为路上免抟猜。

定是到蓬莱。

寄语山阿子,何日出幽篁。

兰衣蕙带,为我独立万寻冈。

头上青天荡荡,足下白云霭,和气自悠扬。

一阵东风至,灵雨过南塘。

招山鬼,吊河伯,俟东皇。

朱宫紫阙、何事宛在水中央。

长望龙辀雷驾,凭仗箫钟交鼓,宾日出扶桑。

我乃援北斗,子亦射天狼。

急急回头。

得得因由。

物物更不追求。

见见分明把个,般般打破优游。

净净自然莹彻,清清至是真修。

妙妙中间通出入,玄玄里面细寻搜。

了了达冥缨。

稳稳拈银棹,惺惺驾、般若神舟。

速速去超彼岸,灵灵现住瀛

青门金锁平旦开,城头日出使车回。

青门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几人别。

东出青门路不穷,驿楼官树灞陵东。

花扑征衣看似绣,云随去马色疑骢。

胡姬酒垆日未午,丝绳玉缸酒如乳。

灞头落花没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黄鹂翅湿飞转低,关东尺书醉懒题。

须臾望君不可见,扬鞭飞鞚疾如箭。

借问使乎何时来,莫作东飞伯劳西飞燕。

自夏及秋,频频出入。

送旧迎新,奔驰不歇。

十字街头忽吃攧。

起来拾得胡饼只。

今日不辞举似诸人,团团圆圆,皎皎洁洁,十成脱似中秋月。

发白齿豁,鼻垂口阔。

坐冷月依依,气清秋漠漠。

离微出入门开,正偏往来机活。

双碧耆婆眼有神,分明百草头边药。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

耳肃肃兮,听不闻声。

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

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

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出入离微,偏正之机。

变通动静,杀活之柄。

飞流电火兮持林际之威权,函盖乾坤分得云门之号令。

相随百草头边,恰恰初无欠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