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瑞龙吟·章台路

章台路。zhāng tái lù。

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huán jiàn [tùn,tuì] fĕn méi shāo,shì huā táo shù。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yīn yīn [fāng,fáng] mò rén jiā,dìng cháo yàn zĭ,guī lái jiù chù。

黯凝伫。àn níng zhù。

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yīn niàn gè rén chī xiăo,zhà kuī mén hù。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qīn chén qiăn yuē gōng huáng,zhàng fēng yìng xiù,yíng yíng xiào y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qián dù liú láng [zhòng,chóng] dào,făng lín xún lĭ,tóng shí gē wŭ。

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wéi yŏu jiù jiā qiū niáng,shēng jià rú gù。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yín jiān fù bĭ,yóu jì yàn tái jù。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zhī shuí bàn、míng yuán lù yĭn,dōng chéng xián bù。

事与孤鸿去。shì yŭ gū hóng qù。

探春尽是,伤离意绪。[tàn,tān] chūn jìn shì,shāng lí yì xù。

官柳低金缕。guān liŭ dī jīn lǚ。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guī qí wăn、xiān xiān chí táng fēi yŭ。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duàn cháng yuàn luò,yī lián fēng xù。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本词是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首写旧地重游所见所感 ,次写当年旧人旧事,末写抚今追昔之情,处处以今昔对衬。全词层次分明,由折盘旋,情思缠绵,艺术上颇具匠心。篇首的写景不同凡响。梅花谢了,桃花开了,本是平常习见的事物,而词里却说“ 褪粉”、“试花”,造语相当别致 ;褪粉、试花紧相连 ,使人仿佛感觉到了季节时令的更替,这就巧妙而生动了。使用倒装句法 ,把“梅梢 ”和“桃树”放在后面,足见作者的用心。此二句俨然天然巧成,极为精致华美。本篇开头还错落地交代了有关的一些情况 。“章台”、“坊陌 ”,是京城繁华的街道和舞榭歌台聚集的里巷;坊陌人家”,则同时点明作者所怀念的人物的歌妓身份。“愔愔”二字极言冷清,暗示了物是人非,今夕对比之意 。用燕子的“归来旧处”兼喻作者的重游故地,这是明显易见的,而用燕子的“定巢”有三叠,首叠本是写词人初临旧地所见所感 ,但通体只写景状物,不说人 ,只暗说 ,不明说,显得感情沉郁,有待抒发,从而为下文作了铺垫。次叠以“黯凝竚”三字为引领,“黯凝竚”,是用滞重之笔点出思念之深,但引出的下文却是一串轻脱活跃的词句 ,正好相映成趣 。“箇人痴小 ,乍窥门户”八个字相当传神,既写出了那位坊陌人当时还没有失却少女的天真活泼,又浸透着作者对她的亲昵爱怜之情。以下几句,写少女站在门口招揽客人,初春余寒尚存,晓风多厉,她不得不以袖遮风,因而晨妆后鲜艳的容颜 ,就掩映在衣袖之间了 。“盈盈笑语”写出了少女的天真烂漫。描写人物的这几句,笔墨生动,准确传神。第三叠“前度刘郎重到”的重点是追忆往事,对照今昔,抒发“伤离意绪”。“前度刘郎重到”用了刘义庆《 幽明录 》所载东汉刘晨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 ,兼用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的诗句 。以刘郎自喻,恰与前文“桃树”、“人家”暗相关合,亦是笔法巧妙处。以下四句写词人寻访邻里,方知自己怀念中的人物亦如仙女之踪迹渺然 ,“同时歌舞”而“声价如故”者,唯有“ 旧家秋娘”。“秋娘”,是唐代妓女喜欢使用的名字。这里以秋娘作陪衬,就说明了作者所怀念的那位歌妓当年色艺声价之高 。“吟笺赋笔”以下几句,是追怀往事的具体内容。“燕台”,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典故 。当时有位洛阳女子名柳枝者 ,喜诗歌,解音律,能为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闻人吟李商隐《燕台》诗,惊为绝世才华,亟追询作者,知为商隐,翌日遇于巷,柳枝梳丫头双髻,抱立扇下,风障一袖,与语,约期欢会,并引出了一段神魂离合的传奇故事(见李商隐《柳枝五首》序)这两句不只是写双方相识相好的经过,而且还暗示了对方的爱才之心和与自己的知遇之感 ,以至于今日怀念旧情时 ,不能不连带想起自己过去曾经打动过她心弦的“吟笺赋笔”来。“知谁伴”三句,写如今不可再遇理想伴侣,当年名园露顶畅饮、东城闲步寻花那样的赏心乐事也就无从重现 ,只能深深地铭刻在自己的记忆之中了。“露饮”,是说饮宴时脱帽露顶,不拘形迹。“事与孤鸿去”借用唐人杜牧诗句 ,“恨如春草多,事与弧鸿去”,一笔收束往事,回到当前清醒的现实 ,而不露痕迹。“探春尽是伤离意绪”,这是全篇主旨。显得沉着深厚。结尾再次写景,先以“官柳”与开头的“章台 ”、归骑”与开头的“ 归来”遥相照应 ,再写池塘,院落、帘栊,而“飞雨”与“风絮”之足以令人“断肠,更增添了离愁别恨。此词由“ 凝伫”而“访”、“寻,由回忆而清醒,最后写归途之凄清 ,抒写抚今追昔 ,物是人非的慨叹,这与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386篇诗文

诗文推荐

青山岭可人家,芳草满樵路。

猿鹤未归来,残月照烟树。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时籍中有放自便者。

林间望断松梢路,白鹤真人尚未还。

吴会风流。

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

瑶台绛阙,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

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

襦温袴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

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丰年足酒容身易,世路无媒着脚难。

劝君莫过南充路,恐被冯休笑一番。

圆珠不穴,大璞不琢,道人所贵无棱角。

拈却肯路根尘空,脱体无依活卓卓。

佛来不雇,祖来不雇。

有三十棒,未敢分付。

个中无肯路。

风定波纹细。

夜无尘、云迷地轴,月流天位。

摇裔飞来江山鹤,犹作故乡嘹唳。

清境里、伴人无睡。

应叹余生舟似泛,浪涛中、几度身尝试。

书有恨,剑无气。

从渠俗耳追繁吹。

抚空明、一窗寒簟,对人如砥。

梦倚银河天外立,云露惺惺满袂。

看多少、人间嬉戏。

要话斯心无分付,路茫茫、还有亲朋至。

应为我,倒罍洗。

青牛妪,曾避路。

待人间觅个,无情心绪,着多情换。

诲盗须知有自来,贪官污吏祸之胎。

杀人越货甘残忍,入市怒气金不忌猜。

谁与清朝申典宪,合将若属寘渠魁。

书生锐欲排阊阖,先诵民谣献外台。

蕊珠宫里三千女。

滴粉为春尘不住。

月华冷处欲迎人,七里香风生满路。

一枝谁寄长安去。

想得韶光能几许。

醉翁满眼玉玲珑,直到烟空云尽处。

凄,清。

露重,月明。

纱帽湿,裌衣轻。

路险仆倦,石危马惊。

近市火数点,出林火数点,出林钟一声。

客子征鞍暂解,仙家云关未扃。

珍重千金一诺同。

小红楼上舞筵中。

谁知别路太匆匆。

愁杀二分无赖月,凭将万里有情风。

为传消息宋家东。

扰扰匆匆,红尘满袖,自然心在溪山。

寻思百计,真个不如闲。

浮世纷华梦影,嚣尘路、来往循环。

江湖手,长安障日,何似把鱼竿。

盘旋。

那忍去,他帮纵好,终异乡关。

向七峰回首,清泪班班。

西望烟波万里,扁舟去、何日东还。

分携处,相期痛饮,莫放酒杯慳。

解颐诗训忆趋庭。

四十专城发尚青。

屈指世间无此乐,路行争看老人星。

说著成凄楚。

正尘飞、岷峨滟滪,兔嗥狐舞。

颇牧禁中留不住,弹压征西幕府。

便一舸、月汀烟渚。

四塞三关天样险,问何人、自辟_鼯路。

成败事,几今古。

荼_芍药春将暮。

最无情、飘零柳絮,搅人离绪。

屈指秋风吹雁信,应忆西湖夜雨。

谩岁月、消磨如许。

上下四方男子志,肯临歧、昵昵儿曹语。

呼大白,为君举。

未入鸡足山,不踏黄梅路。

恶业苦无多,平白披毛去。

明眼人前,一场笑具。

人间只解留春住。

不管秋归去。

一阵西窗风雨。

秋也归何处。

柴扉半掩闲庭户。

黄叶青苔无数。

犹把小春分付。

梅蕊前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