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面长溪,势若饮奔马。
层台跨其脊,万古绝萧洒。
登临惟兹时,朋从未云寡。
迢迢因榛莽,靡靡眺原野。
白云与翠霞,夐在履舄下。
穷秋向摇落,霜菊摘盈把。
赏心孰与同,幽抱欣已写。
邈矣千载期。
苍山面长溪,势若饮奔马。
层台跨其脊,万古绝萧洒。
登临惟兹时,朋从未云寡。
迢迢因榛莽,靡靡眺原野。
白云与翠霞,夐在履舄下。
穷秋向摇落,霜菊摘盈把。
赏心孰与同,幽抱欣已写。
邈矣千载期。
石台长老问公,本成都吴氏子,弃俗出家,手书《法华经》,字细如黑蚁,前后若一,将诵之万遍,虽老而精进不倦,胁不至席者二十有三年。
余来高安,以乡人相好,盖余懒而好睡,见之惕然自警,因赠之二小诗云。
法达曾经见老卢,半生勤苦一朝虚。
心通口诵方无碍,笑把吴鸾细字书。
〈蜀中藏经,往往有古仙人吴采鸾细书经卷,精妙可爱。
〉蒲团布衲一绳床,心地虚明睡自亡。
长伴空中月天子,东方行道到西方。
掩朱弦、住听金缕。
天涯同是羁旅。
多情记把香罗袖,残粉半黏荆树。
还信否。
便忍道、石台暗寂春无主。
分明间阻。
那睡鸭嘘云,翔鸳溜月,此际更休语。
人间世,谁识缄愁最苦。
轻帆重解烟雨。
而今翻笑周郎误。
挑剔寒缸寻谱。
游倦处。
果因甚、亭亭瘦影如前度。
无由寄与。
待谢却梅花,东风为我,吹梦过淮浦。
登高作赋,叹老来笔力,都非年少。
古观重游秋色里,冷怯西风吹帽。
千里江山,一时人物,迥出尘埃表。
危阑同凭,皎然玉树相照。
惆怅紫菊红萸,年年簪发、应笑人空老。
北阙西江君赐远,难得一枝来到。
莫话升沈,且乘闲暇,赢得清尊倒。
饮酣归暮,浩歌声振林杪。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
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石梁跨于其上。
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
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
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
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
门内跨池又为石梁。
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
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
独其西阁为胜。
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
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
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
乃壁其后,无所睹。
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
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
下临峭岸,深昧险绝。
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
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
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
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
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畏险者或不敢度。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
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
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