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花降图

春色撩人不自由,野花满地不忘忧。chūn sè liáo rén bù zì yóu,yĕ huā măn dì bù wàng yōu。

多情为惜郎君力,暂借风流占上头。duō qíng wèi xī láng jūn lì,zàn jiè fēng liú zhān shàng tóu。

诗人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408篇诗文

诗文推荐

惟时素秋,肇举元祀。

礼备乐作,降登有数。

洋洋在上,神既来止。

神之格思,锡我繁祉。

雍歌既入,熙事人成。

神夕奄虞,忽乘青冥。

灵心回睠,监我精守。

诞降嘉祉,休德昭清。

嵩稽衡霍,暨厥海江。

时维长养,惠我南邦。

肆严牲币,神式来降。

以侑以妥,百福是庞。

我土绵绵,孰匪疆理。

惟时幽都,匪日隃只。

条哉良月,朔风其同。

曷阻曷深,其亦来降。

小盆池,新压藕,翠盖已擎雨。

巧弄红妆,明艳便能许。

自怜华发萧萧,风流无分,醉时眼、何妨偷觑。

黯然伫。

回首今是何时,逢花笑还语。

梦里西湖,双落泪如缕。

斜阳十里烟芜,六桥风浪,有谁掉、采莲舟去。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

天符既出兮帝业昌,愿临明祀兮降祯祥。

当年不合弃金轮,忍冻吞饥度六春。

又被毛头星换眼,至今苦屈未能伸。

瑞岩不孝,尚有慈心。

烧块木头修薄供,且图温饱过,切忌赚他人。

上帝有赫,百灵效祥。

储祉垂恩,锡年降康。

皇持睟温,帝躬肃庄。

三宫齐民,地久天长。

旌回外壝。

跸静郊门。

千乘按辔。

万骑云屯。

藉茅无咎。

扫地唯尊。

揖让展礼。

衡璜节步。

星汉就列。

风云相顾。

取法于天。

降其永祚。

至德同自然。

裁成侔玄造。

珍祥委天贶。

灵物开地宝。

窈窕降青琴。

参差就朱草。

草书妙绝吾所兄,真书小低犹抗行。

论文作诗俱不敌,看君谈笑收降旌。

去年逾月方出昼,(予去年留齐月余。

)为君剧饮几濡首。

今年过我虽少留,寂寞陶潜方止酒。

(此行公择病酒,多不饮。

)别时流涕揽君须,悬知此欢坠空虚。

松下纵横余屐齿,门前轣辘想君车。

怪君一身都是德,近之清润沦肌骨。

细思还有可恨时,不许蓝桥见倾国。

(公择有婢名云英,屡欲出,不果。

新律才交,早旧梢南枝,朱污粉腻。

烟笼淡妆,恰值雨膏初细。

而今看了,记他日、酸甜滋味。

多应是,伴玉簪凤钗,低桠斜堕。

迤逦。

对酒当歌,眷恋得芳心,竟日何际。

春光付与,尤是见欺桃李。

叮咛寄语,且莫负、尊前花底。

拚沈醉,尽铜壶、漏传三二。

天童仲冬第一句,槎槎牙牙老梅树。

忽开花,一花两花三四五花无数花。

清不可夸,香不可夸。

散作春容吹草木,衲僧个个顶门秃。

蓦劄变怪,狂风暴雨交衮,大地雪漫漫。

老梅树太无端,寒冻摩挲鼻孔酸。

百礼崇容,千官肃事。

灵降无兆,神凝有粹。

奠享咸周,威仪毕备。

奏夏登列,歌雍彻肆。

一心离俗,二气调和宝。

清净聚三光,四时花、五方运造。

断除六欲,不使七情牵,持八戒,九关通,十载功须到。

十年锻炼,九变金光草。

八脉总和匀,有七圣、六丁助道。

五行咄出,四假不中留,礼三清,成不二,一性投仙岛。

黍稷斯馨,祖德惟明。

蛇告赤帝,龟谋大横。

云行雨施,天成地平。

造我家邦,斡我璿衡。

陶匏在御,醍盎惟精。

或戛或击,载炮载烹。

饮福受胙,舞降歌迎。

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三观互融显其机,十门不二荡其迹。

如月印水兮光入共微,如春在花兮香袭共裓。

是谓教庠之英,北峰这嫡。

描邈将来不如伊,从教大地无人识。

帝图草创,皇业初开。

功高佐命,业赞云雷。

霭霭度春空。

长妒花阴月影中。

曾为清歌还少驻,匆匆。

变作春前喜气浓。

一笑为谁容。

只许幽人出处同。

却恐等闲为雨后,东风。

吹过巫山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

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

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

战胜不谋食,理齐甘负薪。

予若未始异,讵论疏与亲。

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

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

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

无烦君喻马,任以我为牛。

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

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輈.念此闻思者,胡为多阻修。

空虚花聚散,烦恼树稀稠。

灭相成无记,生心坐有求。

降吴复归蜀,不到莫相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