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西平乐·稚柳苏晴

稚柳苏晴,故溪歇雨,川迥未觉春赊。zhì liŭ sū qíng,gù xī xiē yŭ,chuān jiŏng wèi jué chūn shē。

驼褐寒侵,正怜初日,轻阴抵死须遮。tuó [hè,hé] hán qīn,zhèng lián chū rì,qīng yīn dĭ sĭ xū zhē。

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tàn shì zhú gū hóng jìn qù,shēn yŭ táng pú gòng wăn,zhēng zhī xiàng cĭ,zhēng tú tiáo dì,zhù lì chén shā。

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zhuī niàn zhū yán cuì fà,céng dào chù、gù dì shĭ rén jiē。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敧斜。dào lián sān chŭ,tiān dī sì yĕ,qiáo mù yī qián,lín lù qĭ xié。

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zhòng,chóng] mù xiăng,dōng líng huì jì,péng zé guī lái,zuŏ yòu qín shū zì lè,sōng jú xiāng yī,hé kuàng fēng liú bìn wèi huá。

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duō xiè gù rén,qīn chí zhèng yì,shí dăo róng zūn,quàn cĭ yān liú,gòng guò fāng shí,fān lìng juàn kè sī jiā。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原序:元丰初,予以布衣西上,过天长道中。后四十馀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避贼复游故地。感叹岁月,偶成此词。此词作于词人临终前夕,词中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以深沉有力的笔触,描写重经天长道中所见所感所思,刻画出自己垂老羁旅,飘零憔悴的形象,表达出自己在人生旅途上凄然伤痛,怅惘迷茫的情感。起笔三句写天气的由雨而睛 。细雨中 ,星星柳芽,含着雨珠,忽然映照出放晴的阳光。旧时游过的溪流,水面上,霎时雨花消失了,可是,正月里,辽阔的江北平原上,还感到春意未多。于是逗出下面三句 ,写气候的冷暖不定 。料峭春寒,直透驼褐,正好,初春的太阳出来替人努力驱扫寒气,但是,轻云却拼命地把初日遮住。真是无可奈何。这三句把通常情景委婉写出,描绘老境不堪“叹事与”一句直至歇拍,从天气的阴晴冷暖,变幻不定,转写人生的今昔盛衰,变化无常,情景相衬,转换自然。“事与 ”句化用杜牧诗“恨如春草多,事逐孤鸿去”(《题安州浮云寺楼》),一笔带过四十余年情事。接入下句“身与塘蒲共晚”。词人夙擅文词,与庚肩吾同’;此时年老失官,避兵乱道间奔走还南京不同,故用“身与塘蒲晚”一句,概尽李贺为瘐肩吾“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之意,借以自况。运前人成句只添一“尽”字、“共”字,语省而意丰,可见用典之妙 ,造语之工 。“争知”即怎知 ”,下言此番长途远征,又经此地,凝神独立在风沙中,实出意料。不由人追念起初来时,是以布衣西入都门,求取功名,正当红颜黑发的英年,而今地犹此地,人则已憔悴非复当年,令人无限嗟伤 !这八句,领以“叹”字,结以“嗟”字,感喟何其深沉。换头四句,写眼前景物依旧。天长,位于古代东楚(三楚之一)的南北之交 ,平野寥廓,四望接天。“乔木依前”,“依前”应上“曾到处,旧时所见乔木尚在;“临路攲斜”,则已非复日之挺然直立,比喻自己朱颜翠发时曾到此地 ,今以颓唐暮齿 ,犹困于道途 。合时地景物 ,上下片衔接过渡紧密。“重慕想”领起的五句,“重”,深、甚之意。借说深慕召平、陶潜以表己身出仕的自悔 。召平原是秦东陵侯 ,秦破后,隐迹长安城东,种瓜为生。陶潜曾为彭泽令。他初次出仕为州祭酒,不堪吏职,不久辞职归里,州官召为主簿 ,亦不就 ,躬耕自活。这几句主要用陶潜事,写及召平只是陪衬。陶《饮酒》诗也称美“邵生瓜田”的事,言通达知命的人了解荣枯寒暑代谢的至理,就将毫不犹豫地退隐。陶潜引召平为同调,故词中一并写入。作者仕途不达,宦移南北,晚年又避兵流离 ,故转生何不早隐之念,从慕想召 、陶背面托出。下片两韵九句,续写天长道中所见所感,含意深入一层。词人饱经了宦海飘泊,神宗、徽宗三朝的剧烈党争 ,尤其是目击了“多谢故人“六句一韵 ,一气贯注到收尾 ,写天长故人殷勤好客 ,比得上西汉郑当时,郑曾安排车马至郊外迎送宾客;又比得上东汉孔融,融宾客盈门,东度春天,故人的盛意,使老年遭遇乱离的词人感激不已,可是最后,词人反而倍加伤感:“翻令倦客思家!”这结句反跌愈发有力。词中言志极可注意。词人在自己生命的暮年,同时也是北宋王朝的暮年,深情地尚友着两位古人,一位是亡国后晦迹民间的召平,一位是弃官归隐的陶渊明,这就透露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祥预感,和对几十年政治生涯的厌倦。南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记载:“(徽宗)以近者祥瑞沓至,将使播之乐府,命蔡京微叩之,邦彦云:某老矣 ,颇悔少作 !”可见,词中慕想召、陶之志并非虚语。此词言情体物 ,穷极工巧 。作者写情,曲折盘旋 ,逐层深入,由景物感触而引入情绪,产生联想,回忆往昔,审视现实,展望未来。展开幻想,把一腔怅惘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38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

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簇簇红云冷欲凝。

东风特地唤花醒。

数枝夜色当银烛,一段春娇入画屏。

如有恨,似多情。

柳边莺语十分明。

柳边莺语如何说,莫笑梅花太瘦生。

自有天然真富贵,本来不为人妍。

谨将醉眼著繁边。

更擎高烛照,惊搅夜深眠。

花不能言还自笑,何须有许多般。

满空明月四垂天。

柳边红沁露,竹外翠微烟。

惜春正是上春时,何处春情可赋诗?

吴王台下斗芳草,苏小门前歌《柳

明珠翠羽。

小绾同心缕。

好去吴松江上路。

寄与双鱼尺素。

兰桡飞取归来。

愁眉待得伊开。

相见嫣然一笑,眼波先入郎怀。

荣光休气天为瑞。

道祖当天传宝裔。

千年昌运此时逢,四海欢声今日沸。

蒙蒙香雾沾衣腻。

漠漠轻寒梅柳细。

封人长有祝尧心,从此年年并岁岁。

老人气衰,饮食无几。

食肉不消,食菜寡味。

柳槌石钵,煎以蜜水。

便口利喉,调养肺胃。

同赏败荷疏柳。

庭院春深,和风翠阴。

桃花簇锦,柳线摇金。

无卢灵云徒说悟,一生埋没祖师心。

儿曹耳语。

借问何处去。

家在翠微深处住。

生计一犁春雨。

客中且恁浮游。

莫将事挂心头。

纵使人生满百,算来更几春秋。

毅斋大老除机关报绶,名节尤偏无所尊。

曾是胪传第一唱,却留衣付外诸孙。

挹挼柳汗初承渥,称泛霞觞共拜恩。

尚记吾家多夙契,何当握手得重论。

喜祓尘襟属丽谯,高旻雨罢暑氛销。

游回宿鸟霞横岭。

唱杀寒蝉柳抱桥。

戍壁风烟閒尉候,客亭灯火混渔樵。

山川信美非吾乐,已是三年去国遥。

景阳钟动晓寒清,度柳穿花隐隐声。

三十六宫梳洗罢。

却吹残烛待天明。

平凉坛西鼓声吼,伏兵大呼侍中走。

君王正喜边兵休,武将尽贺书生忧。

邠宁飞书夜半至,西平老臣先掩涕。

君心多猜谋不足,平凉不伏长安伏。

枉伐大安园上竹。

檐前洛阳道,下听走辕声。

树荫春城绿,山明雪野晴。

云藏天外阙,日落柳问营。

缓步应多乐,壶歌咏太平

画桥烟重柳垂垂,露湿衣裳透始知。

丹佳花香墙畔起,水葓枝影席间移。

思量究竟都如梦,恋著休閒煞不痴,夜半江潮声正熟,归来才是欲眠诗。

春风浩浩,春雨绵绵。

花凝晓露,柳带寒烟。

造化无作而作,万法不然而然。

达磨九年空面壁,善财走得脚皮穿。

柳暗大堤曲,梅藏解佩人。

晨辉初转。

拜舞金銮殿。

想见对敭符睿春,天语丁宁见晚。

雍容玉笋班聊,功名早上凌烟。

金鼎刀圭莫惜,愿随鸡犬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