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青玉案·邻鸡不管离怀苦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

回首高城音信阻。

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残别袖燕支雨,谩留得、愁千缕。

欲倩归鸿分付与。

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黄公度词,陈廷焯推崇备至,称之曰 :“气和音雅 ,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宋六十一家词选》中载其小令数篇,洵风雅之正声,温、韦之真脉也。”(《白雨斋词语》卷一)所谓“ 风雅正声”,主要是指此兴和寄托;所谓“温、韦真脉”,主要是指词情婉约,格调闲雅 。细玩此词,的确有这两方面的特色。汲古阁本《知稼翁词》载公度之子黄沃案语,云 :“公之初登第也,赵丞相鼎延见款密,别后以书来往。秦益公(桧)闻而憾之。及泉幕任满,始以故事召赴行在,公虽知非当路意,而迫于君命,不敢俟驾,故寓意此词 。”说明这首词是在离开泉州幕府,召赴临安时所作。当时在主战派赵鼎主和派秦桧的斗争中,词人是站在赵鼎一边的,因此受到秦桧的忌恨。他本不愿在政治斗争中讨生活 ,但因“迫于君命,不敢俟驾”,只好硬着头皮到临安这个是非之地去。可是内心仍然充满矛盾,因此在词的一开头就写道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 、催人去”。词人此日赴京,一大早雄鸡就不住地啼鸣,似乎在赶他上路。他感到十分讨厌,心里在咒骂着:“鸡啊,你太不理解我心中的痛苦了!”表面是怨鸡,可鸡是畜生,又凭什么怨它呢?分明是指鸡怨狗 ,骨子里是对“ 君命”或秦桧发出一种委婉的怨恨。这是用的比兴之义,即所谓“风雅正声”也。“回首”以下三句,仍是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城中人的怀念,抒发不忍离开泉州、不愿奔赴临安但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情。“回首高城音信阻”,语本唐人欧阳詹《初发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诗句 :“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秦观在《满庭芳》(出抹微云)中也写过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由此可见,表面所指者乃泉州城中他所恋的那个人,实际当指泉州那个地方。词人不仅刚离泉州时,一步一回首,留恋城中那个人,而且一路之上,不管经过什么地方,总是在想着她。“霜桥月馆,水村烟市”,以排比的手法写时间的转换和地点的转移,极言思念之深,且极富于形象性 。词人处于此进退维谷之境地,其感情尤为痛苦。北宋舒亶有一首《菩萨蛮》,词云:“画船挝鼓催君去 ,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江头潮欲平 。”也通过写一方催他出发,而另一方劝他留下 ,表现了在强烈的矛盾冲突的内心痛苦之情。但此词写得较为细腻舒展,婉约缠绵,颇得温韦之真脉。过片径承上阕意脉,进一步写别情 。“燕支雨”即溶有脂粉的泪水,这可以证实“高城”中人乃女性。“裛残别袖燕支雨”语意高度浓缩 ,“别袖”谓分别之时;“残”指既别之后 ,仅仅七个字,便把依依不舍的别情及别后思量无时或释的怀抱概括出来。后加“谩留得、愁千缕 ”一句 ,则于喟叹之中抒发一腔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由此可见,词人对入京以后的政治前途,感到何等的担忧!然而从字面上看,这几句又很艳丽,同韦庄《小重山》的“罗衣湿,红袂有啼痕”,词境多么相似 。若不知词人遭遇,我们尽可以把它当作艳词看 ;可是并不,其中有深意存焉。“欲倩”二句与上阕“回首高城 ”相应,高城人隔,音信不通,红泪裛残 ,愁绪难排 ,那么怎么办呢?他并不死心,还要取得联系。于是 ,“欲倩归鸿分付与”,托鸿雁以传消息 。可是“归鸿”偏偏又象“邻鸡”一样无情,连停也不肯停一下 。这完全是痴语、无理语,然却表现了无比的深情。鸿雁无情,此情难寄 ,词人真正处于无奈之中了。他只好独自倚危阑,失神凝望,但见暮霭沉沉,长天万里。这意境多么深远,把词人一腔难述之痛入骨之伤,都寄寓在不言之中。所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清人张惠言在《词选》的序中说,词是“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 。盖诗之比兴 ,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读了这首《青玉案》,不是正可得出这样的印象吗?

诗人简介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349篇诗文

诗文推荐

已回邻面三年粉,又结寒丝几茧冰。

频年忍流移,犹幸稊稗熟。

稊亦已无,何以填饥腹。

时方迫冻馁,势恐瞢荣辱。

傥无意外忧,根蘖犹可斸。

年年端午又今朝。

鬓萧萧。

思摇摇。

应是南风,湘浦正波涛。

千古独醒魂在否,无处问,有谁招。

何人帘幕倚兰皋。

看飞桡。

夺高标。

饶把笙歌,供笑醉陶陶。

孤坐小窗香一篆,弦绿绮,鼓离骚。

释梵天帝,宝冠履地。

不诵华严,佛不富贵。

离四句非,绝百非是。

绝百非非,离四句易。

虎憎鸡嘴,闻者畏之。

后人衡鉴不高,唤作二俱弄险。

离山阙归期,滞踪如在狱,他门一脔炙,贱子万端辱。

吟忆圃花尽,梦知原麦熟。

公道富贵迟。

何似耕获速。

此心如江水,日夜东复东。

不惟爱吾庐,顾瞻几临风。

向来御史驄。

在我何得失,人自分悴丰。

明珠翠羽。

小绾同心缕。

好去吴松江上路。

寄与双鱼尺素。

兰桡飞取归来。

愁眉待得伊开。

相见嫣然一笑,眼波先入郎怀。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时籍中有放自便者。

一封清诏下金銮。

临遣讲邻欢。

谁问火云挥汗,要看易水摇寒。

何妨谈笑,平生志节,可障狂澜。

预约黄花前后,殊庭瞻对宸颜。

待人间觅个,无情心绪,着多情换。

独鹤下随鸡饮啄,众星高共月徘徊。

一时诗有思,何待苦吟成。

老易惟难健,贫多但少清。

藏书终不卖,耽酒别无营。

十六年林下,休官万事轻

东望故山高,秋归值小舠.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好去宁鸡口,加餐及蟹螯。

知君思无倦,为我续离骚。

何必不必,金刀玉尺。

甜者如檗,苦者如蜜。

二十年来,无处雪屈。

屹彼嘉坛,赤伏始屈。

掞光耀明,洋乎如在。

挽仰重离,默兴精会。

隋我降升,肃听环佩。

玉匣聊开镜。

轻灰暂拭尘。

光如一片水。

影照两边人。

月生无有桂。

花开不逐春。

试挂淮南竹。

堪能见四邻。

每上春泥向晓乾。

花间幽鸟舞姗姗。

年华不管人将老,门外东风依旧寒。

投簪易,息机难。

鹿门归路不曾关。

羡君早觉无生法,识破南柯一梦间。

蟹遨离罅石,翠狎跂枯莲。

命书唐滥觞,委源传吕后。

有倡莫为遏,波荡今不救。

字育叵数计,八字讵所囿。

甲子动垓亿,举一百万漏。

荒唐无稽据,诵言指休咎。

柰何聪达人,颇复安此谬。

怀刺曳长裾,偃蹇文士右。

夸诩走干谒,荐墨不待叩。

士有待濡法沬,百请不一售。

我昔游江淮,知识间新旧。

文士不到眼,此辈日交簉。

辞章轻杯水,羡彼行橐富。

鳃鳃问利禄,吾儒所深陋。

自笑与世违,迂论取排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