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赵子容任温州避开法终日看凹子而事自理又新

法曹冗散人不管,闻道自要纷华损。fă cáo rŏng sàn rén bù guăn,wén dào zì yào fēn huá sŭn。

常平筑敖米山积,读书岂知米尘满。cháng píng [zhù,zhú] áo mĭ shān jī,dú shū qĭ zhī mĭ chén măn。

归来依旧茅盖亭,焉得舍学干时卿。guī lái yī jiù máo gài tíng,yān dé shĕ xué gān shí qīng。

不然天上读书去,蓬岛瀛洲无限清。bù rán tiān shàng dú shū qù,péng dăo yíng zhōu wú xiàn qīng。

赏析

作品赏析

【原题】:赵子容任温州避开法终日看凹子而事自理又新廪储粮功利可传也为赋读书行率诸友同作

诗人简介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进士第二名(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韩侂胄谋划北伐时,叶适提出异议,韩侂胄不听,改授叶适为权工部侍郎、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不肯草诏。其后又建议防江,但韩侂胄仍不采纳。开禧北伐失败后,叶适出宝谟阁待制职、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节制江北诸州,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金兵退后,进宝文阁待制,兼江淮...► 388篇诗文

诗文推荐

事去尚时寻败局,老来犹日读何书。

帝将于郊,昭事上祀。

爰兹毕觞,复即于此。

飚载旋,容旌沓骑。

维皇嘉承,锡祚昌炽。

七十光阴能几日。

大都二万五千日。

过了一日无一日。

无一日。

看看身似西山日。

不做修行虚度日。

悟来岂肯经终日。

斡运洞天真月日。

真月日。

蟾宫里面擎红日。

宗祀九筵,先直閟宫。

陟自东阶,煌煌兗龙。

于穆圣善,监玄礼容。

是享是宜,介福无穷。

世梦短,劫壶宽,底人退步里头看。

豹变文而雾重,龙不卧而潭寒。

欲使人人双眼冷,要须先沥髑髅乾。

龙德而隐,源流则长。

宜乎亿祀,侑享弥昌。

从身出门,即物契神。

一机历历,三昧尘尘。

逢场且了游戏事,向道非无幻化人。

历劫元神,旦初祖气,太始元精。

道三般至宝,同根并蒂,欲求端的,勿泥身形。

息定神清,缘空气固,清静无为精自凝。

丹头结,运阴阳符火,慢慢调停。

尤当固济持盈。

把铅汞银砂一处烹。

四象合和,命基永固,三元辐辏,觉性虚灵。

性命两全,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无变更。

逍遥处,任遨游八极,自在纵横。

西川庆上人,本来没弟兄。

须知自性如空体,水月之中未解真。

个事不传声色句,元来心法独灵明。

定律零陵玉管。

调钟始平铜尺。

龙门之下孤桐。

泗水之滨鸣石。

河灵于是让珪。

山精所以奉璧。

涤九川而赋税。

乘三危而纳锡。

北里之禾六穗。

江淮之茅三脊。

可以玉检封禅。

可以金绳探册。

终永保于鸿石。

足扬光于载籍。

鹁鸠树上鸣,意在麻子地。

蠲条栈斝,巾帨而升。

挹彼注兹,酒风维清。

洋洋在上,享于克诚。

神其孚佑,以厚民生。

下震上艮,下动上止。

分明两片口脣,包著许多牙齿。

祸自此出,故以言语为戒。

病自此入,故以饮食为忌。

庠者养也,颐者养也。

名庠而住颐庵,知他养个甚底。

直待吞却栗棘蓬,更与吸尽西江水。

莫问这边那边,都是一个道理。

荣怀之庆,莫盛于斯。

三宫四册,五叶一时。

德阜而岂,福大而滋。

子子孙孙,于时保之。

美报崇本,严恭展事。

受露疏坛,承风启地。

絜粢登俎,醇牺入馈。

介福远流,群生毕遂。

之纲之纪,允文允武。

荆舒是懲,四方无侮。

发须衰白而霜雪益深,肌肤苍老而松桂剥皴。

四十余年而穷通一默,百千三昧而游戏诸尘。

大儿行文学苏黄,暗潮无声走茫茫。

小儿分题拟甫白,手抉蟆颐取冰魄。

自成机杼谁如君,悲歌乃有可怜色。

晓来春归荠叶新,青女摧之良不仁。

那知妙龄气如许,一睨辟易惊千人。

我亦归为村衰翁,接花成条欹屋红。

跣行肯追蹀躞步,杯饮不羡琉璃锺。

相逢他事不发语,醉面彻日承溪风。

君不见丰碑模糊立岘首。

又不见繐帷虚斟百眉侑。

何如吾侪见在身,有口犹堪著醇酎。

陶陶兀兀未全非,赫赫炎炎岂长有。

砚峰绝顶抚孤松,伊谁及此苍髯寿。

智明而藏,净极而光。

四大蛇非蛰,六窗猴不忙。

因缘仍善应,机用更优长。

觌面相逢出思议,自然随处露堂堂。

年齿垂垂,须发丝丝。

月寒无影树,春在未萌枝。

得失折肱塞人马,输赢烂柯樵子棋。

示现威仪而不起灭尽之定,不由心念而自然圆明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