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庐山雪

朝日照积雪,庐山如白云。

始知灵境杳,不与众山群。

树色空中断,泉声天半闻。

千崖冰玉里,何处着匡君。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安装闻难及庐山老,晚见丧归南海翁。

犹被卹章虽弗逮,竟成全节略相同。

事惟有死仲连子,貌乃如生颜鲁公。

不尽哀荣千载下,爽鸠墟垅几秋风。

庐山山南刷铜绿,黄金锯解纯苍玉。

庐山山北泼蓝青,碧罗幛裹翡翠屏。

昨日山南身历遍,今朝山北舟中看。

山南是我所部民,山北是我乡中人。

部民乡人何厚薄,有人问我山美恶。

诧南赊得乡里嫌,评北又道月且严。

两平只在一言内,山如西子破瓜岁,山南是面北是背。

但持冰洁心,不识风霜冷。

任是怀礼容,无人顾形影。

知君久积池塘梦,遣我方思变动来。

操执若同颜叔子,今宵宁免泪盈腮。

白发半山雪,青瞳两眼秋,的的环中意,绵绵方外游。

虚空说法何须口,万像森罗自点头。

松老皮皴,竹癯节棱。

发白远山雪,心明长夜灯。

回机历历,随用腾腾。

因缘妙触初无碍,个是玲珑岩下僧。

行脚不到庐山,住院只在江浙。

偏要冷笑诸方,忘却自家百拙。

讨便宜,破邪说。

一锥一劄,不妨凛冽。

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

将书云霞片,直至清明巅。

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

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

聚书云霮zw,洗砚山晴鲜。

忽怒画蛇虺,喷然生风烟。

江人愿停笔,惊浪恐倾船。

颠毛衰薄,春山雪作。

胸襟疏豁,海门潮落。

眉棱高而眼深,鼻筒直而口阔。

幽灵绝待兮曾传祖祢之芳,谷神不死兮似得仙家之药。

相逢别峰,弹指开阁。

憨皮袋截巷拦街,臭骨头填沟塞壑。

袈裟裹定老禅翁,云隔家乡是几重,两面庐山曾遍览,三生天竺会相逢。

摇凉竹箑收江羽,醒困茶瓯沦建龙。

午借客床寻偃息,不知身在紫霄峰。

誉之不喜,诋之不怒。

言无疾声,行无阔步。

青春日月儒冠误,拂袖沙河尘土路。

觅君不见今几年,庐山道土房中住。

不肥不瘦不精神,看尽鸢肩燕颔人。

宅为官屋骨为尘,似我翛然云水身。

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

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

黄精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掩胫。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

东飞鴐鹅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

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

长淮浪高蛟龙怒,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嵸枝相樛。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会,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巍巍堂堂,智不可量。

炜炜煌煌,静自然光。

松老西山雪,河明北斗霜。

用之而行,舍之而藏。

深林之晦三眠茧,绕指之柔百炼刚。

宇宙一杯酒,暝色倚重湖。

青山杳杳何处,烟水泻愁予。

别岸风涛喷薄,半夜鱼龙悲啸,能撼我诗无。

李白醉不醒,唤起问何如。

是耶非,天莽苍,雪模糊。

苍颜白发如此,空复笑今吾。

寄语鹭朋鸥侣,好在风飧水宿,底处不烟芜。

吾亦从此逝,从我者谁欤。

吾身西圛拘犹少,君腹东床坦已多。

我欲屠牛穷建节,君从欢燕小登科。

冬晴腊月南州不类冬,梨花飘粉小桃红。

未曾飞动遥山雪,早有春三二月风。

吾宗出西蜀,托迹庐阜岑。

恭礼清虚尊,相与道义深。

别时白日长。

忽兹秋云阴。

永怀一笑粲,水云劳我心。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

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老嶂,风急波翻雪。

乾坤未歇,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飘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

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

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

夜深愁听,清笳吹寒月。

颠发山雪,眶瞳水秋。

月白濯河汉,霁寒摩斗牛。

韶意千华里,光风百草头。

如幻三昧兮,妙得优游。

庐山之下仙佛之庐,多公题扁,予熟其体矣。

而今见其帖,大抵小则遒而大则婉。

岂所施有异,而笔法亦随以变。

遒而不流于介,婉而不失其健,予犹愧乎知书之浅。

飞锡下崆山兇,清高世少双。

冻天方筛雪,别我去何邦。

烧绕赤乌亥,云漫白蚌江。

路人争得识,空仰鬓眉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