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其十八(1)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2)。时赖好事人,载醪法所惑(3)。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4)。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5)?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6)这首诗分别以扬雄和柳下惠自况,一方面说明家贫无酒,幸赖友人馈赠;另一方面表示闭口不谈国事,以远祸全身。其中暗寓对国事前途的深忧。(2)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学者。嗜(shì试):喜欢,爱好。(3)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 浩)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载醪(láo 牢):带着酒。 祛(qǖ区)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4)是谘(zī资):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5)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6)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译文】扬雄生性好饮酒,无奈家贫无处得。幸赖一些勤学者,时常携酒来求学。酒杯斟酒即饮尽,有问必答解疑惑。有时沉默不肯言,岂非国事不敢说?仁者行身细思量,进退出处何尝错!-----------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昨夜严家集,是夕饮于严氏园,霜斗_晴天。
乾坤如许空阔,著我两人闲。
醉帽三更月影,别袂一帘花气,语隽不知还。
二十年间事,肝肺写明蠲。
记相逢,一似昨,两经年。
风波闹处,推出心胆至今寒。
也为故人饮酒,也念邦人怀旧,姑为驻征鞍。
未忍作离语,留待月华圆。
沈夫子,胡为醉翁吟,醉翁岂能知尔琴。
滁山高绝滁水深,空岩悲风夜吹林。
山溜白玉悬青岑,一泻万仞源莫寻。
醉翁每来喜登临,醉倒石上遗其簪,云荒石老岁月侵。
子有三尺徽黄金,写我幽思穷崎嶔。
自言爱此万仞水,谓是太古之遗音。
泉淙石乱到不平,指下呜咽悲人心。
时时弄余声,言语软滑如春禽。
嗟呼沈夫子,尔琴诚工弹且止。
我昔被谪居涤山,名虽为翁实少年。
坐中醉客谁最贤,杜彬琵琶皮作弦。
自从彬死世莫传,玉练锁声入黄泉。
死生聚散日零落,耳冷心衰翁索莫。
国恩未报◇禄厚,世事多虞嗟力薄。
颜摧鬓改其一翁,心以忧醉安知乐。
沈夫子谓我,翁言何苦悲,人生百年间,饮酒能几时。
揽衣推琴起视夜,仰见河汉西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