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庐山高

庐山高,高乎哉!

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距。

岌乎二千三百丈之,谓即敷浅原。

培何敢争其雄?

西来天堑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

回崖沓嶂鬼手擘,涧道千丈开鸿。

瀑流淙淙泻不极,雷霆殷地闻者耳欲聋。

时有落叶于其间,直下彭蠡流霜虹。

金膏水碧不可觅,石林幽黑号绿熊。

其阳诸峰五老人,或疑纬星之精隳自空。

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劂祖迁江东。

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钏于公。

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

昔闻紫阳祀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

我常游公门,仰公弥高庐。

不崇丘园肥遁七十淫,著作白发如秋蓬。

文能合坟诗合雅。

自得乐地于其中。

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

公乎!

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

诗人简介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166篇诗文

诗文推荐

醺醺终日醉酕醄,一阵西风解浊醪。

归归辞吟未足,倚门还仰二山高。

安装闻难及庐山老,晚见丧归南海翁。

犹被卹章虽弗逮,竟成全节略相同。

事惟有死仲连子,貌乃如生颜鲁公。

不尽哀荣千载下,爽鸠墟垅几秋风。

菊花黄后。

山茶红透。

南国小春时候。

蓬山高处绿云间,有一个、仙官诞秀。

精神龟媚,骨毛鹤瘦。

落落人中星斗。

殷勤自折早梅芳,调一鼎、和羹为寿。

庐山山南刷铜绿,黄金锯解纯苍玉。

庐山山北泼蓝青,碧罗幛裹翡翠屏。

昨日山南身历遍,今朝山北舟中看。

山南是我所部民,山北是我乡中人。

部民乡人何厚薄,有人问我山美恶。

诧南赊得乡里嫌,评北又道月且严。

两平只在一言内,山如西子破瓜岁,山南是面北是背。

凝真宫前十二峰,两峰娟妙翠插空;

余峰竞秀尚多有,白壁苍崖无数重。

秋江漱石半山腹,倚天削铁荒行踪。

造化钟奇矗瑶巇,真灵择胜深珠宫。

朝云未罢暮云起,阴晴竟日长冥蒙。

瑶姬作意送归客,一夜收潦仍回风。

仰看馆御飞楫过,回首已在虚无中。

惟余乌鸦作使者,迎船送船西复东。

但持冰洁心,不识风霜冷。

任是怀礼容,无人顾形影。

知君久积池塘梦,遣我方思变动来。

操执若同颜叔子,今宵宁免泪盈腮。

东望故山高,秋归值小舠.怀中陆绩橘,江上伍员涛。

好去宁鸡口,加餐及蟹螯。

知君思无倦,为我续离骚。

游人别,一东复一西。

出门相背两不返,惟信车轮与马蹄。

道路悠悠不知处,山高海阔谁辛苦。

远游不定难寄书,日日空寻别时语。

浮云上天雨堕地,暂时会合终离异。

我今与子非一身,安得死生不相弃。

阳台氤氲多异色。

巫山高高上无极。

云来云去常不息。

常不息。

梦来游。

极万世。

度千秋。

锺山高处。

又结层楼住。

山自苍苍江自去。

万景一时收聚。

平生湖海诗豪。

更倾五斗香醪。

不信人间好句,不教驱入霜毫。

山高早雪,水深先秋。

功勋极处退一步。

黑白前时赢一筹。

相随来也还知否,南北东西得自由。

行脚不到庐山,住院只在江浙。

偏要冷笑诸方,忘却自家百拙。

讨便宜,破邪说。

一锥一劄,不妨凛冽。

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

将书云霞片,直至清明巅。

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

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

聚书云霮zw,洗砚山晴鲜。

忽怒画蛇虺,喷然生风烟。

江人愿停笔,惊浪恐倾船。

谿路向还背,前山高复重。

纷披红叶树,间断白云峰。

尽日慵移棹,何年醉倚松。

自知闲未得,不敢笑周颙.

雪山高几何,矗在天表。

咄哉竺土仙,六年登不到。

登得到,绝之绕,背手摘南辰,下视众峰小。

袈裟裹定老禅翁,云隔家乡是几重,两面庐山曾遍览,三生天竺会相逢。

摇凉竹箑收江羽,醒困茶瓯沦建龙。

午借客床寻偃息,不知身在紫霄峰。

细管杂青丝,千杯倒接z5.军中乘兴出,海上纳凉时。

日没鸟飞急,山高云过迟。

吾从大夫后,归路拥旌旗。

一春老病。

空过春光永。

药鼎煎炉朝暮景。

只是医方药性。

经旬日色云遮。

山高寒透窗纱。

常恨檐头倾雨,犹能枕上看花。

鞭凤骖鸾自斗杓。

老君亲抱送,下层霄。

人间仙李占春饶。

千秋里,松月伴吹箫。

故国水云遥。

谪仙丹荔熟,剥红绡。

南山影转卧金蕉。

倾寒绿,眉寿比山高。

风萧萧兮吹我衣,念故人兮我心孔悲。

飞霞为襜兮彩云为旂,胡徘徊兮耒江之湄。

风萧萧兮吹我裳,念故人兮我心孔伤。

星辰为佩兮明月为璫,胡襄羊兮耒山之阳。

耒山高高兮耒水清清,高者君之气兮清为君之神。

君挟此以生兮不隘以大,胡皎以明兮忽湮以暧。

堂有老兮室有稚,能不抱孙兮乐亲以戏。

子如不暇恤兮亲宁忍忘,孰奋之去兮不少翶翔。

大江之南兮淛江之东,昔与君兮笑言相从。

想丹旐兮埋圭玉於土中,千里泫然兮余独感此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