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上周少保

游戏公孤了,归来不爱名。yóu xì gōng gū le,guī lái bù ài míng。

昌黎前进士,司马老先生。chāng lí qián jìn shì,sī mă lăo xiān shēng。

有节化宜晚,无波水自平。yŏu jié huà yí wăn,wú bō shuĭ zì píng。

翳云遮不得,南极益精明。yì yún zhē bù dé,nán jí yì jīng míng。

诗人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4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四纪勋荣动冕旒,倦趋黄阁傍沧洲。

名如白傅身尤贵,才继微之德更优。

千载神龟巢叶称,九霄老凤带雏游。

蓬莱水浅公犹分歧,辉照东南对斗牛。

帖中月字用武后书体,因其时也。

魏字纷如葩叶之当风,转而奇也。

遡晋千年,如极如驰也。

既宜于今,而于古亦师也。

既变于己,而于人亦资也。

米芾有言,功名不如翰墨,抗少保而跻之,谓五王其卑也。

予固从而贵其帖,而亦未暇辨其是非也。

风流三径远,此君淡薄,谁与伴清足。

岁寒人自得,傍石锄云,闲里种苍玉。

琅玕翠立,爱细雨、疏烟初沐。

春昼长,秋声不断,洗红尘凡俗。

高独。

虚心共许,淡节相期,几人闲棋局。

堪爱处,月明琴院,雪晴书屋。

心盟更许青松结,笑四时、梅矾兰菊。

庭砌晓,东风旋添新绿。

冥漠尔游岱。

凄凉余向秦。

虽言异生死。

同是不归人。

昔余仕冠盖。

值子避风尘。

望乞求真隐。

伺关待逸民。

忽闻泉石友。

芝桂不防身。

怅然张仲蔚。

悲哉郑子真。

三山犹有鹤。

五柳更应春。

遂令从渭水。

投吊往江滨。

堰上行,桃花灼灼春水生。

水才一石泥数斗,弥漫滮池浸渠口。

树以淇园竹,菑以汉堤石。

石填竹落知几丁,驾作青霓千百尺。

一夫搴茭前,一夫荷锸去。

旋烧香纸祭水庸,更酌村醪赛田田祖。

鹿头北,海眼西,绵洛一带填淤甩。

苧订沤池禾稻长,虽有旱暵无凶饥。

今年狼头窥井络,罗堰九星几缺角。

匪天十旧堰修,野媪含笑溪童讴。

自言春种皆茁土,桔槔长閒臣度畦圃。

明朝百役非所知,且乐丰年踏车舞。

燕泥新湿花雨湿斑,四牡趣响东郊还。

地平天成九功叙,今秋都筑沙堤路。

暗掷龙文,寻盟鸾镜。

龟儿不似青蚨准。

花房羞化彩娥飞,银桥密递仙娥信。

锦屋琼楼,薄情飘性。

碧云望断红轮暝。

珠帘立尽海棠阴,待温

万木凋零岩壑峭。

一机消长观天道。

松竹园亭时一造。

谁敢诮。

敲冰煮茗供谈笑。

自负平生心矫矫。

三闾何事形容槁。

琴到无弦谁与操。

怀我宝。

相逢且赋渔家傲。

问秋香都在何许。

棠阴暮凉风露。

空圆不费司花巧,玉立幽闲丰度。

如欲语。

似含诉。

一襟清苦愁千缕。

长门夜雨。

更月暗灯昏,水沉烟烬,寂寞琐窗户。

凭谁问,见弃宣和花谱。

应为孤高自娱。

升平枕上温柔梦,不到琳宫仙府。

仍为汝。

待安排,软金罗幕重遮护。

秋霜良苦。

怕清夜无人,天寒翠袖,孤影更衰素。

雪后西山崖壁峭。

奇观难与他人道。

煨宇有炉无客造。

从壑诮。

巡檐且索梅花笑。

冷蕊疏花开矫矫。

水村妆点霜林槁。

赖有此君同节操。

成二宝。

浅斟低唱渔家傲。

凉入槐阴门巷杳。

秋容次第归苹蓼。

潦尽波寒亭影倒。

征雁早。

一声唤起江天晓。

菊外白衣殊未到。

沙堤留得西山眺。

何事水莲花独少。

诗与调。

倚风仍度渔家傲。

天上殷韩,解羁官府,烂游舞榭歌楼。

开花酿酒,来看帝王州。

常见牡丹开候,独占断、谷雨风流。

仙家好,霜天槁叶,?艳破春柔。

狂僧谁借手,一杯唤起,绿怨红愁。

看天香国色,梅菊替人羞。

尽揭纱笼护日,容光动、玉?琼舟。

都人士,年年十月,常记遇仙游。

荒村建午月,斯螽动股鸣。

借问暑方炽,何意作秋声。

自言本寒族,四言本寒族,四海无令名。

振羽每自叹,在野神屡惊。

常恐向寒时,风霜莽飘零。

忆昨寒谷中,春风全我生。

赠我百草芳,遄我趯趯征。

是时木未茁,及此堇向荣。

感彼蟋蟀歌,日月遒以倾。

促织未成章,凄切难为听。

愿言日载阳,有鸣随仓庚。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仑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

”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

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

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

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

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

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

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

梅花如雪,芳香不染。

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