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龙吟 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作于淳熙十一年(1184),时稼轩正罢居带湖。甲辰岁:即淳熙十一年。寿:用作动词,祝寿。韩南涧尚书:见前《水调歌头》(“今日复何日”)注①。  虽为寿词,但南涧原唱与稼轩和韵均落落不凡。劈首一问,震聋发聩。继之深深一叹,语极沉痛。“夷甫诸人”,借古讽今,着力一刺。结以“平戎万里”,豪情四溢,壮采照人。下片称颂,许或溢美,但相期“整顿乾坤”,全然脱落寿词故常。通篇主旨在上下两结,慷慨激昂,豪迈奔放。  ②渡江天马南来:西晋沦亡,晋元帝司马睿偕四王南渡,在建康建立东晋王朝。时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晋书·元帝纪》)因晋帝姓司马,故有此称。这里借指宋室南渡。经纶:本意为整理乱丝,此借喻治国。  ③“长安”三句:中原父老日盼王师,但南宋朝廷偏安如故。长安父老:《晋书·桓温传》说桓温率军北伐,路经长安附近,当地父老携酒相劳,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此指金人统治下的中原人民。新亭风景:《世说新语·言语篇》载,东晋初年,南渡的士大夫们常聚会新亭,触景生情,无限感慨。周顗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皆相对流泪,惟丞相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新亭:三国时吴国所建,在今江苏南京市南。  ④“夷甫”三句:指责当权者空谈误国。夷甫:西晋王衍字夷甫,官居宰相,崇尚清谈,不理国政,导致西晋覆灭。王衍兵败临死前说:“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晋书·王衍传》)神州沉陆:中原沦陷。桓温北伐,踏上北方土地后,曾感慨地说:“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见《晋书·桓温传》)几曾:何曾。  ⑤“算平戎”四句:抗金复国的大业,正有待于我辈来完成。算:算将起来,承上文,有议论的意思。平戎万里:指驱逐金人,恢复故土。真儒:此指真正的爱国志士。公:指韩元吉。  ⑥“况有”两句:以光荣家世称颂和激勉友人。文章山斗:言友人才名卓著如韩愈。《新唐书·韩愈传》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而黄昇《花庵词选》则称韩元吉“政事文章为一代冠冕”。桐阴:韩家为北宋时的望族,在汴京的府门前广种桐树,世称“桐木世家”。  ⑦“当年”三句:言韩从政以来,风云际会,大显身手。堕地:婴儿落地,指出生。风云奔走:指韩为国事操劳,身手非凡。  ⑧“绿野”三句:言友人以宰相治国之才隐退家园。绿野风烟:绿野堂前风光美好。绿野:指唐相裴度之绿野堂。参见上篇注②。平泉草木:唐相李德裕曾于洛阳城外筑“平泉庄”别墅,广搜奇花异草(见《剧谈录》)。东山歌酒:东晋名相谢安曾隐居东山(今浙江上虞县西南)。馀参阅前《念奴娇》(“我来吊古”)注⑤。  ⑨“待他年”三句:待完成复国大业后,再为先生祝寿。杜甫《洗兵马》:“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辛稼轩《千秋岁》词寿史正志:“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  附:韩元吉寿稼轩原唱,见《南涧诗馀》。(按:据稼轩次年《水龙吟》寿南涧词题序,知两人生日相去仅一日。)  水龙吟  寿辛侍郎①  南风五月江波,使君莫袖平戎手。燕然未勒,渡泸声在,宸衷怀旧。卧占湖山,楼横百尺,诗成千首。正菖蒲叶老,芙渠香嫩,高门瑞,人知否?  凉夜光躔牛斗,梦初回,长庚如昼。明年看取,纛旗南下,六骡西走。功画凌烟,万钉宝带,百壶清酒。便留下、剩馥蟠桃分我,作归来寿。  【注释】  ①开禧三年(1207),稼轩六十八岁时,始有兵部侍郎的诏命。稼轩力辞未免,即于是年九月卒,而其时南涧谢世已二十年。知“侍郎”之称,当系后人追改。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 年)辛弃疾被弹劾,退隐于上饶之带湖,曾任吏部尚书的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 ),致仕后亦侨寓此地。由于他们都有抗金雪耻的雄心壮志,所以过从甚密 。这时距宋金“ 隆兴和议”的签订已整整二十年,南宋朝廷文恬武嬉,并不关心国事。又三年,岁次甲辰(1184 年)正逢韩元吉六十七岁寿辰,辛弃疾填了上录一词申祝。一起两句,劈空而下,笔力万钧。作者蔑视南渡以来的当政者,“几人”云云,真有杜诗“ 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气概。说朝士无才,宋则隐然以有才者推崇韩元吉 ,并以此自许 ,亦即“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之意。按辛弃疾曾作《美芹十论》、《九议》向皇帝、宰相献策;韩元吉亦有《论淮甸札子》、《十月末乞备御白札子 》向朝廷进言。故论治世,经纶之才,韩、辛两人都当之无愧。另外此处也有感,当政者无才无德不知任用有才之士,承接六句,分为二层:一则借往昔旧京父老颙望王师之情,和东晋士大夫痛洒新亭之泪,慨叹今日偏安之局仍未改观;中原山河仍未收复;二则引用桓温登平乘楼眺望之言,指责中原沦胥,为朝臣误国结果。由于这六句都针对当时世事而发的,故情绪转为低沉,笔调也随之挫落。歇拍四句,谓御敌靖边,建功扬名,才是吾辈儒者应尽的职责。这是抒露自己的豪情壮志,并勖勉韩氏,故笔锋重新振起。下片都是向着韩元吉说的。过片三句,他把韩元吉比作韩愈,是当代文坛上的泰山北斗。诗文词中惯用同的古人比今人。按韩元吉有《南涧甲乙稿》传世,黄昇称他“政事文学为一代冠冕 ”(见《花庵词选》)。因此,将韩愈比拟元吉,不为太过。接三句,谓韩氏呱呱堕地,已自不凡,风云际会 ,更露头角。上述五句都属颂扬之词,故意气仍然风发,笔调仍然轩朗。再下三句,把韩氏比做裴度 、李德裕和谢安。这三位都是前代的贤相。韩氏先世曾任显职,韩元吉的勋业和位望虽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但同是政治舞台上失意而退归林下的境遇,彼此是相仿佛的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其二 ),为此,笔调再次挫落。最后三句,用瑰辞壮语激励韩氏投袂而起,完成恢复中原的夙愿。上下片之结尾,笔力气势,铢两悉称,立意遣辞,前后照应甚密。 这是一阕别开生面与众不同的寿词。一般寿词多祝贺语,所谓善颂善祷。此词一反故常,除下片略有些颂祷味道外,其他都是借题发挥,因忧伤国事而抒发愤慨。最使作者愤慨不平的,乃是在朝者无才无志,而在野的有胆识 、有志节之士 ,却无权无位。由于在朝者无才无志,对国事漠不关心,酿成神州陆沉之祸,辜负中原父老喁喁之望,更引得渡江士人新亭之泪,国势颓衰至此,秉政者难辞其咎。以上是上片的要领,也是全阕的主旨。下片另立机杼,从抒露对国事的愤慨,转而称颂韩元吉。这与上片形成上片的有机组合。因为对韩氏的称颂,一方面因毕竟是祝寿词不可能一句称颂的话没有,另一方面也是说 ,在朝当政者没有治国之才,而像韩元吉一样真正有才之士却被排挤在外,这更是令人不平的。假如像韩元吉一样的人,在朝秉政,得行其志,国事尚有可为,匡复之机,仍然有望。可是现今呢?韩氏和自己都象历史上三位贤相一般投闲置散,啸傲烟霞,寄情林莽,虽尤有报国之心,但对国家大事竟无置喙的余地,于此,作者愤慨之情可以想见。最难得的是,作者于愤慨之余,对国事仍未失去信念,于是发出“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的预言,换言之,即国耻未雪,无以称寿,这与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堪称异代同调,又与上片“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紧密契合。这也正是本祝寿词不同一般的原因。本词除运笔布局,峰峦起伏,颇具匠心外,引用史乘,比拟古今,也挥洒自如。如上片连用“五马渡江”、“长安父老”、“新亭风景”、“神州陆沉”四则东晋典故比拟南宋之事,贴切无伦,由于在中国历史上,受少数民族侵凌而南渡偏安的只有东晋和南宋两个朝代,故国情世局多有相似之处。下片以东晋谢安、唐代裴度、李德裕,韩元吉,不但因为韩氏当时的处境,与谢、裴、李三人的某一时期相似,而且还涵蕴着更深一层意思:谢安淝水大破苻坚军,裴度平淮西吴元济之乱,李德裕平泽潞刘稹之乱,这三位古人,都建立了不世之功勋。而韩元吉呢?虽曾风云奔走,但仍不得重用。则满腹才华未及施展便致仕家居,故作者为之惋惜。以此下接激励韩氏的“待整顿”三句,便很自然而不突兀。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崦合桃花水,窗鸣柳谷泉。

(题柳谷泉,见《应天府志》)颓垣化为陂,陆地堪乘舟。

(以下并见张为《主客图》)汀洲渺渺江篱短,疑是疑非两断肠。

巫峡朝云暮不归,洞庭春水晴空满。

龙吟四泽欲兴雨,凤引九雏警宿乌。

(七星管歌《通典》)新妇矶边月明,女儿浦口潮平。

(渔父词,《野客丛谈》)

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

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

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

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

悄无言、魂消肠断。

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

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

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真一长存,太虚同体,妙门自开。

既混元初判,两仪布景,复还根本,全藉灵台。

浩气冲开,谷神滋化,渐觉神光空际来。

幽绝处,听龙吟虎啸,蓦地风雷。

奇哉。

妙道难猜。

鲜点化、愚迷成大材。

试与君说破,分明状似,蚌含渊月,秋兔怀胎。

壮志男儿,当年高士,莫把身心惹世埃。

功成后,任身居紫府,名列仙阶。

百花开遍园林,又春归也谁为主。

深黄浅紫,娇红腻白,他谁能妒。

似不胜情,醉归花月,梦回云雨。

又丰肌、恰被东风摇动,盈盈底、霓裳舞。

世事纷纷无据。

与杨花、飞来飞去。

当年斗大,知他多少,蜂窥蝶觑。

金谷春移,玉华人散,此愁难诉。

漫寻思,承诏沈香亭上,倚阑干处。

龙者阳类,与时相须。

首出庶物,同游六虚。

能潜能见,能吸能呼。

能大能小,能有能无。

暮天丝雨轻寒,二分春色看看过。

梅花谢了,苍苔万点,香残粉污。

犹喜墙头,一枝娇袅,杏腮微露。

算几回逗晓,朱阑独倚,悄只怕、东风大。

浮世名缰利锁。

这区区、要须识破。

沧波夜月,翠微云树,依然还我。

重结鸥盟,细听莺语,自歌自和。

问黄沙飞镞,红尘走马,又还知么。

玉鳌头上蓬莱,十分好处饶松壑。

无边风月,阴阴乔木,重重华萼。

秋水门庭,淡交簪履,随宜斟酌。

向西风回首,双旌缥缈,从天下、招琴鹤。

是则阳春有脚。

被金华、洞天留著。

相传好语,新来初见,分明鼓角。

田里相安,衤夸襦歌了,却来持橐。

称年年,橘绿橙黄时节,与松乔约。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

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

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

不茹园公芝草。

不曾餐、安期瓜枣。

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

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

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百花开遍园林,又春归也谁为主。

深黄浅紫,娇红腻白,他谁能妒。

似不胜情,醉归花月,梦回云雨。

又丰肌、恰被东风摇动,盈盈底、霓裳舞。

世事纷纷无据。

与杨花、飞来飞去。

当年斗大,知他多少,蜂窥蝶觑。

金谷春移,玉华人散,此愁难诉。

漫寻思,承诏沈香亭上,倚阑干处。

结束分朋相间错,立在殿庭还不弱。

锦绣为袍供奉仪,流星电转争挥霍。

文里乌巾皆一样,三春景色花荡颺。

承平此事比应难,盛世欢娱情好尚。

添兴况,堪可爱,香尘坠里无妨碍。

月杖怀挟击云门,引聚风光何意态。

令人骇目潜窥睹,杂剧教坊罗袂举。

銮铃珂佩白玉鞍,恣纵奔驰汗如雨。

笑中语,審听旨,速排丝竹调宫徵。

高高树影柳疏阴,头筹先得称心喜。

画鼓红旗双对凤,笛发龙吟能送断。

年少来来善乘骑,因依所习且随众。

倚窗闲嗅梅花,霜风入袖寒初透。

吾年如此,年年十月,见梅如旧。

白发青衫,苍头玄鹤,花前尊酒。

问梅花与我,是谁瘦绝,正风雨、年时候。

不怕参横月落,怕人生、芳盟难又。

高楼何处,寒英吹落,玉龙休奏。

前日花魁,后来羹鼎,总归岩岫。

但逋仙流落,诗香留与,孤山同寿。

近家添得园亭,晓山时看飞云过。

拥石栽梅,疏池傍竹,剪除芜污。

更喜南墙,杏腮桃脸,含羞微露。

算莺花世界,都来十亩,规模好、何须大。

开放两眉上锁。

把春前、新醅拨破。

病酒无聊,且容觞客,无多酌我。

底用歌喉,柳边自有,鸣禽相和。

逗归来,折得花枝教看,似人人么。

卢橘为秦树。

蒲萄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

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

萧鸣凤下空。

君王多乐事。

还与万方同。

外湖北岭云多,小园暗碧莺啼处。

朝回胜赏,墨池香润,吟船系雨。

霓节千妃,锦帆一箭,携将春去。

算归期未卜,青烟散后,春城咏、飞花句。

黄鹤楼头月午。

奏玉龙、江梅解舞。

薰风紫禁,严更清梦,思怀几许。

秋水生时,赋情还在,南屏别墅。

看章台走马,长堤种取,柔丝千树。

昼长庭院深深,春柔一枕流霞醉。

蒙松欲醒,娇羞还困,锦屏围翠。

豆蔻初肥,樱桃微绽,玉阑同倚。

记华清浴起,渭流波暖,红涨腻、弃脂水。

燕子来时天气。

尽韶风、与诗为地。

芳丛雨歇,露痕日酽,英英仙意。

莫恨无香,最怜有韵,天然情致。

待问春能几,五更犹是,拌今宵睡。

至道无难,言端语端。

一有多种,二无两般。

天际日上月下,槛前山深水寒。

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消未干。

难难,揀择明白君自看。

海榴红暖,圆荷翠小,榭阁薰风浅。

真人抚运,云龙相际,真贤载诞。

鲁国元勋,相门接踵,传家非远。

辅中兴大业,折冲邻壤,扶红日、上霄汉。

端是清明重见。

范陶镕、咸收群彦。

垂绅正笏,炉烟不动。

宸廷闲燕。

天地平成,父尧子舜,永膺宸眷。

赐我公岁岁,恩荣锡命,向黄金殿。

两年金凤城边,等闲又见东风菜。

侯门惯客,东园高宴,青云飞盖。

水上幽亭,恍然真似,阑舟同载。

望红楼翠壁,青田白鹭,谁信是,山阴塞。

郁郁林梢紫动,便安排春来天外。

醉魂摇荡,尊前何恨,狂香浩态。

高枕吾庐,倒衣命驾,心期长在。

为使君料理,潘郎老鬓,尽花枝戴。

杜鹃啼正忙时,半风半雨春慳霁。

酴醿未过,樱甜初熟,梅酸微试。

一种红芳,九苞真色,舞窗翻砌。

自仙樊去后,无人题凤,阑干外、成孤媚。

谁信阳春妙手,锦云机、新番裁制。

东君冷看,如何描摸,天然艳美。

浑欲乘风,又如羞日,做双飞艳。

伫骖鸾,称得花前弄玉,与吟箫婿。

逸僧戛碗为龙吟,世上未曾闻此音。

一从太尉房公赏,遂使秦人传至今。

初戛徐徐声渐显,乐音不管何人辨。

似出龙泉万丈底,乍怪声来近而远。

未必全由戛者功,真生虚无非碗中。

寥亮掩清笛,萦回凌细风。

遥闻不断在烟杪,万籁无声天境空。

乍向天台宿华顶,秋宵一吟更清迥。

能令听者易常性,忧人忘忧躁人静。

今日铿锽江上闻,蛟螭奔飞如得群。

声过阴岭恐成雨,响驻晴天将起云。

坐来吟尽空江碧,却寻向者听无迹。

人生万事将此同,暮贱朝荣动还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