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一丛花 溪堂玩月作

冰轮斜辗镜天长。bīng lún xié zhăn jìng tiān cháng。

江练隐寒光。jiāng liàn yĭn hán guāng。

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根。wēi lán zuì yĭ rén rú huà,gé yān cūn、hé chù míng gēn。

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wū què juàn qī,yú lóng jīng qĭ,xīng dòu guà chuí yáng。

芦花千顶水微茫。lú huā qiān dĭng shuĭ wēi máng。

秋色满江乡。qiū sè măn jiāng xiāng。

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lóu tái huăng sì yóu xiān mèng,yòu yí shì、luò pŭ xiāo xiāng。

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fēng lù hào rán,shān hé yĭng zhuăn,jīn gŭ zhào qī liáng。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冰轮”,指月。“斜辗”,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辗”字而不用“照”字?盖“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镜天长”,极言波明如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 。“江练”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句而来,谓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则谓月光和水色浑然一体 。“ 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 冰轮 ”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 。“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即高楼上的栏杆,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 ”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 。“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打船舷,发出桹桹的声音 ,使鱼惊而入网,故云。但词人只是凭栏所闻,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桹”。“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复词偏义,实际就是指鱼)惊而跃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至于乌鹊何以“倦栖 ”,鱼龙又何以“惊起”,是因为月光明亮,还是因为渔舟鸣桹,词人没说,也不必说,何况“倦”、“惊”云云,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层次,而且静中有动,使这幅“画”显得更有生意。过片继续写景 。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勒一笔,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芦花千顷,江水迷茫,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个江乡。芦花是江乡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写芦花便突出了江乡的特点。而云“ 千顷”,则极言辽阔无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 ”,这一则是月光水色交相辉映,二则也因为芦花纷纷扬扬,所以远远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下片“楼台”两句与上片“危阑 ”句遥相呼应,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 ,进一步抒写凭栏“玩月”的感受。词人伫立江楼,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 ,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传是女神宓妃出没的地方,张衡《思玄赋》曾有“载太华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诗句 ,后来曹植还专门写过一篇《洛神赋》,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潇湘,这里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 ,都和湘水有关 ,写的是湘水之神的恋歌。这里“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给词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情,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结拍三句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 。“风露”句极写寒气浓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轮斜辗”遥相呼应 ,显示出时间的推移 、景象的变化和词人“溪堂玩月”之久 。但既云“山河影转”,境界就更为开阔,整个空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不仅仅局限于“溪堂 ”和“江乡”,它分明织进了词人的想象。这两句全为结拍一句蓄势 。“今古”句是全词的结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后感触所在。从古到今,明月无殊,普照人间。但词人何以会有“今古照凄凉”之感呢?这种感受首先是从严酷的现实而来。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仅不思恢复,还对主张和坚持抗金的人进行压制迫害,使他们“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词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纳、不被理解,反遭陷害。现在,词人登上江楼,看到雄伟壮丽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无限感慨。词人还想到了“ 古”,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凉”。“山河影转”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后再以“今古”句一结,就和盘托出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凉情怀,使全词意韵和格调为之一变,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感叹兴亡的色彩。这样就使词从词人赏玩风景的情事范围开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总观结拍三句,气象恢宏,意境雄浑,声情悲壮,含义深远。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于豪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而这首词则又另具风韵,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丽所能概括 。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

诗人简介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98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手拈茱萸簪髻,一枝聊记重阳。

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命书唐滥觞,委源传吕后。

有倡莫为遏,波荡今不救。

字育叵数计,八字讵所囿。

甲子动垓亿,举一百万漏。

荒唐无稽据,诵言指休咎。

柰何聪达人,颇复安此谬。

怀刺曳长裾,偃蹇文士右。

夸诩走干谒,荐墨不待叩。

士有待濡法沬,百请不一售。

我昔游江淮,知识间新旧。

文士不到眼,此辈日交簉。

辞章轻杯水,羡彼行橐富。

鳃鳃问利禄,吾儒所深陋。

自笑与世违,迂论取排诟。

草平天一色,风暖燕双高。

盈尺子鱼来丙穴,一瓶女酒敌新州。

明珠翠羽。

小绾同心缕。

好去吴松江上路。

寄与双鱼尺素。

兰桡飞取归来。

愁眉待得伊开。

相见嫣然一笑,眼波先入郎怀。

乾阙一钩金。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一本云潇湘景物疏。

?秋风片帆急,暮蔼?一本作雨?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术已?术,一作业。

?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千疑万疑,只是一疑。

若能决此一疑,免教节上生枝。

丹霞烧木佛,院主眉须落。

鸟飞毛坠,鱼行水浊,要识真麒麟,只有一只角。

消息一年传一度。

万岁枝香,总是留春处。

曾倚东风娇不语。

玉阶霞袂飘飘举。

蓬莱清浅红云路。

结子新成,要荐金盘去。

一实三千须记取。

东朝宴罢回青羽。

牧牛儿,远陂牧。

远陂牧牛芳草绿,儿怒掉鞭牛不触。

涧边古柳南风清,麦深蔽日野田平。

乌犍砺角逐春行,老牸卧噍饥不鸣。

犊儿跳梁没草去,隔林应母时一声。

老翁念儿自携饷,出门先上冈头望。

日斜风雨湿蓑衣,拍手唱歌寻伴归。

远村放牧风日薄,近村牧牛泥水恶。

珠玑燕赵儿不知,儿生但知牛背乐。

和尚性好耍。

贪恋一枝花。

见说醉归明月夜。

滋味难禁价。

金帛宁论价。

毒手遭他下。

料想从今难更也。

空惹傍人话。

一炉香对紫宫起,万点雨随青盖归。

劝君莫过南充路,恐被冯休笑一番。

万里一点白,长空鸟不飞。

如今却羡相如富,犹有人间四壁居。

长塘湖,一斛水中半斛鱼。

大鱼如柳叶,小鱼如针锋,水浊谁能辨真龙。

蛩声千里暮,雁影一天秋。

一笛西风吹落日,满帆行客背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