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⑴本篇是《杂曲歌•齐瑟行》歌辞,又作《游侠篇》,因其所写的是边塞游侠 的忠勇。作者平素也有“捐疆赴难,视死如归”的抱负和从军出塞的经验,写 游侠也可能是自况。 ⑵幽并:两州名,就是今河北省、山西省和陕西省的一 部份地方,是古来出勇侠人物较多的区域。 ⑶扬声:即“扬名”。垂:即 “陲”,边远的地区。 ⑷楛:木名,茎可以做箭杆。 ⑸控弦:拉弓。左的: 左方的射击目标。 ⑹月支:射帖(箭靶之类)的名称,又名素支。 ⑺猱: 动物名,猿类,体矮小,尾作金色,攀缘树木极其轻捷,上下如飞。 ⑻散: 碎裂、摧毁。马蹄:也是射帖名。 ⑼剽:轻快。螭(音痴):传说中的动物 名,如龙而黄。 ⑽檄:用于征召的文书,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插羽 毛表示紧急就叫做“羽檄”。 ⑾鲜卑:东胡种族,东汉末成为北方强族。 ⑿怀:犹“惜”。 【品评】 在这首诗中,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 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借以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诗歌的风格雄放,气 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 诗歌的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去关于“幽井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飒 爽英姿和高超的武艺,笔墨之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亢的情绪。这位身手不凡的 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强虏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 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 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的手 法。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 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 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 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则得到鲜明突出的表 现。
李子久不调,慷慨多雄辞。
题为宝剑篇,赠我何足知。
我为读数过,因之重嗟咨。
尚方愿赐有朱云,櫑具带剑有不疑。
云也安能斩张禹,曼倩脱或逢胜之。
君才固有用,我病且复衰。
谁能长佩矜陆离,但取短铗歌归来。
(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为《至仁》之诗二章四韵十二句)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蕴蕴。
蕴蕴如何?
不全不缺,莫知所贶。
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化流瀛瀛。
瀛瀛如何?
不虢不赩,莫知其极。
别君二十年,往事飞鸟过。
相逢歌慷慨,颇复起衰情。
朱颜各华发,此已无可奈。
结庐擅青山,吾独为君贺。
示我诸贤计,三叹不忍和。
功名付千载,袖出莫轻作。
老去会有死,嗟来不如饿。
烛湖旁舍酒可沽,胜日相从同醉卧。
美哉水,洋洋乎,我怀先生,送之子于城隅。
洋洋乎,美哉水,我送之子,至於新渡。
念彼嵩雒,眷焉西顾,之子于迈,至於白马。
白马旧邦,其构维新,邦人流涕,画舫之孙。
相其口髯,尚克似之,先生遗民,之子往字。
超然台闻周翰乞此郡客有诵其诗者乃次其韵二篇以为他日一笑?此诗一题“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而以现题为引。
底本原收孔诗,今删。
?坏壁题诗已五年,故人风物两依然。
定知来岁中秋月,又照先生枕曲眠。
更邀明月说明年,记取孤吟孟浩然。
此去宦游如传舍,拣枝惊鹊几时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