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渔家傲 题玄真子图

钓笠披云青嶂绕,绿蓑细雨春江渺。diào lì pī yún qīng zhàng rào,lǜ suō xì yŭ chūn jiāng miăo。

白鸟飞来风满棹。bái niăo fēi lái fēng măn zhào。

收纶了,渔童拍手樵青笑。shōu lún le,yú tóng pāi shŏu qiáo qīng xiào。

明月太虚同一照,浮家泛宅忘昏晓。míng yuè tài xū tóng yī zhào,fú jiā fàn zhái wàng hūn xiăo。

醉眼冷看城市闹。zuì yăn lĕng kàn chéng shì nào。

烟波老,谁能惹得闲烦恼。yān bō lăo,shuí néng ruò dé xián fán năo。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词题中“玄真子 ”,即张志和,唐代诗人。据唐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铭 》:“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令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乃改名志和,字子同 。寻复贬南浦时,经量移不愿之迁,得还本贯,既而亲丧,无复宦情。遂扁舟垂纶,逐三江,泛玉湖,自谓烟波钓徒 。”他著书十二卷号《玄真子》,后代以玄真子来称张志和称。“玄真子图”即张志和像。张志和曾经写有《渔父》五首,其中“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首最引人注目。自宋以后以此为题材作词者甚多,而直接提到玄真子像的,以黄庭坚的词为最早。他在《鹧鸪天》词序中说 :“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诗歌上之 。”不过,黄庭坚的词作采用张志和《渔父》成句添补,没有新的意趣。张元幹这首词的艺术构思新颖,自辟蹊径,不落陈套描绘一位不求功名利禄,流连山水的渔翁形象,给人以一种艺术美的享受。词的上片主要写景 ,由景入情,下片着重抒情,融情入景,开头一句 ,勾勒出一幅远山环绕着春江,烟雾四处迷茫而渔翁独钓的优美画面“ 绿蓑 ”一作“橛头”,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张仲宗有《渔家傲》词,余往岁在钱塘,与仲宗从游甚久,仲宗手写此词相示,云旧所作也⋯⋯余谓仲宗日,橛头虽是船名,今以雨衬之,语晦而病,因为改作‘绿蓑细雨 ’,仲宗笑以为然”。“白鸟飞来”二句,生动地描述了具有无穷乐趣的渔家生活,在濛濛细雨中,一群白鹭从远处飞来,细雨顺着风飘进船里,而稳坐小船上的渔翁 ,慢慢地把钓杆上的丝线收拢,猛地用力一提,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鱼被钓上来,站在旁边的渔童和樵青都高兴拍手欢笑。如果说张志和《渔父》词是一幅斜风细雨垂钓图,表现了作者浸沉在江南春色的自然美景之中的欣快心情,那么,张元幹这首词所写则是静中有动,如闻喧闹之声而不见其来自何处,是一幅细雨迷濛的春江垂钓的有声画,表现了词人对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的渔家生活的热情向望。“渔童”和“樵青”,都是张志和的奴婢。《张志和碑铭》中说:“肃宗尝赐奴婢各一,玄真配为夫妻,名夫曰渔童,妻曰樵青。人问其故,曰:渔童使捧钓收纶,芦中鼓枻;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下片“明月”二句,承上写渔翁以舟为家的生涯。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小船,境界由动入静,清静幽远,反映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的举世谐醉而我独醒的心情。“浮家泛宅 ”,指舟居。《新唐书·张志和传》云:“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志和来谒,真卿以舟敝漏,请更之。志和曰:‘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间。’这里进一步揭示了作者安于居舟飘泊的傲 、清高的性格。“醉眼”三句,直接抒发了词人不羡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 。“闲烦恼”指一种不必认真的烦恼。南宋沈瀛《水调歌头》:“枉了闲烦闲恼,莫管闲非闲是,说甚古和今 。”这里用来表露词人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而用“烟波老”三字,不仅表现作者蔑视“城市闹”的繁华景象深层意念,又是作者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落脚点。词以情作结,真切自然,与句首的垂钓景象相呼应,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谓此词“语意尤飘逸。仲宗年逾四十即挂冠,后因作词送胡澹庵(铨)贬新州,忤秦桧,亦得罪。其标志如此,宜其能道玄真子心事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赞同此说,并认为语意尤“洒然出尘 。”可见这首词作艺术构思的成功,并不在于外部外貌的相似,而在于内部气质的相投。也就是说,词中既能道出张志和垂钓的心事 ,又能借以抒写自己的真实的心理感受,所以具有潇洒出尘的飘逸情致 ,细细读来含意丰富,耐人寻味。

诗人简介

元干出身书香门第。其父名动,进士出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能诗。张元干受其家风影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读书处。十四五岁随父亲至河北官廨(在临漳县)已能写诗,常与父亲及父亲的客人唱和,人称之“敏悟”。► 460篇诗文

诗文推荐

系缆旋编新箬笠,喜晴仍晒旧蓑。

岸飞柳絮河豚上,春涨几添一尺肥。

六月长江无暑气。

怒涛漱壑侵沙觜。

飐飐轻舟随浪起。

何不畏。

从来惯作风波计。

别溆藕花舒锦绮。

采莲三五谁家子。

问我买鱼相调戏。

飘芰制。

笑声咭咭花香里。

三月为光今夜半。

一年人爱今回满。

莫放笙歌容易散。

须同玩。

姮娥解笑人无伴。

抱尽金精来碧汉。

醉吟莫作寻常看。

已过中天欢未断。

还同叹。

时情已向明朝换。

休惜骑鲸人已远。

风流都被仍云占。

腰下锦条缠宝剑。

光闪焰。

人间莫作牛刀看。

见说河阳花满县。

相邀更约疏狂伴。

幸有小蛮开小燕。

须少款。

玉堂此去知非晚。

牛驾重车逢恶路。

奈人不顾艰难处。

加力用鞭鞭不住。

鞭不住。

牛儿忽作人言语。

你为养家予受苦。

我今怜汝须词诉。

你若今生心不悟。

心不悟。

我身便是将来汝。

至人主掌修真柄。

格外玄言究竟。

澄澄沉虑,绵绵至息,氤氲真性。

一混炎风劲。

五门开、三奇光并。

动盈虚时候,阴阳变泰,显真造,契天命。

整顿神情中正。

现长春、风光卓*。

烂霞万缕,烟岚一派,盈空澄净。

远近楼台,映奋云步,逍遥歌咏傲清凉法界,安闲活计,证无为圣。

听说西方无量乐。

娑婆已悔从前错。

佛号自呼还自讷。

思量着。

惟心净土谁云隔。

一贯由来双五百。

婴儿谩把空拳哧。

拟议不来遭一掴。

诸禅客。

凡情圣解曾销铄。

恰则小庵贪睡著。

不知风撼梅花落。

一点儿春吹去却。

香约略。

黄蜂犹抱红酥萼。

绕遍寒枝添索寞。

却穿竹径随孤鹤。

守定微官真个错。

从今莫。

从今莫负云山约。

十月橘洲长鼓枻。

潇湘一片尘缨洗。

斩得钓竿斑染泪。

中夜里。

时闻鼓瑟湘妃至。

白发垂纶孙又子。

得钱沽酒长长醉。

小艇短篷真活计。

家云水。

更无王役并田税。

折柳赠君君且住。

不是花开常*酒。

只愁花尽春将暮。

把酒酬春无好问。

春且住。

尊前听我歌金缕。

醉眼看花如隔雾。

明朝酒醒那堪觑。

早是闲愁无着处。

云不去。

黄昏更下廉纤雨。

九月霜秋秋已尽。

烘林败叶红相映。

惟有东篱黄菊盛。

遗金粉。

人家帘幕重阳近。

晓日阴阴晴未定。

授衣时节轻寒嫩。

新雁一声风又劲。

云欲凝。

雁来应有吾乡信。

江上凉飔情绪燠。

片云消尽明团玉。

水色山光相与绿。

烟树簇。

移舟旋旁渔灯宿。

风外何人吹紫竹。

梦中听是飞鸾曲。

叶落枫林声蔌蔌。

幽兴触。

明朝相约骑黄鹄。

百丈峰头开古镜。

马驹踏杀重苏醒。

接得古灵心眼净。

光炯炯。

归来藏在袈裟影。

好个佛堂佛不圣。

祖师沈醉犹看镜。

却与斩新提祖令。

方猛省。

无声三昧天皇饼。

过尽百花芳草满。

柳丝舞困阑干暖。

柳外秋千裙影乱。

人逐伴。

旧家心性如今懒。

斗帐宝香凝不散。

黄昏院落莺声晚。

红叶不来音信断。

疏酒盏。

东阳瘦损无人管。

西去征鸿东去水。

几重别恨千山里。

梦绕绿窗书半纸。

何处是。

桃花溪畔人千里。

瘦玉倚香愁黛翠。

劝人须要人先醉。

问道明朝行也未。

犹自记。

灯前背立偷弹泪。

君不学少陵骑驴金华春,一生旅食长悲辛。

又不学浪仙骑驴长安市,凄凉落叶秋风里。

却学雪中骑驴孟浩然,冷湿银镫敲吟鞭。

梅花溪上日来往,身迹懒散人中仙。

有时清霜松下路,松风萧萧驴耳竖。

据鞍傲兀四无人,牧子骑牛相尔汝。

劝君但骑驴,行路稳,姑徐徐。

九折畏途鞭快马,年来曾覆几人车。

昨日小春才得信。

明宵新月初生晕。

又对寿觞斟九酝。

香成阵。

欢声点破梅梢粉。

琪树长青资玉润。

鸳鸯不老眠沙稳。

此去期程知远近。

君休问。

山河有尽情无尽。

战胜归来飞捷奏。

倾贺酒。

玉阶遥献南山寿。

心乐澄澄时静应,阴里媾阳精。

飒飒和风海底生。

六腑九宫盈。

一气混挑罡斗转,天谷至神迎。

虑念俱无净德成。

咫尺傲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