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划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释】 ①刬地:依旧,还是。 ②橹:摇船工具。 ③南徐:州名。州治在今江苏省丹徒县。 【评解】 这首词描绘春景,抒写离情。上片写惜别。春江水满,离愁千万。弱柳系船,留君不住。因而闻橹声更增添离愁。下片设想别后情景。回望送别之处,惟见乱山重叠,故人安在! 全词抒写离愁别绪,细腻委婉,工巧别致。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幽畅婉曲,颇得辛词风趣。--------------------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 。“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刬地,此处作“一派”讲。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住船 ,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 。“ 为君愁绝 ”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 。南徐,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这句话下面隐藏的意思是 :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宋词中屡见 。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 ,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 ,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 :“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 ,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剪剪西风催碧树。
乱菊残荷,节物惊秋暮。
绿叶红苞迎晓露。
锦屏绣幄围芳圃。
尘世鸾骖那肯驻。
尚忆层城,仙苑飞琼侣。
能共牡丹争几许。
惜花对景聊为主。
负郭桑麻秋课重。
十角黄牛,分去声得山田种。
乡社鸡豚人与共。
春风渐入浮蛆*。
绕屋清溪醒午梦。
一榻*然,坐受云山供。
四海虚名将底用。
一声啼鸟岩花动。
可煞潼人真慕顾。
接得官时,只道来何暮。
岁岁何曾_得住。
遂人又见迎将去。
谩自儿曹相尔汝。
心事同时,千里元相梧。
况是棠阴随处处。
秋江夜月春空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