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宿圆明寺早起

客起灯前梦尚迷,满楼残月晓风西。kè qĭ dēng qián mèng shàng mí,măn lóu cán yuè xiăo fēng xī。

应知野寺非山店,只听钟声不听鸡。yīng zhī yĕ sì fēi shān diàn,zhĭ tīng zhōng shēng bù tīng jī。

诗人简介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845篇诗文

诗文推荐

清虚妙理。

湛湛圆明融彻底。

海净天空。

空里明知有圣功。

心珠涌跃。

*迸流霞光*烁。

凤炽金乌。

飞过新罗上玉都。

阳复今朝,月圆明日,渭溪改观风光。

今枝孕秀,馀庆衍天潢。

诞降真英间世,群仙贺、喜萃华堂。

那勘见,灵椿未老,丹桂两芬芳。

烛摇,香雾拥,翠蛾歌舞,齐上椒觞。

且殷勤仰祝,华算等天长。

况蕴智谋韬略,维城志、屏翰君王。

待收取、平戎功业,军国赖平章。

衲僧巴鼻,圆明绝颣。

直须推倒,却要扶起。

玉马饮乾明月泉,泥牛耕破玻璃地。

披毛戴角异中来,天上人间能几几。

身老而衰,根钝且迟。

霁冷河阔,天空斗垂。

圆明三只目,受用两茎眉。

尘刹大千纵横而妙触,三尺丈六笑语而相随。

一人堂堂,二曜同光。

泉深尺一,点去冰傍。

二人相连,不欠一边。

三梁四柱列火然,除却双勾两日全。

金佛不度炉,妙相圆明会也无。

泥佛不度水,落落圆音美复美。

木佛不度火,萧萧古殿无关锁。

是须撒手直归家,莫向半途空懡{左忄右罗}。

不在瞻星礼月,何须诵戒看经。

今朝与汝付叮咛。

生死须凭性命。

道启遍知无上,神通法界圆明。

不劳作用自功成。

志在无为清净。

菊绽黄花,月生碧汉清光皎。

霜前雨后正芬芳,四海圆明照。

朵朵争开烂熳,吐香风、腾辉天表。

槛边幽雅,空外婵娟,依时呈妙。

阆苑仙葩,蒋公三径知音少。

瑶台宝鉴照娑婆,悟者头头了。

好对东篱赏玩,射江山、虚堂灵沼。

数枝金蕊,万道银霞,浮生难晓。

南台之静,中邑之应。

圆明之知,平等之性。

烂柯棋局樵,钓雪华亭艇。

披丛林明白之襟,握云水清凉之柄。

动自风流,閒宜月定。

心闻况是赏音,相{座坐换带}何妨打令。

穹窿山裹老于菟,一点圆明烁太虚。

八角磨盘空裹转,寥落林泉意自殊。

超物象,绝石模,将为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可惜娇儿,惺惺伶俐聪明作。

灵台廓。

圆明光烁。

我许蓬莱约。

断却麻绳,正好修丹药。

如今却。

买条铜索。

缚住踏云脚。

皴皮似鸡,疏齿如鲵。

诸缘坐断,一句全提。

夜月圆明兮珊瑚海阔,晚云破碎兮玳瑁天低。

醉红宿翠。

髻亸乌云坠。

管是夜来不得睡。

那更今朝早起。

春风满揉腰肢。

阶前小立多时。

恰恨一番雨过,想应湿透鞋儿。

跳出凡笼寻性命。

人心常许依清静。

便是修行真捷径。

亲禅定。

虚中转转观空迥。

认得祖宗醒复醒。

红红赫赫如金定。

渐渐圆明光又莹。

通贤圣。

无生路上长端正。

春欲来,每日望春门早开。

黄衫白马带尘土,逢著探春人却回。

御堤内园晓过急,九衢大宅家家入。

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

光风暾暾蝶宛宛,绕树气匝枝柯软。

可怜寒食街中郎,早起著得单衣裳。

少年即见春好处,似我白头无好树。

静室颐神,宁心默运,内观一点真阳。

洞虚豁朗,焕焕透明堂。

照见虚空法界,先天地、独立无双。

三光秀,圆明实相,浩劫应时长。

回头谁问己,眼前顼著,不用思量。

自然契道,物我两俱忘。

唯有清风皓月,通神化、无极之光。

升玄路,混元一*,拍塞遍诸方。

大道无名似有名。

达磨面壁九年清。

释迦坐雪六年精。

夺得真空真妙用,一通门里出圆明。

大罗天上聚圆成。

碾就一轮玉,扫尽四边尘。

白乎不涅不磷,千古此丰神。

领略常娥体态,寂寞谪仙材调,四海岂无人。

安得金丹诀,长驻玉颜春。

镜圆明,冰样洁,水来清。

良宵难值如许,何惜且留宾。

拟唤桓伊三弄,影转画檐西畔,钟鼓趣残更。

肺腑尽霜雪,麹蘖不能醺。

粒食衣*苦贪求。

锁眉头。

利名搜。

酷恋埏埴,为器弄风流。

谩到宝山甘空手,只坐守,这轮回,未肯休。

不如返照一身修。

马猿收。

汞*留。

火*丹炉,按候谨添抽。

炼就一真圆明宝,射宇宙,莹无疵,价莫酬。

十方圆明,应现非一。

眼看净瓶,坐盘陀石。

杨枝入手时,一滴是一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