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chóu yún dàn dàn yŭ xiāo xiāo,mù mù fù zhāo zhāo。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bié lái yīng shì,méi fēng cuì jiăn,wàn yù xiāng xiāo。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xiăo xuān dú zuò xiāng sī chù,qíng xù hăo wú liáo。

一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yī cóng xuān căo,shŭ gān xiū zhú,jĭ yè bā jiāo。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词传情达物,纯真自然,没有矫柔造作之感。上片从触景生发开去,产生浓浓情意,下片情景交融,即使后来曲终情意仍在。写景时海阔天空,错综交叉,对人的别离之恨和相思之苦作了尽情渲染;写情时则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或从感情来揣摩对方,或直抒胸臆,充分表达自己的相思情,虚虚实实,交错使用,心灵与大自然融于一体,表现了作者很高的抒情技巧。“愁云淡淡雨萧萧 ,暮暮复朝朝”,上片起调二句,不仅点出节气,而且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淡淡”、“萧萧”、“暮暮”、“朝朝”四个叠字,以声传情,用得自然而巧妙。“淡淡”摹阴霾的天色,“萧萧”状淅沥的雨声,以此交织成有声有色的惨淡画面,为写相思怀人布设了特定背景 。“朝朝暮暮”,写的是愁云苦雨,相思无聊之长久。“暮暮”、“朝朝”的风雨渲染了一种沉闷、迷濛、凄冷的氛围。作者怀人的心曲寓于客体环境,愁云与愁绪、雨声与心声交织融合,雨不断 ,思无穷,愁不绝,彼此相生相衬。春情漠漠,相思绵绵,作者不由发出内心的慨叹:“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这三句 ,是思极而生的想象虚拟之词。作者思念遥远的情人,推想她别后容态的变化,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想必陷于离别痛苦中的她,独居无伴,已无心梳妆修饰,随着无休止的思念,一定会日渐容衰体瘦,以至“眉峰翠减 ,腕玉香销”。作者从对方着笔,借人映己,运实于虚,笔端饱含体贴关切之情,在容态宛然但又空灵虚幻的形象中,寄托着自己的无限思念。词的下片,才正面写到自己的相思的苦况 。“小轩独坐相思处 ,情绪好无聊 。”上句描画形影孤单,独坐小轩,相思盈怀的情态,下句直言此时情怀。一个“独”字,托出孤寂悒郁的神情和四顾茫然的怅惘。独坐相思,因相思无望而觉百无聊赖,两句由眼前处境导出心境 ,叙事言情质实直率 。但是,究竟何等“无聊” ,却未详言,而于结拍处借景物曲曲传出。结处三句 ,作者独取“萱草”、“修竹”、“芭蕉”三个物象,一句一景,又合成一体,含有不尽之意。“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诗》毛传:“谖草令人忘忧。”嵇康《养生论》亦云 :“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然而,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足以解忧,这就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修竹、芭蕉,在此都是助愁添恨的景物。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翠竹与美人互相映衬,而如今,只见“ 修竹 ”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有“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李煜《长相思》也写道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在寂寞的相思中,身边的萱草 、修竹、芭蕉,无不关合着忧思,呈于眼前,添愁加恨。这三个物象 ,仿佛从眼前景中信手拈来,不经意地罗列,实则寓含了丰富的感情内涵。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曾引《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化景物为情思 。”以景物来象征情思,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写法。此词收尾三句,融情入景,正是一种“以实为虚”,悠然不尽的妙结。总而言之 ,石孝友的这首《眼儿媚》,深刻诚挚地刻划了作者在绵绵不断的春雨中的寂寥况味中思恋情人的心情,在抒情手法上也可谓独树一帜。

诗人简介

石孝友,南宋词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详。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填词常用俚俗之语,状写男女情爱。仕途不顺,不羡富贵,隐居于丘壑之间。 石孝友著有《金谷遗音》,《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本作《金谷词》,不分卷。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四部备要》排印本。《全宋词》据毛□校汲古阁本收录。► 158篇诗文

诗文推荐

那年私语小窗边,明月未曾圆。

含羞几度,已抛人远,忽近人前。

无情最是寒江水,催送渡头船。

一声归去,临得又坐,乍起翻眠。

金兽喷香瑞霭氛。

夜凉如水酒醺醺。

照人娇眼媚生春。

我自愁多魂已断,不禁楚雨带巫云。

人情又是一番新。

羽客家何在,翠微有仙躅。

谁谓绛阙远,功行要纯熟。

小筑开壶天,燕坐媚幽独。

室中阅丹经,檐外养修竹。

竹清不受尘,人清不受俗。

意甚珍惜之,命名以苍玉。

此玉可种不可餐,檀栾秀色青于蓝。

琅玕碧树未足贵,直节虚心同岁寒。

风前历历戛球磬,雪里珊珊鸣佩环。

他年化作苍龙去,紫霄直上追鸾骖。

铅华淡伫新妆束。

好风韵、天然异俗。

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

炉烟淡淡云屏曲。

睡半醒、生香透肉。

赖得相逢,若还虚过,生世不足。

气宇豁落,精神萧散。

尘劫坐空,世缘居简。

閒閒淡淡枯木云,沥沥漉漉通身眼。

森罗万像同条,莫道个人檐板。

东君已了韶华媚。

未快芳菲意。

临居倾倒向荼コ。

十万宝珠璎珞、带风垂。

合欢翠玉新呈瑞。

十日傍边醉。

今年花好为谁开。

欲寄一枝无处、觅阳台。

霭霭迷春态,溶溶媚晓光。

不应容易下巫阳。

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暂为清歌驻,还因暮雨忙。

瞥然飞去断人肠。

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

霁天空阔,云淡梦江清。

独棹孤蓬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

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

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

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印将金锁锁,帘用玉钩钩。

(《北梦琐言》云:杜荀鹤尝吟一联诗云:旧衣灰絮絮,新酒竹篘篘.或话于庄,庄拟之云云。

即大拜之祥也)不随妖艳开,独媚玄冥节。

(咏梅, 见《海录碎事》)岂是为穷常见隔,只应嫌酒不相过。

(赠贯休,见《高僧传》)

菊花黄后。

山茶红透。

南国小春时候。

蓬山高处绿云间,有一个、仙官诞秀。

精神龟媚,骨毛鹤瘦。

落落人中星斗。

殷勤自折早梅芳,调一鼎、和羹为寿。

半阴未雨。

霁晓寒、轻烟薄暮。

乍过了挑青,名园深院,把酒偏宜细步。

满槛梅花,绕堤溪柳,径暖迁莺相语。

春淡淡,渐觉清明,相傍小桃才吐。

凝伫。

山村水馆,难堪羁旅。

甚觑著花开,频惊屈指,谩写奚奴丽句。

幸有家山,青鸾应报,为我整齐歌舞。

一任待,醉倚群红,花沾酒污。

圆颅方衣,静枢活机。

天空云淡淡,潭净月依依。

十分化事成华木,默默冰壶春信归。

侬家风物似山家。

梅老鬓丝华。

几回记得,攀翻琪树;

醉帽_斜。

冷香不断春千里,归路本非赊。

有人却道,使君犹健,看遍余花。

六鳌初驾,缥缈蓬阆,移来洲岛。

还又是、梅飘冰泮,一夜青阳回海表。

渐媚景、傍元宵时候,花底余寒料峭。

更喜报、三边晏静,人乐清平宇宙。

画鼓簇队行春早。

拥烟花、粉黛缭绕。

开洞府、桃源路窈。

戟外东风吹岸柳。

正翠霭、映星桥月榭,十里红莲绽了。

庆万家、珠帘半卷,绰约歌裙舞袖。

重锦绣幄围香,阖凤管鸾丝环奏。

望非烟非雾,春在壶天易晓。

早隐隐、半空星斗。

看取收灯后。

趁凤书、吹入黄扉,立马金门玉漏。

水精帘外,沈香阑畔,新下红油画幕。

百花何处避芳尘,便独自、将春占却。

月华淡淡,夜寒森森,犹把红灯照著。

醉时从醉不归家,贤守定、不教冷落。

庭梧叶密未惊秋。

风雨潇潇特地愁。

愁绪如丝无尽头。

思悠悠。

怅望王孙空倚楼。

酸。

何人为我,丁宁驿使,来到江干。

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薰。

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

正是柳夭桃媚,那堪暮雨朝云。

宋玉高唐意,裁琼欲赠君。

乃翁表里玉无瑕。

浑是得天多。

一生受用,不完全处,都补填他。

郎君心念和平处,似得十分家。

天何以报,重重印字,滴滴檐窠。

歌筵当日小蓬瀛。

晚妆明。

识芳卿。

挽袖新词,曾博遏云声。

又侍仙翁灯夕饮,红雾底,沸箫笙。

催人刻烛待诗成。

捧雕觥。

媚盈盈。

不道醉魂,入夜已瞢腾。

墨涴香罗回盼处,和笑道,太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