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听履霜操

灵宫窈窕兮寒夜永,篁打造天兮明月下影,木叶陨霜兮秋声动。líng gōng yăo tiăo xī hán yè yŏng,huáng [dă,dá] zào tiān xī míng yuè xià yĭng,mù yè yŭn shuāng xī qiū shēng dòng。

我以岁莫起视夜兮,北山饮予斗柄。wŏ yĭ suì mò qĭ shì yè xī,bĕi shān yĭn [yŭ,yú] dŏu bĭng。

幽人拂琴而当予,曰夫子则锺期,尝试刳心而为之听。yōu rén fú qín ér dāng [yŭ,yú],yuē fū zĭ zé zhōng qī,cháng shì kū xīn ér wèi zhī tīng。

若有人兮亦既修,宴衽席之言兮不知其子之齐圣。ruò yŏu rén xī yì jì xiū,yàn rèn xí zhī yán xī bù zhī qí zĭ zhī qí shèng。

嘉孝子之心终无已兮,不忍忘初之戒命人则不语兮弦则语,客有变容而涕洟,奄不知哀之来处。jiā xiào zĭ zhī xīn zhōng wú yĭ xī,bù ruòn wàng chū zhī jiè mìng rén zé bù yŭ xī xián zé yŭ,kè yŏu biàn róng ér tì yí,[yăn,yān] bù zhī āi zhī lái chù。

悲乎痛哉!bēi hū tòng zāi!

葛屦翦翦兮絺綌凉凉,衣则风兮车上霜,天云愁兮空山四野,竭九河湔涕痕兮,忽承睫其更下。gé jù jiăn jiăn xī chī xì liáng liáng,yī zé fēng xī chē shàng shuāng,tiān yún chóu xī kōng shān sì yĕ,jié jiŭ hé jiān tì hén xī,hū chéng jié qí gèng xià。

嫠不忧其纬兮,恤楚社之不血食。lí bù yōu qí wĕi xī,xù chŭ shè zhī bù xuè shí。

尽子职而不我爱兮,终非父母之本心。jìn zĭ zhí ér bù wŏ ài xī,zhōng fēi fù mŭ zhī bĕn xīn。

天高地厚施莫报兮,固自有物以至今。tiān gāo dì hòu shī mò bào xī,gù zì yŏu wù yĭ zhì jīn。

雉雊鸡乳兮,麋鹿解角。zhì gòu jī rŭ xī,mí lù jiĕ jiăo。

天性则然兮,无有要约。tiān xìng zé rán xī,wú yŏu yào yuē。

哀号中野兮,於父母又何求。āi hào zhōng yĕ xī,[wū,yū,yú] fù mŭ yòu hé qiú。

我行于野兮,不敢有履声。wŏ xíng yú yĕ xī,bù găn yŏu lǚ shēng。

恐亲心为予动兮,是以有履霜之忧。kŏng qīn xīn wèi [yŭ,yú] dòng xī,shì yĭ yŏu lǚ shuāng zhī yōu。

古人之骨朽矣,匪斯今也。gŭ rén zhī gŭ xiŭ yĭ,fĕi sī jīn yĕ。

蹙然如动乎其指,浩然如生乎其心也。cù rán rú dòng hū qí zhĭ,hào rán rú shēng hū qí xīn yĕ。

声音之发,勾其深也。shēng yīn zhī fà,[gōu,gòu] qí shēn yĕ。

枯薪三尺,惟学林也。kū xīn sān chĭ,wéi xué lín yĕ。

诗人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2379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一物长灵,十方普应。

骑声跨色,超眺越听。

浩浩也能纵能横,如如也能动能静。

参饱丛林个样人,取饭不问谁家甑。

佛云常乞是清规,一切食中斯正命。

堂堂七尺,懔一时人物,孤映三蜀。

闲雅风流豪醉后,犹有临邛遗俗。

十载虞庠,一官楚塞,雅操凌寒玉。

江山千里,惠然来慰幽独。

落笔妙语如神,两章入手,不觉珠盈掬。

从此西归荣耀处,宁假华旌高纛。

乐府新声,郢都余唱,应纪阳春曲。

老夫一醉,故人高义堪服。

桓将军,军城南。

牛将军,军城北。

他军只有八千人,卒急临洮攻未得。

家山好,凡事看来轻。

一壑尽由侬饾饤,三才不欠你称停。

有耳莫闲听。

静地里,点检这平生。

著甚来由为皎皎,好无巴鼻弄醒醒。

背后有人憎。

更烦横铁笛,吹与众山听。

介居僧尚杂,警听鹤犹聋。

点尽苍苔色欲空。

竹篱茅舍要诗翁。

花余歌舞欢娱外,诗在经营惨淡中。

听软语,笑衰容。

一枝斜坠翠鬟松。

浅颦轻笑谁堪醉,看取萧然林下风。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

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

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

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

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朝看云冉冉,暮听水潺潺。

爱日新添春一线,化工先到寒梅。

不随桃李傍熙台。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姑射仙人标格韵,凝墙粉谢香腮。

数家清弄笛声衰。

愁人不怨听,自向枕边来。

来书占喜鹊,落晶听呜蛩。

渭之岸盘盘兮,其流汤汤。

我居其下兮,于今几霜?

朝饮其水兮,莫食其鲤与鲂。

我日斯迈兮,于余心以何伤。

麦畦匀绿。

枝头屑屑飞梅玉。

伤心何事人南北。

断尽回肠,忍听阳关曲。

倚窗青荫亭亭竹。

好风敲动声相续。

夜阑怕见银台烛。

会得离情,他也泪速速。

二更二点二更深。

宫钟声绝夜沈沈。

明月满天如写金。

同光共影无昏沉。

起来间操无弦琴。

声高调古惊人心。

琴罢独歌还独吟。

松风涧水俱知音。

衣裳治兮帝岩廊,五弦歌咏兮民物阜康。

禹皋夔龙兮剑佩锵锵。

吁嗟乎,安得君臣兮如此一堂。

莱州道众修黄?,各各虔诚。

无不专精。

邀我加持默念经。

救亡灵。

奈何邻舍屠魁刽,不顾前程。

宰杀为生。

猪痛哀鸣不忍听。

最伤情。

一径叉分,三亭鼎峙,小园别是清幽。

曲阑低槛,春色四时留。

怪石参差卧虎,长松偃蹇拿虬。

携筇晚,风来万里,冷撼一天秋。

优游。

销永昼,琴尊左右,宾主风流。

且偷闲,不妨身在南州。

故国归帆隐隐,西崑往事悠悠。

都休问,金钗十二,满酌听轻讴。

夜半幽梦中,扁舟似凫跃。

晓来到何许,俄倚包山脚。

三百六十丈,攒空利如削。

遐瞻但徙倚,欲上先矍铄。

浓露湿莎裳,浅泉渐草屩。

行行未一里,节境转寂寞。

静径侵泬寥,仙扉傍岩崿。

松声正凊绝,海日方照灼。

欻临幽虚天,万想皆摆落。

坛灵有芝菌,殿圣无鸟雀。

琼帏自回旋,锦旌空粲错。

鼎气为龙虎,香烟混丹雘.凝看出次云,默听语时鹤。

绿书不可注,云笈应无钥。

晴来鸟思喜,崦里花光弱。

天籁如击琴,泉声似摐铎。

清斋洞前院,敢负玄科约。

空中悉羽章,地上皆灵药。

金醴可酣畅,玉豉堪咀嚼。

存心服燕胎,叩齿读龙蹻.福地七十二,兹焉永堪托。

在兽乏虎貙,于虫不毒蠚。

尝闻择骨录,仙志非可作。

绿肠既朱髓,青肝复紫络。

伊余乏此相,天与形貌恶。

每嗟原宪瘇,常苦齐侯疟。

终然合委顿,刚亦慕寥廓。

三茅亦常住,竟与珪组薄。

欲问包山神,来赊少岩壑。

峡猿朝夕听,此地类巴黔。

君不见曼卿子美真奇才,久已零落埋黄埃。

子美生穷死愈贵,残章断◇如琼瑰。

曼卿醉题红粉壁,壁粉已剥昏烟煤。

河倾昆仑势曲折,雪压太华高崔嵬。

自从二子相继没,山川气象皆低摧。

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识哉。

宣州诗翁饿欲死,黄鹄折翼鸣声哀。

有时得饱好言语,似听高唱倾金罍。

二子虽死此翁在,老手尚能工翦裁。

奈何不寄反示我,如弃正论求俳诙。

嗟我今衰不复昔,空能把卷阖且开。

百年干戈流战血,一国歌舞今荒台。

当时百物尽精好,往往遗弃沦蒿莱。

君从何处得此纸,纯坚莹腻卷百枚。

官曹职事喜闲暇,台阁唱和相追陪。

文章自古世不之,间出安知无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