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wèn xùn hú biān chūn sè,[zhòng,chóng] lái yòu shì sān nián。

东风吹我过湖船。dōng fēng chuī wŏ guò hú chuán。

杨柳丝丝拂面。yáng liŭ sī sī fú miàn。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shì lù rú jīn yĭ guàn,cĭ xīn dào chù yōu rán。

寒光亭下水如天。hán guāng tíng xià shuĭ rú tiān。

飞起沙鸥一片。fēi qĭ shā ōu yī piàn。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湖:指三塔湖。 ②寒光亭:在三塔寺内。 【评解】 此词系作者重来江南时所作。史称张孝祥“年少气锐”,至作此词时,已历尽宦海风波、熟谙世态炎凉,故触景有感,流露出一种淡然的闲适之情。末两句的意境,与晋代诗人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近。----------------------本词乃作者重游三塔寺而作,三塔寺,位于三塔湖(又名梁城湖)之畔,其旁另有寒光亭,即本词中“寒光亭下水连天”句中的寒光亭。起句“问讯湖边春色 ”,“问讯 ”即问候。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江东》诗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问讯何如”就是问候起居。此词问候的对象不是某人,而是“湖边春色 ”。因为此前已经来过,重来如见故人,故尔致意问候。“湖边春色”者,不止于下文写到的丝丝绿柳,举凡湖中春水,岸上春花,堤边春草,林间春鸟,统在其中。词人对于“湖边”的情意如此殷切 ,“重来又是三年”一句说出了所以然。一是这样的地方,他本来就已经很喜欢,虽只是偶然路过,也说“不妨踪迹更迟留 ”,(《三塔寺阻雨》);如今重到,其喜悦可想而知,二是这次重来,距前次又隔三年了,几年未到,蕴积的感情自然深厚。一般人重游旧地时,往往也会有这样的情感冲动。这一句句子极平常,字面也不起眼,却是颇有意思,说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不一定能说出来的话。上两句人还未到三塔寺,心却已先到了。下一句“东风吹我过湖船”,这才开始出场。“过湖船”是驶过湖面的船,是过湖而抵达三塔寺了。“东风”吹送,一应“春色”;“杨柳丝丝拂面”,再应“春色”。助兴东风,定知心意;拂面杨柳,似解人情,与词人重来问讯热切之心,互相映衬。这时也还不过是泊岸系舟耳,已写得如此神完气足。则当词人重入三塔寺以后,又将如何写景抒情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出乎读者的意料,过片既不承接上片描写意脉,也全然换过了一副感情,以纯理性的笔墨,吐出了自从进入官场以来,痛感世路崎岖的一腔幽怨 。“已惯”者,是经历过多次人生道路上浮沉曲折之后的感悟之言。词人有志于恢复中原。支持主战派但不赞成急功近利,要先以自治自强为根本,又谏言广开用才之路,颇得到宋高宗的嘉许。但政府中仍是主和派掌权,他们凭私见排斥异已,词人空有长才锐气,未得大用,反被一再谪迁,不由得意冷心灰,产生了离开污浊的官场斗争,向自然界寻求宁静的环境以解脱心中的烦恼的念头 。“此心到处悠然”的“到处”便是这一类的去处,三塔湖也是其中一处。这样过片两句就与上文发生了内在的联系。其实,三塔湖并非词人所到过的风景最美的地方,三塔寺也只是一座颇为破败的寺宇。——《于湖文集 》中有一篇《重修三塔偈》,其中说 :“三塔虽在,四壁常空。仰众佛之尤奇,念残僧之益少。”《三塔寺阻雨》诗也说这里是“市迥薪刍少,僧残像教空”的。词人爱这里,岂不是因为它冷落衰败的境况恰可引为同调 ,而壮阔纯美的湖上风光又正契合心怀么?所谓“悠然”,正是暂脱尘嚣试忘痛苦时的心境。陶渊明《饮酒》诗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词人“悠然”之下,又见到了什么呢?是“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词人在三塔寺望湖所见之景多矣,有“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有“凉风撼杨柳,晴日丽荷花”,有“钓艇未归饶夕照”(均见其有关三塔寺诗),而这里独拈出水天之间飞鸥一片之景 ,及作者特设之笔。盖亦渊明“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之意。写景之中,即寓情感,与“世路”句作反照,又写出了此心的“悠然”。陶在“飞鸟相与还”之下续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词人也说过:“悠然心会,妙处与君说”(《念奴娇·过洞庭 》)词写到“飞起沙鸥一片”便结末,那么结束两句的“ 真意”,我们也可于其无言处会之。

诗人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238篇诗文

诗文推荐

蓂褪尧阶八叶,桃翻禹浪三层。

欢传崧岳挺生申。

儿女团栾争庆。

名注长生仙籍,未须仰祝龟龄。

芳联子舍早蜚声。

富贵荣华鼎盛。

玉帐传心如镜,青龙绕指成轮。

尘中多少白头人。

干里寻壬难认。

世事说来都了,鬼神见也须瞋。

迷槎问我是何津。

向道先生昼困。

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

本源自性佛齐修。

迷悟岂拘先后。

悟则刹那成佛,迷则万劫沦流。

若能一念契真修。

灭尽恒沙罪垢。

曾与回翁把手,自宜老子如龙。

怀胎不敢问春冬。

等待鞭鸾笞凤。

昨夜又迟黄石,今朝重叩鸿濛。

碧桃花下醉相逢。

说尽鹏游蝶梦。

狂踪怪迹。

谁料年老,天涯为客。

帆展霜风,船随江月,山寒波碧。

如今著处添愁,怎忍看、参西雁北。

洛浦莺花,伊川云水,何时归得。

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

真心无相亦无音。

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外有,非中亦莫求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

见了名为上品。

卧化胜如坐化,修行所贵真常。

假躯难以做馨香。

何必临归著要。

说破飞升一著,成仙只是神光。

天宫无用臭皮囊。

携去深山掉样。

一理无今无古,此心何喜何嗔。

无相乃为真相。

色身即是法身。

不消一句半句,活得千人万人。

咦,这里便是到头,何须只管翻身。

日用灶头然火,时教突里亡烟。

始终如一志精专。

也胜往来打转。

放下纷纷尘事,明通朗朗玄言。

一朝功到性灵圆。

便是蓬莱中选。

当此朱炎火日,恨无玉骨冰肌。

问来思欲动凉B659。

宝D64E荷君相遗。

如铁又添颜甲,报琼难续声诗。

愿言长在奉扬时。

似恁团F45F到底。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

纫兰结佩有同心。

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胸中不受一尘侵。

却怕灵均独醒。

本自无生无灭,强将生灭区分。

只如罪福亦何根。

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分。

今朝磨莹照乾坤。

万象超然难隐。

蔌蔌落红都尽,依然见此清姝。

水沈为骨玉为肤。

留得春光少住。

鸳帐巧藏翠幔,燕钗斜亸纤枝。

休将往事更寻思。

且为浓香一醉。

心坐胜如打坐,心灰自没心猿。

形如槁木自安然。

物外般般怎染。

养气勿劳呼吸,颐神全在抽添。

云房深处永绵绵。

产个胎仙出现。

悬玉微风度曲,熏炉熟水留香。

相思夜夜郁金堂。

两点春山枕上。

杨柳宜春别院,杏花宋玉邻墙。

天涯春色断人肠。

更是高城晚望。

世有学人无数,愚痴妄意如麻。

铅汞错认结为砂。

运火欲觅黄芽。

千日虎劳心力,人人尽破其家。

真铅似火本无瑕。

将凤砍比狂鸦。

岁贡来从玉垒,天恩拜赐金奁。

春风一朵紫云鲜。

明月轻浮盏面。

想见清都绛阙,雍容多少神仙。

归来满袖玉炉烟。

愿侍年年天宴。

老去坐来睡重,病多吟得诗慳。

有时忽自拍阑干。

一点心随天远。

柳絮飞从何处,莺声啼破空山。

春风依旧满人间。

不奈双颦闲管。

昨日道袍破敝。

今朝便著新衣。

有人问我这因依。

且显同知厚惠。

又恐著他华丽。

弃之更不生疑。

道家蓑笠最相宜。

贫后安眠稳睡。

汉铸九金神鼎,隋书小字莲经。

刚风劫火转青冥。

护守应烦仙圣。

昨梦归来帝所,今朝寿我亲庭。

只将此宝伴长生。

谈笑中原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