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自题墨竹

酷爱此君心,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难写淡精神。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新梢凝翠,落照余红。

乱鸦噪罢,叶叶清风。

胸次富盘错,笔端妙苍翠。

霜枝岂人为。

烟叶有生意。

与可骨已朽,此法谁复嗣。

伟哉寻丈姿,绰有万心势。

一枝嫩绿,数叶老苍。

夜半月明,清露瀼瀼。

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词二,草书三,画四。

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

既没七年,睹其遗迹,而作是诗。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

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雨洗娟娟嫩叶光。

风吹细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晚。

帘卷。

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

何用。

先生落笔胜萧郎。

记得小轩岑寂夜。

廊下。

月和疏影上东墙。

湖州老丈久已矣,近来墨竹夸二李。

纷纷后学争夺真,画竹岂能知竹意?

奎章学士丹丘生,力能与丈相抗衡。

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

人传学士手有竹,我知学士琅玕腹。

去年长歌下溪谷,见我忘形笑淇澳。

我为爱竹足不闲,十年走遍江南山。

今日披图见新画,乃知爱龙亦如我。

何当置我于其下?

竹冠草衣相对坐。

坐啸清风过长夏。

浙江之东县新昌,乃在千岩万壑之中央。

侧身重足恐无路,五步一涧十步冈。

君家茅堂此卜筑,白石丛抱青璟勣。

西接林薄南通塘,低者出地高出墙。

江南此物贱如草,买种不费锸与筐。

野生石迸小如指,一夜风吹还尺强。

烟锄雨栉岁屡改,旧叶换尽新梢长。

青苔白石净如扫,吴甿越罗生雪霜。

脱巾箕踞坐其下,野叟林夫相与狂。

吹洞箫,飞羽觞,鸣玉琴,舞《霓裳》,阴风飒飒左右至,耳热不受秋山凉。

醉中恍惚无定所,颠倒万籁随宫商。

忽如壮士入沙场,铁骑夜蹙阴山疆。

不闻鼓角动,但见矛戟森开张。

忽如仙人来帝傍,翠环金节声锵锵。

不闻鸾鹤叫,但见云中双凤凰,蛟龙起舞鬼陆梁。

复如扁舟渡潇湘,九疑山前鹧鹄泣,二女闻之双断肠。

是时骚人醉半醒,孤棹万里回沧浪。

十年宦游隔江海,此兴落落何由偿。

深知良工心独苦,爱画不减青琳琅。

往时王孟端,近者夏太常。

二公之画世所藏,此物胡为在君堂?

君心自有百炼刚,见此意气俱飞扬。

乌台退食宴佳客,看竹不碍肩舆郎。

我当携琴载双鹤,坐子林间青石床。

我家苕源山深处,万竹森森饱风雨。

一从脚踏黄沙堆,不见此君四寒暑。

夜来有梦到家山,苍筠翠干犹依然。

觉来欲赋不得赋,谁能为我传其天。

东邻萧然岁寒客,寓意于物无留迹。

当年亲识洋州孙,写得寒梢数千尺。

怜我卧疴少佳悰,卷送四壁泠然风。

笔端妙处夺天巧,与我胸中生意俱无穷。

高阳台下见此两奇特,子新之梅舜元竹。

后先俱为洞山来,夜夜白虹贯茅屋。

湖州老文久已矣,近来墨竹夸二李。

纷纷后学争夺真,画竹岂能知竹意。

奎章学士丹丘生,力能与文相抗衡。

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

人传学士手有竹,我知学士琅玕腹。

去年长歌下溪谷,见我忘形笑淇澳。

我为爱竹足不闲,十年走遍江南山。

今日披图看新画,乃知爱竹亦如我。

何当置我于其下,竹冠草衣相对坐,坐啸清风过长夏。

妙喜墨竹篦,有背还有触。

儿孙用得亲,通身是眼目。

正令全提转辘辘,花簇簇,锦簇簇。

直教佛祖亦头低,宇宙空来更有谁。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

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

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

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

料封侯、白头无分!

买田且乞墨竹次其韵酒中真复有何好,孟生虽贤未闻道。

醉时万虑一扫空,醒后纷纷如宿草。

十年揩洗见真妄,石女无儿焦谷槁。

此身何异贮酒瓶,满辄予人空自倒。

武昌痛饮岂吾意,性不违人遭客恼。

君家长松十亩阴,借我一庵聊洗心。

我田方寸耕不尽,何用百顷糜千金。

枕书熟睡呼不起,好学怜君工杂拟。

且将墨竹换新诗,润色何须待东里。

雨蕊方桃,晴梢渐杏,东风娇语弦管。

爱香帘约余寒,唤舞袖翻嫩暖。

红颜清健,旧墨竹、扶疏手段。

且碧窗、写就黄庭,画楫海山开卷。

春自好、得花不淡。

花又好、得春不浅。

晓莺瑶佩秋生,月蘸翠尊波满。

长逢花处,笑西母、霜娥偷换。

要日边、争看貂蝉,彩侍更迎宣劝。

风梢绕檐匝,霜干当窗净。

遥知素壁上,醉墨森相映。

〈与可墨竹,冠绝今世。

〉主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缥湘乍拂余尘暗,始訝流年换。

锦园明月旧南楼,识否当时青鬓不知愁。

墨痕翠滴浓于雨,点点增离绪。

乱红无语过芳时,又是浓荫密叶满平池。

祇疑散步云林曲,独听秋声待晚凉。

君不见南岳懒残师,佯狂啖残食。

鼻涕任垂颐,懒为俗人拭。

又不见愚溪子柳子,堂堂古遗直。

以愚言溪山,于今慕其德。

二子真吾师,欲见不可得。

唯有懒愚树,终日对颜色。

齐威勤读书,轮扁巧斲轮。

勤巧动心志,何如懒愚贞。

衰年发已皤,行少坐时多。

亦欲俲勤巧,奈此懒愚何。

今之墨兰,山谷之所谓兰也,一干一死。

古之兰,根枝叶花皆香,一树而千万蕊。

《离骚》曰纫秋兰以为佩,秋兰兮蘼芜。

汉武曰兰有秀兮菊有芳。

今八九月开,与菊同时。

渊明诗曰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东坡诗曰幽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今之兰,十二月、正月开,若萧、若蓬、若艾,皆枯槁未芽,陶苏诗指屈子之兰耳。

然山谷之兰,盛行近世,墨竹、墨梅之外,加以此品,古画谱亦所未有。

随时之义一可赋,赵子多能善书二可赋,沈子嗜学好事三可赋。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

“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袜材当萃于子矣。

“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

世岂有万尺竹哉?

“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

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

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

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

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