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

彝界荒山顶,蕃州积雪边。yí jiè huāng shān dĭng,[fán,fān,bō] zhōu jī xuĕ biān。

筑城依白帝,转粟上青天。[zhù,zhú] chéng yī bái dì,zhuăn sù shàng qīng tiān。

蜀将分旗鼓,羌兵助井泉。shŭ jiāng fēn qí gŭ,qiāng bīng zhù jĭng quán。

西戎背和好,杀气日相缠。xī róng bèi hé hăo,shā qì rì xiāng chán。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xīn kŭ sān chéng shù,cháng fáng wàn lĭ qiū。

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yān chén qīn huŏ jĭng,yŭ xuĕ bì sōng zhōu。

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fēng dòng jiāng jūn mù,tiān hán shĭ zhĕ qiú。

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màn shān zéi yíng lĕi,huí shŏu dé wú yōu。

子弟犹深入,关城未解围。zĭ dì yóu shēn rù,guān chéng wèi jiĕ wéi。

蚕崖铁马瘦,灌口米船稀。[cán,tiăn] yá tiĕ mă shòu,guàn kŏu mĭ chuán xī。

辩士安边策,元戎决胜威。biàn shì ān biān cè,yuán róng jué shèng wēi。

今朝乌鹊喜,欲报凯歌归。jīn zhāo wū què xĭ,yù bào kăi gē guī。

赏析

作品赏析

  【鹤注】此广德元年,松州被围时作。【卢注】《图经》云:岷山巉绝崛立,捍阻羌夷,全蜀依为巨屏。  夷界荒山顶,蕃州积雪边①。筑城依白帝②,转粟上青天③。蜀将分旗鼓,羌兵助铠铤④。西南背和好,杀气日相缠⑤。  (此章记西山时事。首联言地之逼,次联言守之难,三联言战之急,未联言战之急,末联言战之故。荒山顶,望可见。雪岭边,近易侵也。依白帝,拟其高。上青天,状其险。蜀将,会讨之师。羌兵,服属之夷。背和尚杀,故须同仇以敌忾。《杜臆》:筑城、转粟,见谋国者之失算。高适谏之不听,则有分其过者矣。)  ①【钱笺】《元和郡县志》:岷山,即汶山,南去青城山百里,天色晴明,望见成都。山顶停雪,常深百丈,夏月融泮,江川为之洪溢,即陇之南首也。李宗谔《图经》:维州,南界江城,岷山连岭而西,不知其极,北望高山,积雪如玉,东望成都若井底,一面孤峰,三面临江,是西蜀控吐蕃之要冲。②黄希曰:白帝,西方之帝也,旧引夔州白帝城,非是。③《汉·韩安国传》:“转粟輓输。”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高适《请减三城戍兵疏》:“平戎以西数城,邈若穷山之巅,蹊隧险绝,运粮于束马之路,坐甲于无人之乡。”④公《东西两川说》:仍使羌兵各系其部落。铠,头盔。鋋,小矛。⑤蔡琰《笳曲》:杀气朝朝冲塞门。  其二  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①。风动将军幕,天寒使者裘②。漫山贼营垒,回首得无忧。(次章记松州之围。上四叙寇边之事,下四叹安边无策。戍卒防秋,而犯边者屡至。侵火井,彼深入矣。闭松州,此被围矣。行军遣使,和战两疲,贼垒漫山,长驱莫遏也。  ①鹤曰:《唐志》:火井在邛州,有火井县。《九域志》云:有火井在蓬州。蓬与果、巴州为邻,而邛与雅州为邻,雅去羁縻罗岩州不满三百里,此当指邛而言。松、维二州,唐属西川,自广德元年后吐蕃复置行州,以首领为刺史司马矣。②蔡邕乐府:“海水知天寒。”  其三  子弟犹深入①,关城未解围。蚕崖铁马瘦,灌口米船稀②。辩士安边策③,..元戎决胜威④。今朝乌鹊喜⑤,欲报凯歌归⑥。  (三章,忧松州将陷也。上四言时势之危,下四望和战有成。铁马瘦,米船稀,见兵疲粮尽矣。军幕、使裘,战和无益,而犹云辩士、元戎者,盖思两者之中,得一以济,庶可却敌而凯旋耳。  ①公《东西两川说》:兼差堪战子弟向二万人,足以备边守险。②《寰宇记》:蚕崖关在导江县西北四十七里。《寰宇记》:灌口镇在导江县西六十里。《方舆胜览》:淳熙五年,胡元质奏曰:唐之季年,吐蕃入寇,必入黎文。南诏入寇,必入沈黎。吐蕃、南诏合入寇,必出灌口。沈、黎两州去成都尚千里,关隘阻足以限隔。惟灌口一路,去成都止百里,又皆平陆,朝发夕至。威、茂两州即灌口之蔽障。希曰:《唐志》:彭州导江县有蚕崖关。《寰宇记》:灌口山,在西岭有天彭关。又云:有灌口镇在彭州九陇县,然则蚕崖、灌口盖在彭州也。庾信赋:“陶侃空争米船,顾荣虚摇羽扇。”  ③《庄子》:“辩士无谈说之序则不乐。”《范睢传》:范睢、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赵充国传》:“全师保胜,安边之策。”④《诗》:“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史记》:“决胜千里之外。”⑤《西京杂记》:乌鹊噪而行人至。⑥凯歌,见前《赠高适》诗注。公抱忧国之怀,筹时之略,而又洊逢乱离,故在梓阆间有感于朝事边防,凡见诸诗歌者,多悲凉激壮之语。而各篇精神焕发,气骨风神,并臻其极。此五律之入圣者,熟复长吟,方知为千古绝唱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未教剪初韭,全如持左螯。

毫末非轻,丘山非重。

按佛祖云头,穿衲僧鼻孔,剖破方知无罅缝。

明明在上。

其仪有序。

终事靡諐。

收铏撤俎。

乃升乃降。

和乐备举。

天德莫违。

人谋是与。

敬行礼达。

兹焉燕语。

九月尽,十月初。

山下开田,山上开炉。

开田要博饭吃,开炉暖热身躯。

百丈野狐,石女无夫。

一回泪下,沧海乾枯。

岩头一拶,虚空迸裂。

父子不传,神仙妙诀。

九重降旨,阖国咸知。

一句当头,诸人未委。

只如新长老,宁可截舌,不犯国讳。

寒一上,势一上。

普通年事只在,于今更无三般两样。

万里苍茫融妙间,三杯虚白浴天真。

灭门刺史,破家县令。

一句全提,头正尾正。

塞却耳根,谛听谛听。

三丹宝。

难分剖。

昏昏默默怎生保。

*哩,哩*。

在虚空长怀抱。

绯衫裹了新乌帽。

*哩,哩*。

一径叉分,三亭鼎峙,小园别是清幽。

曲阑低槛,春色四时留。

怪石参差卧虎,长松偃蹇拿虬。

携筇晚,风来万里,冷撼一天秋。

优游。

销永昼,琴尊左右,宾主风流。

且偷闲,不妨身在南州。

故国归帆隐隐,西崑往事悠悠。

都休问,金钗十二,满酌听轻讴。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囓堤,一决不及御。

贫民无灯火,下应酬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

事上官当以主。

溢美而言,是谓私徇。

唐君果何人,面临是此于宝晋。

予盖于是三叹,则前朝之得士,而未暇及笔法之神隽也。

万叠青山拔空起,一道长江清澈底。

隔岸苍茫不见人,人家多在晴云里。

匡庐五老蓬莱山,沧洲白鹭烟波间。

随风客棹任来去,落日樵歌自往还。

绝涧孤亭倚烟树,仿佛天台石桥路。

欲访群仙跨鹤游。

宁乘五马专城去。

雨过棠阴满路蹊,春深草色连庭砌。

穷帘蔀屋有惸独,待尔重临慰客饥。

百载镜中容。

仰手为祥覆手凶。

生死荣华今在目,休逢。

疾速回心认祖宗。

得得妙相从。

灭尽三尸九个虫。

一气浩然调养正,冲融。

免击精蓝

端门晓开,端气云凝。

有俨良辅,踵武告延。

肃肃王命,是将是承。

登册穆清,万几永膺。

司南车,辘辘转。

务与冥行指迷,肯被傍人指点。

三脚驴却步不前,老杨岐恶肴难掩。

禁里秋光似水清,林烟池影共离情。

暂移黄阁只三载,却望紫垣都数程。

满座清风天子送。

随车甘雨郡人迎。

绮霞阁上诗题在,从此还应有颂声。

去却一,拈得七。

通天大路,万重铁壁。

枫桥心肝五脏,一时剖出。

臭骨头,信彩掷。

百千万种神通,只消道个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