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qù guó shí nián tóng fù zhào,dù xiāng qiān lĭ yòu fēn qí。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zhòng,chóng] lín shì yì huáng chéng xiàng,sān chù míng cán liŭ shì shī。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guī mù bìng suí huí yàn jìn,chóu cháng zhèng yù duàn yuán shí。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guì jiāng dōng guò lián shān xià,xiàng wàng cháng yín yŏu suŏ sī。

译文

  被贬出京城十年后,我们二人同时接召赴京,却同时再被贬往边荒之地,同行千里渡过湘水后又不得不彼此分手了。我虽是再次充任连州刺史,却与西汉黄霸两任颍川太守截然不同,更是自叹不如三次被贬黜的柳下惠。想要归去的目光随着北归的大雁消失在天边,心中愁肠百结之时却又听到了凄厉的猿啼。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

注释

⑴连州:今广东连县(连州市)。柳柳州:柳宗元。

⑵湘:湘水(湘江),在湖南。

⑶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曾两度出任地近长安的颍川太守,结果清名满天下。

⑷三黜:三贬。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柳下惠即展禽,春秋鲁人。居处曰柳下,死后谥号惠。

⑸断猿:形容猿声凄厉,闻之使人断肠。

⑹桂江:即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⑺有所思:古乐府篇名,汉歌十八曲之一,原诗本为情诗,这里用以喻指诗人与友人不忍离别的情状。

赏析

这首《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载于《全唐诗》卷三六一。开头一、二两句,寥寥几笔,就把刘柳二人屡遭挫折的经历勾画出来了。对起述事,句稳而意深,为下文的展开,创造了条件,可谓工于发端。

  三、四句承上抒感,而用典入妙。刘禹锡初次遭贬,即谪为连州刺史,途中追贬为朗州司马。此时再贬连州,所以叫做“重临”。关于这次“重临”州政的状况,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西汉时有个贤相黄霸,两度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而刘的“重临”,则是背着不忠不孝的罪名,带着八旬老母流徙南荒。这是积毁销骨的迫害。诗人通过“事异”两字把互相矛盾的情况扭合到一起,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下一句,诗人又用了春秋时柳下惠的故事: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次遭贬黜,这里用以比作同样“三黜”过的柳宗元。同时也暗示他们都是因坚持正确的政见而遭打击的。用典姓切、事切,可谓天衣无缝。“名惭”,是对刘柳齐名自愧不如的谦词,表示了对柳的敬重之意。

  第三联五、六两句,将笔锋从往事的萦回折入眼前的别况。“归目并随回雁尽”句,把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分手时的情景描绘得多么有情有致:两位迁客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他们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北回的大雁,一直到雁影在天际消失。一个“并”字,一个“尽”字,写得十分传神,把他们共同的望乡之情极为凄惋地传达出来了。“愁肠”句,从张说“津亭拔心草,江路断肠猿”诗中化出。心已伤楚,更不堪断断续续催人泪下的哀猿悲啼。诗人以“回雁”、“哀猿”衬托别绪,诗境也变而凄厉了。这等地方,正是作者大力经营处,真足以摇荡人心。

  “桂江”两句,设想别后,以虚间实,笔姿灵活。“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呵。“有所思”,也是古乐府篇名,这里出现,语意双关。最后两句,一纵一收,转折于空际,挽合十分有力。其技法与杜甫的“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秋兴八首》之六)相似。不过杜诗抒发的是个人对云山万里的故国的怀念,这里则用“相望”二字,把这一对志同道合又遭隔别的友人的生死不渝情谊,从彼此两方写出,与杜诗不尽相同,而有袭故弥新之妙。寄离情于山水,同怅望以写哀,词尽篇中,而意余言外,既深稳又绵渺,不愧大家笔墨。

背景

刘禹锡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夏初。十年前他和他的挚友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被贬放湖湘远郡。是年正月刚得召还长安,时仅一月,因游玄都观,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触怒权贵,又被排挤到更加荒远的岭南州郡去。而柳宗元这时也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两人同出长安南行,到衡阳分手,柳宗元作《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一诗赠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则是对柳宗元诗所作的回答。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7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不迟一步,不疾一刻。

明眼衲僧,如何会得。

娄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至哉坤元,持载万物。

继天神圣,观世治忽。

颂祗之堂,芳以圭黻,孰为邦休,四海无拂。

癸卯到人间,本是非凡兔。

因为玲珑*下来,马氏住。

愿再修行做。

复遇害风仙,传得深深趣。

黄鹤洞中仙道成,马风去。

直指蓬莱路。

绣鞅玉钚游。

灯晃帘疏笑却收。

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

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球。

面旋回风带雪流。

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

种柳应须柳柳州。

非衣不传於法,非法不授於衣。

衣既已授,法若为传。

玲珑八面自回合,峭峻一方谁敢窥。

诗自茶山后,如公世所稀。

特来参活字,应肯授玄机。

寒涧孤松老,秋云独鹤飞。

台山千万丈。

望望未能归。

吾皇尽孝,宗庙务崇尊。

钜典备弥文。

巍巍东向开基主,七世袝神孙。

追思九闰整乾坤。

环宇慕洪恩。

从今密迩高宗室,千载事如存。

白牯问狸奴,虚空酬万象。

电激不停踪,谷虚谁答响。

啐兮啄兮,清机历掌。

回头{左车右度}轹范春时,舌上葛藤长万丈。

皇矣艺祖,九圃是式。

至哉柔祗,万彙允殖。

保兹嘉邦,介我黍稷。

酌本告虔,作配无极。

仪清态淡雕琼瑰,卷帘潇洒无尘埃。

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

灌顶坛严伸pg塞,三十年功苦拘束。

梵僧梦里授微言,雪岭白牛力深得。

水精一索香一炉,红莲花舌生醍醐。

初听喉音宝楼阁,如闻魔王宫殿拉金瓦落。

次听妙音大随求,更觉人间万事深悠悠。

四音俱作清且柔,爱河浊浪却倒流。

却倒流兮无处去,碧海含空日初曙。

一片顽心要似飞。

引入千古不思归。

幸遇明师因晓了,肯教熟境再相随。

你来时,我却西。

我今省悟即从伊。

万劫轮回皆为汝,百般魔障更因

[太簇为徽]三时不害,四方顺成。

酬功报始,以我齐明。

引颂土鼓,乐此嘉平。

降祥幅员,惠于函生。

三春彭兮,和气弸兮。

季于孟仲,和之英兮。

至英收凝,天相丕乎。

公生裕裕,集春之成。

遐不作人,天下喜乐。

何以况之,鳶飞鱼躍。

既勤之驾,献酬交错。

利用实王,縻以好爵。

九锁绝入寰,一峰耸天柱。

自从开辟来。

着此洞天古。

奇石千万姿,元不费神斧。

帝勑守六丁,山夔孰敢侮。

白书中冥冥,游者必持炬。

或绚若霞敷,或蹙若波诡,或竖若旌幢,或悬若钟鼓,或虎而爪踞,或凤而翅舞。

异状纷献酬。

清音起系拊。

不知金堂仙,恍惚在何许。

褰衣下侧迳,层岚结琼乳。

迳极罅转深,幽潭蓄风雨。

劣容童竖入,恐触蛟龙怒。

凛乎不可留,长啸出岩户。

十旬欢洽,一日祠终。

澄彝拂俎,报德酬功。

虑虔容肃,礼缛仪丰。

神其降祉,整驭随风。

藉甚新除刺史,归然鲁殿灵光。

诏书催发棹讴忙。

沙路从今稳上。

有喜刊除戎索,无劳远抚闽疆。

日高龙影转槐廊。

想见清光注望。

论帖至晋,书法之祖。

遡晋而西,又举一试。

扑散质寓,意妍态鲁。

禁脔之藏,尚觌真古。

翠岩示徒,千古无对。

关字相酬,失钱遭罪。

潦倒保福,抑扬难得,唠唠翠岩,分明是贼。

白珪无玷,谁辨真假。

长庆相谙,眉毛生也。

杀气到来黄叶秋,梧桐老冷随河流。

人间天上无分晓,从古至今谁得酬。

恁么辩得,尚带滞留。

别得一路,正绝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