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liŭ tíng fēng jìng rén mián zhòu,zhòu mián rén jìng fēng tíng liŭ。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xiāng hàn bó shān liáng,liáng shān bó hàn xiāng。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shŏu hóng bīng wăn ŏu,ŏu wăn bīng hóng shŏu。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láng xiào ŏu sī cháng,cháng sī ŏu xiào láng。

译文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

⑴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⑵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⑶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⑷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⑸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⑹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⑺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⑻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赏析

东坡的回文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东坡的七首回文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

  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回时闺怨”中的“夏闺怨”。上片写闺人昼寝的情景,下片写醒后的怨思。用意虽不甚深,词语自清美可诵。“柳庭”二句,关键在一“静”字。上句云“风静”,下句云“人静”。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同是写“静”,却从不同角度着笔。静中见动,动中有静,颇见巧思。三、四句,细写昼眠的人。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变化在“薄衫”与“薄汗”二语,写衫之薄,点出“夏”意,写汗之薄,便有风韵,而以一“凉”字串起,夏闺昼眠的形象自可想见。过片二句,是睡醒后的活动。她那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上句的“冰”是名词,下句的“冰”作动词用。古人常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留待夏天解暑之用。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诗“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写以冰水拌藕,犹此词“手红”二句意。“郎笑耦丝长,长丝藕笑郎”,收两句为全词之旨。“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绵长,古乐府中,常以“藕”谐“偶”,以“丝”谐“思”,藕节同心,故亦象征情人的永好。《读曲歌》:“思欢久,不爱独枝莲(怜),只惜同心藕(偶)。”自然,郎的笑是有调笑的意味的,故闺人报以“长丝藕笑郎”之语。笑郎,大概是笑他的太不领情或是不识情趣吧。郎的情意不如藕丝之长,末句始露出“闺怨”本意。

  这首词在格律、内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要求,同时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气派,实为难得。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殷勤欲送春归去。

白首题将断肠句。

春去自依依。

欲归无处归。

天涯同是寓。

握手留春住。

小住碧桃枝。

桃根不属谁。

垂要理真诠。

下缺

智度菩萨母,容受一切法。

然於一切法,而离分别相。

分别即离,诸法如如。

蜀江万派朝沧海,闽岭千寻插太虚。

旌旗依旧长亭路。

尊前试点莺花数。

何处捧心颦。

人间别样春。

功名君自许。

少日闻鸡舞。

诗句到梅花。

春风十万家。

时籍中有放自便者。

游人占却岩中屋。

白云只向檐头宿。

谁解探玲珑。

青山十里空。

松篁通一径。

噤嘇山花冷。

今古几千年。

西乡小有天。

梧桐叶上秋萧瑟。

画阑桂树攒金碧。

花底最风流。

相逢不上楼。

数枝添宝髻。

滴滴香沾袂。

杯到莫留残。

雾窗疑广寒。

入魔王队,住邪见林。

修菩萨行,现夜叉心。

舌头托地有谁识,鼻孔辽天无处寻。

佩环解处妆初了。

翠娥玉面金钿小。

萼绿本仙家。

天香谁似他。

芳心真耐久。

度月长相守。

岁晚未能忘。

相期云水乡。

榛荆满眼山城路,征鸿不为愁人住。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

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

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

权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金风簌簌惊黄叶。

高楼影转银蟾匝。

梦断绣帘垂。

月明乌鹊飞。

新愁知几许。

欲似丝千缕。

雁已不堪闻。

砧声何处村。

重湖草木威名熟。

儿童犹唱平郴曲。

宴寝静愔愔。

恩波湘水深。

举头天尺五。

稳步烟霄去。

三柱黑头公。

朔庭谈笑空。

凤回仙驭云开扇。

更阑月坠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

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

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

人间日似年。

七月八月,或凉或热。

景色凄清,蝉声呜咽。

观音菩萨将钱买胡饼,放下手却是馒头,韶阳老人得一橛。

四十年同参,廿余年相别。

不唱菩萨蛮,休暇说佛法。

蓦劄相逢十二峰,我患生盲你患聋。

是圣是凡都莫问,且分苔憩松风。

雨昏连夜催炎暑。

暑炎催夜连昏雨。

长簟水波凉。

凉波水簟长。

翠鬟双倚醉。

醉倚双鬟翠。

香枕印红妆。

妆红印枕香。

平波不尽蒹葭远。

清霜半落沙痕浅。

烟树晚微茫。

孤鸿下夕阳。

梅花消息近。

试向南枝问。

记得水边春。

江南别后人。

宫样迎春髻。

玉步金莲细。

初度是今朝。

嫦娥降九宵。

兰玉行荣贵。

德备共姜义。

夏半月团圆。

称觞祝寿筵。

风回仙驭云开扇。

更阑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

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

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

人间日似年。

五杂俎,回文机。

往复来,锦梭飞。

不得已,独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