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彭蠡湖中望庐山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译文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注释

1.彭蠡湖:即今鄱阳湖。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亦名匡山,义名匡早。

2.太虚:古人称天为太虚。“太虚”二句:古谚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3.月晕:月亮周围所起的一圈光气。

4.知天风:古人有“月晕而风”的说法,所以舟子凭月晕而知道即将起风。

5.挂席:悬挂起船帆,谓开船。

6.明发:天亮,拂晓。

7.匡阜:庐山别名。庐山古名南障山,又名匡山,总名匡庐。

8.九江:即指浔阳江。

9.黤(yǎn)黕(dǎn):深黑不明。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

10.容霁:一作“凝黛”。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11.峥嵘: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

12.当:耸立。

13.曙空:明朗的天空。

14.香炉:香炉峰。庐山的北峰状如香炉,故名。

15.尚子:即尚长,东汉时的隐士。《高士传》记载:“尚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建武中,男女婚嫁既毕,断决家事不相关,当如他死。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不知所终。”

16.远公:即慧远,晋代著名僧人,隐居于庐山。

17.限:束缚。于役:有事远行。《诗经》:“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18.微躬:身体,自谦之辞。

19.星霜:星宿,一年循环周转一次。霜,每年因时而降。所以古人常用“星霜”代表一年。

20.岩栖者:指那些隐士高僧。

21.毕趣:“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

赏析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显得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东晋高僧慧远,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显露出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是因为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如今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末两句暗寓出诗人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诗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背景

孟浩然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出游湘赣,这首诗当作于诗人为张九龄幕府从事时因公出差经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往扬州途中。

诗人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390篇诗文

诗文推荐

我来未试烹茶水,且读石上涪翁诗。

上卧百尽晴蝃蝀,下贮一匣青玻璃。

渊深知是蛟龙宅,风怒似挟熊虎威。

自古贤棲知几许,今有精藏翠微。

见君风尘里,意出风尘外。

自有沧洲期,含情十馀载。

深居凤城曲,日预龙华会。

果得僧家缘,能遗俗人态。

一身今已适,万物知何爱。

悟法电已空,看心水无碍。

且将穷妙理,兼欲寻胜概。

何独谢客游,当为远公辈。

放舟驰楚郭,负杖辞秦塞。

目送南飞云,令人想吴会。

遥思旧游处,仿佛疑相对。

夜火金陵城,春烟石头濑。

沧波极天末,万里明如带。

一片孤客帆,飘然向青霭。

楚天合江气,云色常霮zw.隐见湖中山,相连数州内。

君行意可得,全与时人背。

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莼菜。

顾予尚羁束,何幸承眄睐。

素愿徒自勤,清机本难逮。

累幸忝宾荐,末路逢沙汰。

濩落名不成,裴回意空大。

逢时虽贵达,守道甘易退。

逆旅乡梦频,春风客心碎。

别君日已远,离念无明晦。

予亦返柴荆,山田事耕耒。

〔走笔成〕束带趋承明。

守官唯谒者。

清晨听银蚪。

薄暮辞金马。

受辞未尝易。

当是(一作御)方知寡。

清范何风流。

高文有风雅。

忽佐江上州。

当自浔阳下。

逆旅到三湘。

长途应百舍。

香炉远峰出。

石镜澄湖泻。

董奉杏成林。

陶潜菊盈把。

范蠡长好之。

庐山我心也。

送君思远道。

欲以数行洒。

半世吟客舍柳,长年忆后园花。

为报庐山莫笑,云丘今属谁家

庐山依旧,凄凉处,无限江南风物。

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

雁过孤峰,猿归老嶂,风急波翻雪。

乾坤未歇,地灵尚有人杰。

堪嗟飘泊孤舟,河倾斗落,客梦催明发。

南浦闲云连草树,回首旌旗明灭。

三十年来,十年一过,空有星星发。

夜深愁听,清笳吹寒月。

吾宗出西蜀,托迹庐阜岑。

恭礼清虚尊,相与道义深。

别时白日长。

忽兹秋云阴。

永怀一笑粲,水云劳我心。

天意然乎否。

待相携、风烟五亩,招邀迂叟。

屋上青山花木野,尽可两朋三友。

笑老子、只堪棋酒。

似恁疏顽何为者,向人前、不解高叉手。

宁学圃,种菘韭。

春猿秋鹤皆依旧。

怪吾今,鬓已成丝,胆还如斗。

谁与庐山麾之去,尔辈何留之有。

黯离绪、暮江搔首。

非我督邮犹束带,这一归、更落渊明后。

君试问,长亭柳。

美人歌舞竞湖中。

秋镜簇春红。

载酒船来,洗花雨过,清似水晶宫。

御罗单扇题新字,争看蕺山翁。

石上棋残,松边曲破,策马入樵风。

庐山之下仙佛之庐,多公题扁,予熟其体矣。

而今见其帖,大抵小则遒而大则婉。

岂所施有异,而笔法亦随以变。

遒而不流于介,婉而不失其健,予犹愧乎知书之浅。

猗若人兮深衣,万锺不为泰兮一箪而遁肥。

溪之清兮不受淄,月离离兮风披披。

芙蓉兮涉采,欲淡兮心夷。

驾言兮何之,羲文兮与归。

一风失前期,十日不相见。

君帆一何驶,去若乘风箭。

我舟一何迟,出没蔽葭?。

瓮中有白糟,床上有黄卷。

妻孥不足共,思子但长叹。

池阳重相遇,抚手成一粲。

先行复草草,回首空眷眷。

人生类如此,迟速亦何算。

一见诚偶然,四海良独远。

相期庐山阴,把臂上云巘。

春山青,春水绿。

草葺葺,花簇簇。

若能丧尽目前机,便见庐山真面目。

见君风尘里,意出风尘外。

自有沧洲期,含情十馀载。

深居凤城曲,日预龙华会。

果得僧家缘,能遗俗人态。

一身今已适,万物知何爱。

悟法电已空,看心水无碍。

且将穷妙理,兼欲寻胜概。

何独谢客游,当为远公辈。

放舟驰楚郭,负杖辞秦塞。

目送南飞云,令人想吴会。

遥思旧游处,仿佛疑相对。

夜火金陵城,春烟石头濑。

沧波极天末,万里明如带。

一片孤客帆,飘然向青霭。

楚天合江气,云色常霮zw.隐见湖中山,相连数州内。

君行意可得,全与时人背。

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莼菜。

顾予尚羁束,何幸承眄睐。

素愿徒自勤,清机本难逮。

累幸忝宾荐,末路逢沙汰。

濩落名不成,裴回意空大。

逢时虽贵达,守道甘易退。

逆旅乡梦频,春风客心碎。

别君日已远,离念无明晦。

予亦返柴荆,山田事耕耒。

安装闻难及庐山老,晚见丧归南海翁。

犹被卹章虽弗逮,竟成全节略相同。

事惟有死仲连子,貌乃如生颜鲁公。

不尽哀荣千载下,爽鸠墟垅几秋风。

慈溪先生擅天章,胸中奎壁躔诸郎。

君生坐后秀愈卓,骨骼昂昂气扬扬。

黄金满籯父训重,青简插架家传光。

九经本也末百氏,一目谁如我百行。

木根盘龙干必异,要须培植为栋梁。

宝气贯虹玉必粹,亦在磨琢成圭璋。

第方靴笠争径捷,难把章掖入时妆。

即不必效阮籍哭,亦不必学接舆狂。

仰天俯地道固在,往古来今人漫忙。

安居茅茨即台阁,隽永藜藿胜膏粱。

大蓬山下远尘境,晴岚暖翠松竹房。

小鉴湖中落天镜,明月清风芰荷裳。

内可以存养性情之正,外可以舒畅诗书之香。

上可以奉萱庭寿康之庆,下可以遂棣华和乐之常。

立我之大无愧怍,敬天之命为行藏。

不然荆璞轻自售,恐如梅实酸谁尝。

君不见苏老泉,年二十七始自强。

渟涵满腹抑不发,直待知我逢欧阳。

又不见徐仲车,力学笃孝母在堂。

大贤刮目他日事,自有了翁争道乡。

先师紫阳翁,雅爱穷幽微。

前贤有遗迹,所至皆发挥。

千古庐山高,白鹿遇亦希。

何人实经始,必藏启天机。

临流勘书台,隐然钓鱼矶。

圣朝始加贲,泉石生光辉。

榛莽百年中,潜长虎豹威。

衣冠固不论,樵牧亦寥稀。

今昔有显晦,山川无是非。

先生适冲生,按图重嘘。

斩荆得遗址,涧绕山合围攻。

买田敞堂塾,岂将终遁反。

学子共棲集,相与咏而归。

继圣讲绝学,咳唾落珠玑。

此理忽森著,鱼鸢真跃飞。

小子恨晚遇,讲席吊及依。

升堂拜遗像,泫然涕沾衣。

幸今主盟人,高识可与几。

光风霁月意,端欲贤圣希。

时来一讲订,诸生佩弦韦。

超然此会意,规范喜无违。

徘徊不忍去,暮宿留山扉。

因极昔游处,恍如身泗沂。

矧复洞中友,进步方騑騑。

永矢忘世味,来食此山薇。

君不见钱塘西湖三贤堂,林苏宋人白傅唐。

三贤生本不相识,死乃异代同烝尝。

又不见吴江垂虹三高祠,鸱夷一舸浮西施。

天随陆子玄真子,求志逃名非一时。

何似庐山东林三大老,生偶同时不同道。

道若不同同中心,香炉峰下足幽讨。

雁门法师禅非禅,虎溪道士仙非仙。

栗里先生醉非醉,三方寸地通一天。

妥灵犹想当时笑,鼎立宇宙胆相照。

借问此笑笑者何,别有丹青不传妙。

述明弃官归东林,玉帝降敕荣冠簪。

羽衣似与儒释异,所不异者胸中心。

我谓不须较同异,亦勿强求笑中意。

天下至今知几晋法当忘言,祖述渊明醉还醉。

三年杜门,莫适往还。

幽人衲僧,相对忘言。

饮之一杯,失笑欣然。

我来颍川,如游庐山。

莫将西子比西湖。

千古一陶朱。

生怕在楼居。

也用着风帆短蒲。

银瓶索酒,并刀斫脍,船背锦模糊。

堤上早传呼。

那个是烟波钓徒。

学如刘子政,不使校书天禄阁。

文如李太白,不使待诏金銮殿。

倚楼终日看庐山,赢得虚名闻九县。

才忌太高,心忌太清。

平平稳稳,为公为卿。

骐骥可羁,乃归帝闲。

麟凤莫驯,为瑞人间。

人间为瑞徒能好,骐骥可羁终远到。

岁寒心事几人知,手把梅花供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