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译文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注释

①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②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③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④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⑤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赏析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当年十月,宰相房琯上疏唐肃宗,自请带兵收复两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房琯“高谈有余而不切事”,用兵以春秋车战之法,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此诗题注:“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秦水别陇首。

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

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

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

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

(柘一作结)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

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

恻怆何时平。

枯木岩前,道人不顾。

尘劳界内,衲子兴悲。

恋著玄关,全亏大用。

灰身灭智,岂是良图。

裂破面门,救诸苦趣。

为祥为瑞,今正是时。

捞龙趁凤男儿事,浅种深耕效仰山。

道赫梧宫,悲盈蒿里。

爰赐徽烈,载敷嘉祀。

享洽四时,规陈二簋。

灵应昭格,神其戾止。

敬礼补陀,岩下水边。

十方三世,无不现前。

愿我亦证,空觉极圆。

处处悲救,火中生莲。

打破剑门关,未死先辞世。

书偈自涂糊,白把骊珠碎。

口款细供通,自首原其罪。

木人歌舞石人悲。

声遏行云,雁序分,影落千峰外。

风入我室兮,霜入我衣。

言不敢发兮,声不敢悲。

惟皇考有训兮,余罪之归。

余心耿耿兮,其知者为谁。

小春霜刃,大家雪机。

一堂禅侣,三世节制。

时光可惜,岁花不留。

自晨至暮,吃饭饮茶。

道者一个,无得禅心。

从生至老,著衣谈笑。

道流半个,莫知自心。

徒劳念情,不识玄旨,苦哉悲矣。

贫道孤老,走年难击。

谨劝云众,一生归信。

客怀元自恶,非是为秋悲。

一别又三载,百年能几时。

音书无雁时。

音书无雁寄,心事有鸥知。

遥想菊坡菊,西风香满篱。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新罗日午打三更,回首面南看北斗。

堪悲堪笑,黄面禅和到处行脚,只管将鼻孔东边嗅西边嗅。

自己鼻尖上有一点粪,十个五双因甚不觉臭。

我生无所嗜,唯嗜酒与诗。

一日舍此心肠悲,名存贵大不辄思。

甑空釜冷不俛眉,妻孥冻饥数恚之。

但自吟醉与世违,此外万事皆莫知。

王公谒请众去早,既愈懒身到迟。

日高倦仆颜色沮,况骑瘦马雨耳垂。

厌此劳苦不喜出,唯有文字时能为。

诸公尚恐竭智虑,勤勤劝饮莫我卑。

再拜受公言。

窃意公矫时。

只爱诗,谓余痴。

昨日因何喜,今朝为甚悲。

喜他向道慕希夷。

悲则因他,华丽不相宜。

既欲搜玄妙,须当做乞儿。

蓬头垢面嘴累垂。

意静心清,便是上天梯。

耳门圆照,日月两间。

悲原洪深,衣被四海。

方便智慧,靡不圆融。

见闻觉知,无能障碍。

人间天上独优游,是则名为观自在。

是句亦划,非句亦划。

德山焚疏钞,临济烧禅板。

堪悲堪笑,一对无孔铁鎚,驴年梦见正法眼。

马悲仙仗过,雁入海门斜。

北风高兮岁律将残,望东陇兮目断旌丹。

有美君子兮擥众芳而自饰,直哉惟清兮不亢不激。

郁十五年之朝望兮,仅彯缨於列院。

参幙府以自诡兮,乃劬劬而忘倦。

宜表世而厉俗兮,曷止於斯。

灵辰不留兮,祖奠载期。

薤歌之一章兮,孰不孔悲。

烟曀越嶂深。

箭迅楚江急。

空抱琴中悲。

徒望近关泣。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

能智又能悲。

世变无情风挟雨。

长夜漫漫,何日开晴午。

白发萧疏惊岁序。

儿嬉漫说重重午。

粒啄偷生如抟黍。

过计何须,负郭多南亩。

曾著宫衣沾雨露。

如今掩袂悲湘浦。

三分春色,更消得风雨,几番零落。

年少不来春老去,空负省薇阶药。

燕子飞忙,杜鹃啼杀,总为谁悲乐。

临春结绮,旧家何处楼阁。

一任年去年来,怅歌阑舞断,尘生帘幕。

千古雷塘浑一梦,人世到头俱错。

百岁心期,一春光景,付与闲杯酌。

青蛇犹在,莫教雷雨飞却。

靡靡即长路。

戚戚抱遥悲。

悲遥但自弭。

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

去去情弥迟。

昨发浦阳汭。

今宿浙江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