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mèng dōng shí jùn liáng jiā zĭ,xuè zuò chén táo zé zhōng shuĭ。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yĕ kuàng tiān qīng wú zhàn shēng,sì wàn yì jūn tóng rì sĭ。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qún hú guī lái xuè xĭ jiàn,réng chàng hú gē yĭn dōu shì。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dōu rén huí miàn xiàng bĕi tí,rì yè gèng wàng guān jūn zhì。

译文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注释

①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②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③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④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⑤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赏析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当年十月,宰相房琯上疏唐肃宗,自请带兵收复两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房琯“高谈有余而不切事”,用兵以春秋车战之法,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此诗题注:“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宇宙一杯酒,暝色倚重湖。

青山杳杳何处,烟水泻愁予。

别岸风涛喷薄,半夜鱼龙悲啸,能撼我诗无。

李白醉不醒,唤起问何如。

是耶非,天莽苍,雪模糊。

苍颜白发如此,空复笑今吾。

寄语鹭朋鸥侣,好在风飧水宿,底处不烟芜。

吾亦从此逝,从我者谁欤。

桂树兮团栾,篱菊兮可采。

石磊磊兮沿荔,雁嗷嗷兮离叆。

人心悽兮易凉,时令迁兮谁縡。

揽古昔兮自怅,视彭殇兮何待。

吁嗟秋兮,不以悲而能轻,不以愁而为怠。

若得意兮骚者,酒淋骚兮如海。

海门一夜波涛恶,玉麟攧折黄金角。

鱼龙虾蟹尽潜踪,大悲千手难摸索。

木马悲嘶,石人泪落。

周穆八荒意。

汉皇万乘尊。

淫乐心不极。

雄豪安足论。

西海宴王母。

北宫邀上元。

瑶水闻遗歌。

玉杯竟空言。

灵迹成蔓草。

徒悲千载魂。

饮量平常发兴偏。

留连光景惜欢缘。

悲慨慷人争和,醉墨淋漓自笑颠。

麟阁画,祖生鞭。

拍浮多负酒家钱。

老来事事消磨尽,只有尊前似少年

双崖若争妍,秀色日相射。

游人夸水东,挥榜渡清泻。

潺潺溪边风,五月自潇洒。

中流望南北,河汉自天下。

嗟予水乡客,尘土困蹈藉。

江湖久怀归,无地税征驾。

临流动长想,照影久悲咤。

沧洲倘有归。

功业付高谢。

皇之车兮,仆夫驰之。

皇之舆兮,仆夫乘之。

沉沉广宇兮,燕雀安之。

晨羞夕膳,谁其眎之。

亲不我思兮,我宁不悲。

皑皑繁霜,儿则履之。

父兮母兮,儿知儿非。

芒鞋着层丘,甘若卧华屋。

了然非梦觉,似是前境熟。

行行上青冥。

下视八荒促。

回溪绾文练,叠障环群玉,厨烟起城隅,远借晴林绿。

恍疑坐虚堂,淡墨写缣幅。

缅怀季与刘,静躁等臧谷。

身名千载后,岩影空贵躅。

霜林木叶下,悲籁喧寒谷。

我如凌风翰,不受世网束。

团浦白毡帐,清夜倘可卜。

更随孤月来,一洗昏衢目。

秦水别陇首。

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

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

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

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

(柘一作结)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

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

恻怆何时平。

一亭亦直寄,作者知为谁。

结薜开户牖,柱桂辛一夷楣。

百年此宴乐,常恐生忧悲。

天地一传舍,过客安可羁。

唐肆欲求马,万事隙決驹。

白云亭上山,流水亭下池。

夜半抚朱绳,美人生白髭。

九年面壁,有理难伸。

三日耳聋,无辞可措。

堪悲堪笑,自昔自今。

尽道以心传心,一向将错就错。

年代深远,疑案难稽。

既然呷汁罪同,合与一状领过。

二月初五,群花竞吐。

或逞夭红,或夸雅素。

月下精神,风前态度,明明祖意无回互。

堪悲堪笑老灵云,错认桃花作眼睛,至今犹自不惺惺。

风入我室兮,霜入我衣。

言不敢发兮,声不敢悲。

惟皇考有训兮,余罪之归。

余心耿耿兮,其知者为谁。

小春霜刃,大家雪机。

一堂禅侣,三世节制。

时光可惜,岁花不留。

自晨至暮,吃饭饮茶。

道者一个,无得禅心。

从生至老,著衣谈笑。

道流半个,莫知自心。

徒劳念情,不识玄旨,苦哉悲矣。

贫道孤老,走年难击。

谨劝云众,一生归信。

敬礼补陀,岩下水边。

十方三世,无不现前。

愿我亦证,空觉极圆。

处处悲救,火中生莲。

梅花先腊开香雪,魁信已随春漏泄。

送君联骑入天京,不作人间儿女别。

锦江俊秀皆朋俦,其间偏善胡与刘。

胸襟巧蟠锦绣段,文采互照珊瑚钩。

采芹宫里群游戏,文字颉颃春燕翅。

西湖万柳娇春风,相期同缓看花辔。

棘闱风动桂香秋,一驽那输双骅骝。

我悲日色谩迷眼,君喜朱衣皆点头。

青天一界蟾宫路,只要朋侪先着步。

祝君猛去作为龙,行继延平跃云雾。

君不见苏易山简,不事探花与榜眼,明番状元未为晚。

姑恶姑不恶,人言姑恶人岂知,为姑作妇百不辞。

妇在姑尚右,妇死姑方悲。

恐伤姑意不敢违,化作异物鸣无时。

姑不恶,姑不恶,怨姑还当被姑责。

但愿生身复作妇,死别不如生见乐。

楚巫醉兮君不留,春风起兮木兰舟。

弭余楫兮饮君酒,君既不顾兮驾龙以出游。

凌九江兮勒沧海,万龙舞兮百灵会。

君孔乐兮我思君,望君故居兮其上片云。

水沦沦兮石碌碌,空祠草长兮风雨入君屋。

山中春兮鸟鸣悲,明月皎皎兮中夜来。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

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

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余悲。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

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

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筋还垂。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新罗日午打三更,回首面南看北斗。

堪悲堪笑,黄面禅和到处行脚,只管将鼻孔东边嗅西边嗅。

自己鼻尖上有一点粪,十个五双因甚不觉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