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mèng dōng shí jùn liáng jiā zĭ,xuè zuò chén táo zé zhōng shuĭ。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yĕ kuàng tiān qīng wú zhàn shēng,sì wàn yì jūn tóng rì sĭ。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qún hú guī lái xuè xĭ jiàn,réng chàng hú gē yĭn dōu shì。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dōu rén huí miàn xiàng bĕi tí,rì yè gèng wàng guān jūn zhì。

译文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注释

①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②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③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④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⑤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赏析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冬。当年十月,宰相房琯上疏唐肃宗,自请带兵收复两京。十月二十一日,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房琯“高谈有余而不切事”,用兵以春秋车战之法,结果唐军大败,死伤四万余人。此诗题注:“陈涛斜,在咸阳县,一名陈陶泽。至德元年十月,房琯与安守忠战,败绩于此。”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非常惨烈。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目睹叛军的骄纵残暴,有感于陈陶之败的惨烈而作此诗。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枯木岩前,道人不顾。

尘劳界内,衲子兴悲。

恋著玄关,全亏大用。

灰身灭智,岂是良图。

裂破面门,救诸苦趣。

为祥为瑞,今正是时。

捞龙趁凤男儿事,浅种深耕效仰山。

夕簟既清,瓶水既寒。

浩歌临风,忧来多端。

悬崖而栖,瞽以为安。

菅茅在门,蒙以为兰。

黍稷弗膳,腐鲍是餐。

干将挂壁,敝履加冠。

宛其悲矣,能不永叹。

人生百岁诚稀少。

此事任谁明晓。

相见但开口笑。

管甚闲悲恼。

四时风月寻常好。

放下心肠便了。

虽是身难恒少。

到底须迟老。

马悲仙仗过,雁入海门斜。

耳门圆照,日月两间。

悲原洪深,衣被四海。

方便智慧,靡不圆融。

见闻觉知,无能障碍。

人间天上独优游,是则名为观自在。

况复淹旅泊,情多秋亦悲。

寒云欲垂野,疏叶不藏梨。

断梗逐流水,归禽投好枝,徘徊古原上,应有夕阳知。

悲翠列成千嶂碧,琉璃泻出两溪寒。

咄这维摩老,悲生空懊恼。

卧疾毗耶离,全身太枯槁。

七佛祖师来,一室且频扫。

请问不二门,当时便靠倒。

不靠倒,金毛师子无处讨。

敬礼补陀,岩下水边。

十方三世,无不现前。

愿我亦证,空觉极圆。

处处悲救,火中生莲。

浩浩尘中,善能垂手。

悲智冥符,古今希有。

深入总持门,气宇冲斗牛。

目连鶖子,攒眉妙德,空生缄口。

一句无私,扫际窠臼。

世变无情风挟雨。

长夜漫漫,何日开晴午。

白发萧疏惊岁序。

儿嬉漫说重重午。

粒啄偷生如抟黍。

过计何须,负郭多南亩。

曾著宫衣沾雨露。

如今掩袂悲湘浦。

昨日因何喜,今朝为甚悲。

喜他向道慕希夷。

悲则因他,华丽不相宜。

既欲搜玄妙,须当做乞儿。

蓬头垢面嘴累垂。

意静心清,便是上天梯。

靡靡即长路。

戚戚抱遥悲。

悲遥但自弭。

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

去去情弥迟。

昨发浦阳汭。

今宿浙江湄。

九十时。

日告耽瘁月告衰。

形体虽是志意非。

言多谬误心多悲。

子孙朝拜或问谁。

指景玩日虑安危。

感念平生泪交挥。

余龄垂八十,虽惫犹强饭,正如老病马,风沙时一喷。

玉关眇何许,道里何啻万。

目中堠历历,欲进不能寸。

矫首望秋空,徒羡霜鹘健。

薶骨亦何悲,吾非麒麟楦!

子期闻磬,觉有深悲。

召而问诸,母子仳离。

杀人者死,父怨匪追。

母输官酿,三年于斯。

量所以赎,贫莫为赀。

身又公役,曷遂我私。

悠悠长夜,痛结肝脾。

心固非臂,臂非木椎。

悲存乎心,木石应之。

奈何一气,形隔而亏。

忿生衷隐,渐至交夷。

有亲靡孝,有子弗慈。

招谗维本,召弑实基。

明明恩纪,忍底沦澌。

侧闻是事,如何弗思。

季子让一国,视之敝屣然。

宁当宝一剑,不为徐君悬。

徐君虽亡骨未朽,剑挂坟前白杨柳。

君知不知不足悲,我心许君终不移。

秋风悲,梧桐知不知。

渴虹挟雨吸河汉,嘹嘹数雁天四垂。

雁急不成字,远向潇湘飞。

铜盘露下夜如水,宋玉新自巫山归。

打破剑门关,未死先辞世。

书偈自涂糊,白把骊珠碎。

口款细供通,自首原其罪。

木人歌舞石人悲。

声遏行云,雁序分,影落千峰外。

我生无所嗜,唯嗜酒与诗。

一日舍此心肠悲,名存贵大不辄思。

甑空釜冷不俛眉,妻孥冻饥数恚之。

但自吟醉与世违,此外万事皆莫知。

王公谒请众去早,既愈懒身到迟。

日高倦仆颜色沮,况骑瘦马雨耳垂。

厌此劳苦不喜出,唯有文字时能为。

诸公尚恐竭智虑,勤勤劝饮莫我卑。

再拜受公言。

窃意公矫时。

只爱诗,谓余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