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山中寄友人

乱云堆里结茅庐,已共红尘迹渐疏。luàn yún duī lĭ jiē máo lú,yĭ gòng hóng chén jì jiàn shū。

莫问野人生计事,窗前流水枕前书。mò wèn yĕ rén shēng jì shì,chuāng qián liú shuĭ zhĕn qián shū。

诗人简介

李九龄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进士第三名。一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尝为蓬州蓬池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 46篇诗文

诗文推荐

长思仙。

长思仙。

思忆长春子最贤。

何时得面圆。

展花笺。

展花笺。

写就清吟三两篇。

专凭鸾鹤传。

微官同侍苍龙阙,直谏偏推白马生。

(《寄李补阙》,出《诗式》)。

莫忘九疑山上侣。

住在山中,白石清泉处。

好与长年沾雨露。

灵根下遣蟠虬护。

青青九节长如许。

早晚成花,教见薰风度。

十二节添须记取。

千年一节从头数。

春入番江雨。

满湖山、莺啼燕语,前歌后舞。

闻道行骢行且止,却听谯楼更鼓。

正未卜、阴晴同否。

老子胸中高小范,这精神、堪更开封府。

新治足,旧民苦。

扁舟浩荡乘风去。

看莱衣、思贤堂上,寿觞朝举。

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

又过了、午年端午。

采采菖蒲三三节,寄我公、矫矫扶天路。

重归衮,到相圃。

月到梢头十倍明,风来叶底百分清。

尽言直节无人会岁,脕君年太瘦生。

田彼黍矣,几不螽蝝。

我人之耕,而不谋年。

唯其不谋年,是用卒食于田。

我策我马将安求,人之悠悠谁适谋,言东之游。

田彼黍矣,则食於秋。

我人之耕,载芟载薅。

岂不惮劳,将食无攸。

泣珠泉客通关市,种玉仙翁寄版图。

(曹名顶南通人明嘉靖间御倭寇战死)四百年间话战功,堂堂身手几人同。

一亭留溅哀时泪,国命如丝系鬼雄。

霓裳弄月。

冰肌不受人间热。

分明密露枝枝结。

碧树珊瑚,容易与君折。

玉环旧事谁能说。

迢迢驿路香风彻。

故人莫恨东南别。

不寄梅花,千里寄红雪。

满卷玲珑实碎金,展开无不称人心。

晓眉歌得白居易,貌卓{两字左均加兀}卢郎更敢寻。

英英二徐,名德之雏。

早从烂柯,知所步趋。

南陔子职,夙夜尽劬。

九日黄花,采采盈裾。

请寿堂萱,大年方壶。

庞眉发鹤,重锦轩鱼。

母诏子前,问学勉诸。

参匪直养,心传泗洙。

诚身悦亲,授伋著书。

子日懋哉,益厉厥初。

荣多遗母,文绣不如。

戏舞樽前,母为笑娱。

我寄四言,俾陈座隅。

道同曾未毫端,相别相逢会者难。

偶此又蒙清照及,松风桂月袭人寒。

湖上寻山四客同,流馨丛桂夕阳中。

倦游已是经时别,活国终怜造物穷。

寒杂啼号缠社鼓,醉扶童竖钓溪风。

作邻居士存吟侣,两地骑驴摘小红。

(君与仁先余与阿兄宗武皆邻居)

多生曾结短檠,埋没书蟫不记年。

左郁右邻窥奥藏,南浯北峄问奇镌。

更饶曼倩三冬学,未抵天龙一指禅。

丝尽茧成终有日,与公同作老蚕眠。

吾衰长愧接舆狂,忙里何心领燕香。

尘土簿书憎铁研,水云蓑笠傲金章。

论文无伴法孤起,访旧有情书数行。

何日却同湖上醉,露帏宵幄为君张!

缕金翠羽。

妆成才见眉妩。

倦倚绣帘,看舞风絮。

愁几许。

寄凤丝雁柱。

春将暮。

向层城苑路。

钿车似水,时时花径相遇。

旧游伴侣。

还到曾来处。

门掩风和雨。

梁间燕语。

问那人在否。

潋潋桂华满,摇落楚江秋。

去年今夜,相望千里一扁舟。

满目都门风露。

离别凄凉几度。

霜雪渐盈头。

山水最佳处,常恨不同游。

少年约,谈笑事,取封侯。

田园归晚,休问适不用吾谋。

身外功名何处。

屈指如今老去。

无梦到金瓯。

剩买五湖月,吹笛下沧洲。

路傍纷纷送者谁,相顾泪下如绠縻。

妻牵郎衣留不得,儿抱斧颈尤可悲。

寄声征夫且止泪,矫情勿为识者窥。

国贫端坐养士耳,汝曹衣廪民血髓。

边头战士寒堕指,霜风猎猎阵云起,湓城善地亦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