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máo yán dī xiăo,xī shàng qīng qīng căo。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zuì lĭ wú yīn xiāng mèi hăo,bái fà shuí jiā wēng ă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dà ér chú dòu xī dōng,zhōng ér zhèng zhī jī lŏng。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zuì xĭ xiăo ér wú lài ,xī tóu wò bāo lián péng。

(亡 通:无)( tōng:wú)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

⑴清平乐(yuè):词牌名。村居:题目

⑵茅檐:茅屋的屋檐。

⑶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⑷翁媪(ǎo):老翁、老妇。

⑸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⑹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⑺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⑻卧:趴。

赏析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刘熙载说 ,“词要清新”,“澹语要有味”(《艺概·词曲概》)。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语清新”、诗情画意的特点。它表现在描写手法、结构和构思三个方面。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 ,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春秋时代属于吴国。“媪”,是对老年妇女的代称。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占铺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这几句虽然极为通俗易懂,但却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儿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的那种天真活泼的神情状貌,饶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古今一绝!“无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卧”字的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所谓一字千金,即是说使用一字,恰到好处,比坐、躺、趴等用的更妙,就更能给全句或全词增辉。这里的“卧”字正是如此。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 ,“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在写人方面,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清新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构思巧妙、新颖,色彩协和、鲜明,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 、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 ,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 ,因而会更加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在远离抗金前线的村庄,这种和平宁静的生活,也是存在的,此作并非是作者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天先天後。

真土藏灵秀。

妙用自然循火候。

节节薰烝教透。

不分龙麝檀沈。

都能入鼻通心。

待得烟消息住,浑身变见真金。

云烟草树。

山北山南雨。

溪上行人相背去。

惟有啼鸦一处。

门前万斛春寒。

梅花可煞摧残。

使我长忘酒易,要君不作诗难。

深深花院。

雨虐风饕遍。

只欠画屏并羽扇。

谁领略春风面。

愁须诗酒相禁。

少陵底事慵吟。

不是为梅牵兴,怕渠恼乱春心。

||

相亲相望。

两个哦诗状。

坐即堆*行旷荡。

怎着麒麟阁上。

风岩水穴云庵。

非君与我谁探。

好兴最难忘处,半山斜日浓岚。

香团娇小。

拍拍春铄和。

一树铅华春事了。

消甚珠围翠绕。

生经闹簇枯枝。

只愁吹破胭脂。

说与东风知道,杏花不看开时。

百花开后。

一朵疑堆绣。

绝色年年常似旧。

因甚不随春瘦。

脂痕淡约蜂黄。

可怜独倚新妆。

太白醉游何处,定应忘了沈香。

功名休望。

且看龙钟状。

身是龙钟心坦荡。

大吉宜称上上。

如今已结幽庵。

溪山好处须探。

料得山风知我,隔林吹下飞岚。

娟娟月满。

冉冉梅花暖。

春意初长寒力浅。

渐拟芳菲满眼。

当时吉梦重重。

间生天子三公。

付与人间桃李,年年管领春风。

春前别後。

常是双眉皱。

生怕莺声催残漏。

梦破闲衾堆绣。

又还玉露金风。

秋声先到房栊。

川上不传尺素,云间犹望飞鸿。

楚梅娇小。

好是霜天晓。

宿酒恼人香暗绕。

浸影碧波池沼。

生成素淡芳容。

不须抹黛匀红。

准拟成阴结子,莫教枉费春工。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知行。

有留人意。

拂叶攀花无限思。

露湿浓香满袂。

别来过了秋光。

翠帘昨夜新霜。

多少月宫闲地,姮娥与借余芳。

”因赋一首幽花无外。

心与芗林会。

绿发相看今老矣。

不作浅俗气味。

露叶々生光。

风梢泛泛飘香。

称意中秋开了,余情犹及重阳。

晨辉初转。

拜舞金銮殿。

想见对敭符睿春,天语丁宁见晚。

雍容玉笋班聊,功名早上凌烟。

金鼎刀圭莫惜,愿随鸡犬升仙。

沈思暗记。

几许无凭事。

菊靥开残秋少味。

闲却画阑风意。

梦云归处难寻。

微凉暗入香襟。

犹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云峰咫尺。

竹静芭蕉静。

鹤绕苍苔行又立。

不见高堂素壁。

簿书*骑匆匆。

暂时留住衰翁。

一片归心难画,野亭绣水秋风。

天潢佳气。

锺作人间瑞。

坐对满堂珠玉贵。

此日还当周晬。

手持金印金戈。

知他壮志如何。

将相终须大用,姓名早掇巍科。

清樽泛菊。

共剪西窗烛。

一抹朱弦新按曲。

更遣歌喉细逐。

明朝匹马西风。

黄云衰草重重。

试问剑歌悲壮,何如玉指轻拢。

人间喘汗。

无计翻银汉。

有个至人来震旦。

宴坐补陀岩畔。

吾闻福寿难量。

待看海底生桑。

乞取净瓶一滴,普教大地清凉。

可怜娇小。

掌上承恩早。

把镜不知人易老。

欲占朱颜长好。

画堂秋月佳期。

藏钩赌酒归迟。

红烛泪前低语,绿笺花里新词。

谁分天种。

来上花鬘供。

绿叶素云姿雅重。

那得愁心频捧。

他花自是无工。

不关香淡香浓。

才问为谁含笑,盈盈靴面_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