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chūn fēng huā căo xiāng。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ní róng fēi yàn zĭ,shā nuăn shuì yuān yāng。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赏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云澹飞江卑晚,飞香到短蓬。

望穷浑不见,恨满白蘋风。

崖石列砑,江涨所漱出。

豁如无齿口,轩笑不得合。

满船买了洞庭柑,雪色新裁白紵衫。

唤得姬同一醉,春风相送过江南。

村落寻花特地无,有花亦自只愁予,不如卧听春山雨,一阵繁声一阵疏。

兀坐长吟五十诗,怪来几案夜生辉,胸中锦段明如许,羞得吴娃懒上机。

人生贵得友,胜已我所求。

牛奶寻穷怪珍,逢此荆山璆虚怀略辈行,倾盖均交游。

许赓清绝句,每叹风雅俦。

中年畏作别,握手如隐忧。

尺素烦警策,慰我思悠悠。

逢危无策愧时才,怀抱何曾得好开。

衮衮捷书一不断。

活人基本要深培。

盘水平生谨自持,苦为痎病费医治,一秋偏识端居味,余事何妨读杜诗。

闲卧独吟,无人酬和,聊假身心相戏往复,偶成三章。

风月堂中倾国姝,别来风骨清臞。

良宵梦里殷勤说,玉兔还能捣药无。

牂牁何处莫穷源,万折千矶剧迅奔。

寸寸上来良亦苦,不知断支出秘番魂。

同舟白衣人,雪色何々。

忽有飞来者,方知是鹭群。

南寺千佛阁古邑居民半海涛,师来构筑便能高。

千金用尽身无事,坐看香烟绕白毫。

北寺悟空禅师塔(名齐安,宣宗微时,师知其非凡人。

)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

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

塔前古桧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恭。

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

僧爽白鸡(养二十余年,常立坐侧听经。

)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还须却置莲花漏,老怯风霜恐不鸣。

忆抛印绶辞吴郡,衰病当时已有余。

今日贺君兼自喜,八回看换旧铜鱼。

[予自罢苏州及兹,换八刺史也。

]馆娃宫深春日长,乌鹊桥高秋夜凉。

[馆娃宫,今灵岩寺也。

乌鹊桥在苏州南门。

]风月不知人世变,奉君直似奉吴王。

夬公说法通新旧,汪叟剧谭骋古今。

入世莫尊小乘佛,论才恸惜老成心。

(存为寿春孙少侯,殁为徽郡汪仲尹先生)

东阁郎君己贰卿,斡回严冷作和平,专人昔暴于家靼,太傅今贤似父兄。

其一: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辞好曾闻喻色丝。

那知妙处本天姿。

若穷句法源流远,曾见梅山唱和诗。

唐朝进士,今日神仙。

足蹑紫雾,却返洞天。

同事空王岁月深,相思还寄定中吟。

遥知清静中和化,只用金刚三昧心。

[予早岁与钱君同习读《金刚三昧经》,故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