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

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⑴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⑵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⑶闻说:听说。

⑷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⑸缘:因为。

赏析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平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76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掉发睦州,脱赚灵树。

赤体露金风,清波无透路。

阿师脚跛不能行,休对乾峰南岳去。

皎皎而月澄,岭上之孤松。

凄凄而风渡,半夜之空中。

深深也妙诀,自坐少林之峰。

了了也真气,元居虚谷之功。

黄梅夜半,鸡足峰前。

承虚接响,互相热瞒。

一峰狮子吼,十二子相随。

语燕飞来绕画梁。

五峰家风,南北西东。

要用便用,以橛钉空。

克期取证,功行已圆。

湖南潭北,一月在天。

五峰深处,万象皎然。

相见不须抚背,痛与肋下三拳,制风制颠。

千五百人善知识,不念吾宗正岑寂。

五峰趯倒浪翻空,大地山河俱失色。

金风体露,叶落归根,只堪惆怅不堪陈。

识得心,山岳沉。

握金成土,握土成金。

脚后脚前,见成行货。

少室峰前,交点不过。

秉太阿剑,立太平基。

卷旗青海尾,奏凯乱峰西。

弟应兄呼成活业,汝携锄去我扶犁。

云容忽变千峰险,草色相沿百带长。

唯有廪峰居第五,山前尽是宰臣家。

野缆闲移石笋江。

旁人争看老眉庞。

铺月席,展风窗。

飞来何处白鸥双。

白头住世我无日,破衲出家师妙年。

衮绣门犹自妄,瓶盂踪迹不离禅。

鸡催晓月人奔渡,雁唤西风叶满船。

梦境相逢便相别,万峰秋色正磨天。

雨过五峰,云横玉几。

日面月面,只这便是。

道是佛鉴,舌拄梵天。

道非佛鉴,眉毛拖地。

更言两对君王,三奉诏旨。

看来元是阴平界上雍师波,谁不识你。

萧萧洒洒,有取有舍。

藞藞苴苴,无真无假。

客来须看,贼来须打。

一条竹蓖,天上天下。

背触当锋,任人酬价。

咄哉村僧,少说大话。

龟年收取挂高,从他赞叹从他骂。

遗偈传诸国,留真在一峰。

我手何似佛手,合掌面南看北斗。

兔推明月上千峰,引得寒山开笑口。

尘尘三昧,彼彼不外。

千峰向岳,百川赴海。

更无一法不如来,只个堂堂观自在。

大觉无心,九峰饶舌。

较短量长,家私漏洩。

引惹平人入祸门,金刚脑后抽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