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早行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赏析

前四句写早行所感。起早赶路,诗人没有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而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走过了数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未听见鸡鸣。“林下带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足见其赶路之早。“叶飞时忽惊”,是对上一句诗的承接和申述,进一步强调出“早行”来。“林下”和“叶飞”互文,只有在林下路过,才会被落叶所惊醒。这就把行旅者早行时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第五、六句是诗人通过自己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孤鹤”与其说是真实之景,还不如说是作者的自况。诗人的心绪不宁、心神不定,不言而喻。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至此,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写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为。“僮仆休辞险”,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回答说“时平路复平”,当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结尾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作为晚唐的一位诗人,杜牧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诗人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563篇诗文

诗文推荐

残朱犹暧暧。

余粉尚霏霏。

昨宵何处宿。

今晨拂露归。

残雪西郊路,依稀已似春。

初程何必远,相识况如亲。

久远交宜淡,沉绵饮戒醇。

故辞情话龙,拟便稳眠身。

贩旅骈荒店,蛮音酗近邻。

霰穿疏瓦乱,风掠破巾频。

倦马喷醒嚏。

顽鸡绝冻呻。

谩夸为客惯,却忆在家贫。

老妪言堪取,诸即意勿嗔。

近来军过后,少有早行人。

旦登荆山头。

崎岖道难游。

早行犯霜露。

苔滑不可留。

极眺入云表。

穷目尽帝州。

方都列万室。

层城带高楼。

奕奕朱轩驰。

纷纷缟衣流。

日氛映山浦。

暄雾逐风收。

花木乱平原。

桑柘盈平畴。

攀条弄紫茎。

藉露折芳柔。

遇物虽成趣。

念者不解忧。

且共倾春酒。

长歌登山丘。

旅枕生寒夜惨凄。

半庭明月露凄迷。

疲僮梦语马频嘶。

人世几时能少壮,宦游何处计东西。

起来聊欲舞荒鸡。

马入寒林惊宿鸦,羸僮呵手怯霜华。

已经残月路数里,知这安眠人几家。

呖呖晓鸟天外唱,疏疏烟树岭头斜。

前程自谓明时近,不用改孜孜苦叹嗟。

山前犹见月,陌上未逢人。

(早行,以下见《雅言杂载》)果熟秋先落,禽寒夜未栖。

(《山居》)深逢野草皆为药,静见樵人恐是仙。

厌听啼鸟梦醒后,慵扫落花春尽时。

废土有人耕不畏,古厅无讼醉何妨。

(见《事文类聚》)

霁霞散晓月犹明。

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东光乎,苍梧何不乎。

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天黯如铅,云寒似水。

市声阗咽飞难起。

衷怀悲感总无名,一身落漠人间世。

托钵朱门,挂单萧寺。

何曾了得今生事。

回首来路已茫茫,行行更入茫茫里。

秋宵倦起,起来风露湿人衣。

休休未是早行时。

旋摘青蔬炊饭,暖酒就炉转。

值青山有意,且把诗题。

兴阑便归。

忽邂逅、故人期。

道是游山正叔,消息曾知。

茶烟午灶,听击棹、歌声笑语迟。

云霭散、皓月呈辉。

霁霞散晓月犹明。

疏木挂残星。

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

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