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

⑴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⑵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⑶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⑷枳花明驿墙:个别版本(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认为“照”是错误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明: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⑺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诗人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90篇诗文

诗文推荐

常时黄色见眉间。

松桂我同攀。

每言天上辛苦,不肯饵金丹。

怜水静,爱云闲。

便忘还。

高歌一曲,岩谷迤逦,宛似商山。

残朱犹暧暧。

余粉尚霏霏。

昨宵何处宿。

今晨拂露归。

公诗律严如用兵,江淮草木先知名。

少当千人扫文阵,晚策百胜攻愁城。

诗坛老将天下杰,笔倒三江流万折。

时将妙句吐长虹,李杜文章光不灭。

由来事业师伊周,讵止博识穷九丘。

星列丹墀蔼华望,月升金掌陈嘉谋。

脱冠归来双鬓改,任尔功名争好采。

挥弦月下奏高山,击楫波间哦小海。

方今祝网仁如商,圣贤相逢治具张。

鹤书帝午诏多士,不以椳阒寸长。

如公岂得栖林壑,焉问晓猿惊索寞。

岁晚方谐魏阙心,官閒不减商山乐。

湖上春来花恼人,我不忧贫依富邻。

朋友胶漆古来事,愿言握臂追雷陈。

舟师会孟津。

甲子阵东邻。

雷辕惊战鼓。

剑室动金神。

幕府风云气。

军门关塞人。

长旍析鸟羽。

合甲抱犀鳞。

星芒一丈焰。

月晕七重轮。

黎阳水稍渌。

官渡柳应春。

无庸奉天睠。

驱传牧南秦。

繁词劳简牍。

杂俗弊风尘。

上洛逢都尉。

商山见逸民。

留滞终南下。

唯当一史臣。

暮意歌上眷。

怅哉望佳人。

擥洲之宿莽。

命为瑶桂因。

观书术不变。

学古道恒真。

若作商山客。

寄谢丹水滨。

危邦久乱德。

天策始乘机。

九河闻誓众。

千里见连旗。

虢亡垂棘返。

齐平宝鼎归。

久弊风尘俗。

殊劳关塞衣。

绊骥还千里。

垂鹏更九飞。

犹怜马齿进。

应念节旄稀。

回轩入故里。

园柳始依依。

旧竹侵行径。

新桐益几围。

寒谷梨应重。

秋林栗更肥。

美酒还参圣。

雕文本入微。

促歌迎赵瑟。

游弦召楚妃。

小人司刺举。

明扬实滥吹。

南部治都尉。

军谋假建威。

商山隐士石。

丹水凤凰矶。

野亭长被马。

山城早掩扉。

传呼拥绛节。

交戟映彤闱。

遂今忘楚操。

何但食周薇。

三十六水变。

四十九条非。

丹灶风烟歇。

年齢蒲柳衰。

同僚敢不尽。

畴日惧难追。

旱地奔雷,青天撒雨。

六户不扃,龙无龙句。

田地稳密底死汗迸流,妙用纵横底寒毛卓竖。

万别千差透密机,撼动憨眠拄杖子。

拄杖子喏,老老大大,百念灰寒,因甚被人唆使。

只向道,四皓出商山,汉业归明主。

石鼎*松风,茗饮老来多怯。

唤起雪堂清兴,*鹧斑金屑。

橘中有乐胜商山,香味不容说。

觉我胸中*磊,被春江澄彻。

本来卿伯籍神地质学,时与群仙立舜朝。

邂逅史笙云鹤并,等閒飞舄海天遥。

在公载燕方称寿,厥日借书证人只隔宵。

黄阁年年春酒熟,商山皓首却烦招。

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

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

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

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

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

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

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

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离袖飐应劳,恨粉啼还咽。

明年忝谏官,绿树秦川阔。

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

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

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

秦岭望樊川,只得回头别。

商山四皓祠,心与樗蒲说。

大泽蒹葭风,孤城狐兔窟。

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

古训屹如山,古风冷刮骨。

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摋。

力尽不可取,忽忽狂歌发。

三年未为苦,两郡非不达。

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

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

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景物非不佳,独坐如鞲绁。

丹鹊东飞来,喃喃送君札。

呼儿旋供衫,走门空踏袜。

手把一枝物,桂花香带雪。

喜极至无言,笑馀翻不悦。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

月于何处去,日于何处来?

跳丸相趁走不住,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

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

离别岂足更关意,衰老相随可奈何。

自古神仙,隐迹终南,万代流传。

说经台上,针活枯柏,炼丹炉下,化女石泉。

四皓商山,十老古洞,尹喜亲闻道德篇。

结庵处,有青牛系柏,白鹿升天。

翊圣古迹依然。

雪样三朝画得全。

有元真文涧,松阴一梦,钟离悟道,跨鹤金仙。

二祖披毡,甘河引度,传受重阳七朵莲。

全真教,洞天福地,象帝之先。

吾道悠悠,忧心悄悄。

最无聊处秋光到。

西风林外有啼鸦,斜阳山下多衰草。

长忆商山,当年四老。

尘埃也走咸阳道。

为谁书便幡然,至今此意无人晓。

九月菊偏与秋霜宜,六月不受炎暑欺。

秋霜似同君子操,岁寒相遇长相好。

暑不与贞士谋,杨燥怒煌如相仇。

要之二菊所遭有难易,夏居其难秋若居其易。

君不见当年秦焰焦中州,儒坛处处同荒丘。

独余商山老人在,高卧林泉节不改。

平生不识咸阳门,晚随币聘来汉京。

欲兴诗书谈王道,再使风俗还归治古淳。

我评此花似此老,傲暑凌寒无不可。

种之阶庭今几年,我自识花花识我。

粤从夏五开敷到残秋,更与黄花为辈俦。

嗟哉黄花非辈俦,老行难逐少年游。

此菊当为菊中第一流。

在昔商山传四皓,又闻香山图九老。

异乡异姓适同时,争如章泉一家兄弟登耆颐。

章泉之上两山下,有地可宫田可稼。

伯也早休官,季也相约归林泉。

名动京口耕谷口,山中有诗天下传。

一生得闲兼得寿,皓首庞眉世稀有。

竹隐先生八十三,定庵居士七十九。

客从远方来,亦是六十叟。

手把一枝梅,奉劝两翁酒。

问公何以致遐龄,请翁细说吾细听。

不烧丹,不学仙。

五行有常数,天所禀赋焉。

人生一气统四体,众人斩丧吾能全。

要知养生无他术,日多吃饭夜独眠。

承翁见教谢翁去,两翁殷勤留我住,是夜醉眠苔竹轩。

梦见山灵向我言,翁之所说皆不然。

两翁盛德合乎天,天与遐龄五百年。

天赐王公,佐我太宗。

学问文章,致于匪躬。

四方来庭,上稍宴衎。

公舍瓦石,责君尧舜。

采芝商山,以切直去。

惟是文章,许以独步。

白发还朝,泣思轩辕。

鸡犬舔鼎,群飞上天。

真宗好文,且大用公。

太阿出柙,公挺其锋。

龙怒鳞逆,在廷岌岌。

万物并流,砥柱中立。

古之遗直,叔向以之。

呜呼王公,其尚似之。

盖世英雄,谷口躬耕,商山采芝。

甚野情自爱,山林枯槁,癯儒那有,廓庙英姿。

落魄狂游,故人不见,蔼蔼停云酒一卮。

青山外,渺无穷烟水,两地相思。

滦京着个分司。

是鸣凤朝阳此一时。

想朝行惊避,豸冠绣服,都人争看,玉树琼枝。

燕寝凝香,江湖载酒,谁识三生杜牧之。

凝情处,望龙沙万里,暮雨丝丝。

商山巍巍,上有紫芝。

采芝可疗饥,何独西山薇。

西伯养老去古远,而独夫杀士,吾将畴依。

卯金之子海内威,罗络齮龁将奚为?

平生不识下邳儿,肯从汉邸同儿戏?

角里绮里无人知。

采芝商山秦四皓,象戏橘中为四老。

我疑此画即其人,有时以酒陶天真。

丹青不知谁好手,作此饮态妙入神。

摩挲半世江湖眼,古锦轴中舒复卷。

细将物色辨人物,乃是晋时刘毕与陶阮。

一琴无弦横膝上,一琴团团明月样。

一人持杓坐甕边,一人手携文一编,是中必写酒德篇。

诸君伤时强自遣,曲生风味况不浅。

五胡妖气蔽神州,誓江不救中原乱。

新亭举目愁山河,万事何如一樽满。

一杯一杯醉复醉,天地陶陶尽和气。

道术相忘礼法疏,形骸懒散无机事。

此画流传知几载,生绡剥落精神在。

何人为我更作杜陵饮中八仙歌,将与冰壶主人为此对。

晦庵四至似天宽。

生计有心田。

闲弄炉薰茗碗,困寻纸帐蒲团。

商山橘隐,须弥芥纳,容与湖天。

谁笑先生贫窭,东篱无数金钱。

肥绽梅红,嫩翻荷绿,微凉时起青苹。

人间福艾,都属老人星。

累建高牙大纛,循良治、是处彬彬。

棠阴里,丰碑纪德,仁爱浃生民。

纶巾。

风物里,一筇徒倚,傲睨寰瀛。

况清朝黄发,尤急谘询。

第恐商山芝客,岂容便、蝉蜕功名。

他时看,腰横玉带,朱紫列云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