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
东方还未露晨曦,衣裤颠倒乱穿起。裤作衣来衣作裤,公家号令我惊惧。
折下柳条围篱笆,狂汉瞪眼真强霸。不分白天与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
①衣裳:古时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③晞(xī 希):“昕”的假借,破晓,天刚亮。
④樊:即“藩”,篱笆。圃:菜园。
⑤狂夫:指监工。一说狂妄无知的人。闻一多"风诗类钞"曰:"夫之在家,从不能守夜之正时,非出太早, 即归太晚。妇人称之为狂夫。"他以为此诗出自妇人口吻。而且"折杨柳为园圃之藩篱,所以防闲其妻者 也。离去复于篱间瞿瞿然窥视,盖有不放心之意"。
⑥瞿瞿(jù ):瞪视貌。
⑦不能辰夜:指不能掌握时间。辰,借为“晨”,指白天。
⑧夙:早。莫(mù 暮):古“暮”字,晚。
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到奴隶们心底隐藏着一种压抑已久而行将喷发的愤怒。正因为作者是从奴隶的身世遭际出发,抒发对于现实的愤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对统治阶级确实有一种活生生的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批判作用,使读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3]
前两章“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诗人并没有用很多笔墨去铺叙具体的劳动场面,或者诉说劳动如何艰辛,而是巧妙地抓住一瞬间出现的难堪而苦涩的场面来写:当一批劳累的人们正酣睡之际,突然响起了公家监工的吆喝声,催促着他们去上工。这时东方还没有一丝亮光,原来.寂静的夜空,一下子被这叫喊声打破,劳工们一个个被惊醒过来,黑暗中东抓西摸,手忙脚乱,有的抓着裤管套上胳膊,有的撑开衣袖伸进双腿。一时间,乱作一堆,急成一团,真可谓洋相出尽。天还没亮,官差即来催促起床,上工的命令就已经下达了,以致可怜的役夫们在忙乱之中把两手伸进裤管,把两脚蹬进袖筒,竟然把上下衣裳颠倒穿了。按理说,上下衣裳的区别是很大的,能够穿颠倒了,不光是因为天黑的原因,恐怕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役夫们并没从梦中醒来,他们可能头天夜里睡得很晚,疲乏的身子包括疲乏的大脑尚未缓过神来。这一情节极富戏剧性,十分幽默好笑,却又饱含悲愤,笑中滴泪,生动曲折地反映出了酷吏的凶狠以及役夫的凄惨。“颠倒衣裳”的细节描写,便运用得真实巧妙,写出了奴隶们在公爷的吆呼催促下摸黑穿衣裳的不堪处境。前两章的“颠倒”二字,还会令人自然联想到末一章“风”(早上与“莫”(即“幕”,晚上)的“颠倒”。衣裳的错乱,黑(夜)白(天)的颠倒,正说明了社会现实的不合理。既意在言中,又寄意言外,可谓一语双关。
最后一句"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说明:报时辰不是提前就是太晚。这诗是讽刺国君号令不准的诗,而国君的‘不时’,又在于司时的官吏不负责任。古时无准确的钟表,故而司时的官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司时的官吏每天搞错一点点,积年累月,经过一定时间,就可能出现巨大的误差。司时官吏失职,当然朝廷秩序也会一片混乱。本诗在于讽刺司时官吏不准确报时,以致群臣见国君的时间混乱,官员手忙脚乱,心中忐忑不安,唯恐误时,遭到国君责怪。“折柳樊圃”和“狂夫瞿瞿”,也是两个典型的细节描绘,寥寥八个字,就把奴隶们艰辛的苦役和监工走狗的凶恶嘴脸和盘托出,一泻无余。这些描绘都切合环境和人物身份,读来仿佛见其人,闻其声,神态态毕现,栩栩如生,颇有真实感。
全诗三章,皆为四句。每句两个音拍。前两章运用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渲染环境气氛,突出事物特点。且以工整的排列。朗朗上口的语言形式,尽情抒发抑郁情感,增强了音乐效果。第三章则转变风格,避免通篇一致的枯燥感,显得起伏有致,使得诗作的另一突出特点是通篇明白晓畅,语言通俗易懂,未明颠倒狂夫不能等都是人们常用的日常语言,以此为诗质朴自然,充满无限的生命。[4] 《齐风·东方未明》在结构形式和艺术手法上也很有特点。其一,《东方未明》为乐歌,在结构上回环复沓。第一章和第二章中有些句子只换了一个或几个字。 这种回复重叠,规律中有变化,严格中有自由,既是歌唱时的和声,也是表述意思的层层递进和对内涵的强化作用。(《随园诗话》)但就作诗而言,重词叠句与反复咏唱是为着尽情抒发情感的需要,这在《诗经》其他诗作中和后世民歌中也经常运用。这样有利于突出事物特征,渲染环境气氛,增强音乐效果,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同时,也便于记忆与传诵。其二,诗人善于通过细节的描绘来反映生活。例如“颠倒衣裳”的细节描写, 其三,语言通俗易懂,读之琅琅上口。例如“东方”、“未明”、“颠倒”、“倒颠”、“狂夫”、“不能”等词汇,都是人们常用的口头语言,用在诗中,质朴自然,恰如其分。这些词语历经了三千余年的风雨,仍然葆有无限的生命力,至今保存在人们的口头与书面用语之中。此外,全诗以四言句为形式,每句两个音拍,二二的节奏。前两章排列工整,键行和押韵有规律;第三章则起伏有致,跌宕变化。这种不拘一格的韵律节奏,也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口头歌谣创作的艺术特点。
维君兮桂舟,酌余酒兮揽君留。
君何为兮此野,菊菲菲兮蜨下。
韡韡兮煌煌,烂金敷兮袭余堂。
茱萸兮芙蓉,众芳越兮乱五风。
饥咀兮灵芝,君歌乐兮余和之。
日下兮野阴,澹忘归兮中林。
橘栋兮梅宇,纷琼茅兮被南荣。
白羽兮黑翮,邀仙人兮语此文。
余高驰兮世之外,君猋举兮先余至。
襟带兮东方旦,争门兮汶之阳。
大野兮始波,翔鶬鹳兮嘷鴐鹅。
群宿兮迷址,旅食兮殚穗。
霜肃肃兮叶方下,君欲济兮淹回。
水信道兮躞蹀,冠如箕兮带长铗。
里千室兮士一喙,余不善兮纷余谇。
世谓折扬好兮,余白雪而莫知弃。
火布而以为垢兮,胡不浣炎而振之。
彼镆邪而能言兮,工谓余以不祥。
聊逍遥而挫鋭兮,蒙黯黮而益光。
细声蚯蚓发银瓶,拥褐横眠天未明。
衰鬓镊残欹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
自称丹灶锱铢火,倦听山城长短更。
闻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
(自谓竹几为竹夫人。
)
朱栏控带青璧烟,碧峰浮出丹枫颠。
东方铃铎西方磬,轻霞淡照横江天。
南厓高,北厓俯,群峰奔走如龙虎。
千寻巨石连空来,断处曾经巨灵斧。
天池阔,汤谷长,秋虹万里横苍茫。
渔舟尾挂金连环,鸳鸯飞出蒹葭霜。
浔阳潮有无,白帝在何处?
回望吴天雁,南翔又西翥。
孤帆远映青空来,绿树横分半江去。
重沙复岸束复张,鲸鳄横斜失依据。
海月缘沙生,珠子随潮来。
残阳尚悬壁,素魄先临台。
仙家瑶草九月寒,远公石上三花开。
燕子矶头饮牛客,偶来莫使世人猜。
青山对酒谁为主,惟有箫声晚自哀。
直城龙首抗。
横桥天汉分。
风乌疑近日。
露掌定高云。
新渠还入渭。
旧鼎更开汾。
汉猎熊攀槛。
秦田雉失羣。
宜年动春律。
御宿敛寒氛。
弄玉迎箫史。
东方觅细君。
杨柳成歌曲。
蒲桃学绣文。
鸟鸣还独解。
花开先自熏。
谁知灞陵下。
犹有故将军。
崔郎神骏如天马兮来西极,霜蹄蹴踏汗流赤。
不令长楸嘶风扈属车,亦合交河涉冰摧蔽敌魄。
世无善御如王忍受,可能帖耳受鞭策。
栈云嵯峨汉江碧,一眼长淮天不隔。
岗寒几处索调护,我有奇谋同药石。
囊书行万里,三载京华客。
浮云黯黮一扫空,归来双剑翔凫舄。
行台岌页立分鼎,叱咤风霆人辟易。
文书昴夜来急急,吏衙事牍看山积。
那知退食清心堂,万卷敷床客满席。
落落一世谁怜才,令我推枕三太息。
翱翔半刺头欲雪,袖长奔跑何地褊迫。
我闻安康坦途走洛师,内与荆襄梁益通血脉。
军兴生聚计萧条,嗷嗷悲鸿尚中泽。
鼓鼙何日当罢警,济时孰是良筹画。
薰风催熟崆峒麦,本根须人为爱惜。
志士惨淡意则同,掺祛况复念行役。
君看老骥久伏枥,一蹴千里如咫尺。
醉归为君慨慷击唾壶,天鸡三叫东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