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应天长(商调)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

正是夜堂无月,沈沈暗寒食。

梁间燕,前社客。

似笑我、闭门愁寂。

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

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

青青草,迷路陌。

强带酒、细寻前迹。

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此词以回环起伏。跌宕有致的方式抒发了作者沉郁,惆怅和空虚的心境。作者寓情于景,借景物创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境界,在深沉淡淡雅,凝重旷远的意境中 ,烘托出词人曲折细腻 、飘忽不定的复杂心绪。时空错综交织与意脉变化莫测 ,是此词的特点。全词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起笔三句,写今日寒食白天之景,系追思实写。以下写今日夜色,是现境,系第二层 。换头三句写当年寒食之邂逅 。是回忆为第三层。以下写今日重寻前迹情景,又是追思实写。为第四层。第一层大开,第四层大合,中间两层则动荡幻忽,全篇神明变化几不可测,极尽千回百转刻骨铭心之情 ,又极尽其郁积深厚之意 。整首词写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激越凄楚,峭拔有力,迷离惝恍,意脉流转。“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遍满春色 ”。条风即调风指春风 。春风骀荡 ,迷雾飘动,逗出一轮睛日,池塘水绿草清,一片春色。起笔三句,幅春意盎然的图画。可是,这并非此词基调。“正是夜堂无月,沉沉暗寒食。”“正是二字,点明当下作词之现境。寒食之夜黯然无月,沉沉夜色笼罩天地,也笼定独坐堂上的词人心头。原来起笔三句乃追思实实写,追叙寒食白天的情景。“梁间燕,前社客。”似笑我、闭门愁寂。”寒食为清明前二日,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寒食前 ,其时燕子已经归来 ,故称梁间燕为前社客。上二句以沉沉夜色喻示自己心灵之沉重,这四句则从燕子之眼反观自己一人之孤寂。闭门之意象,更象征着封闭与苦闷 。“乱花过 ,隔院芸香 ,满地狼藉 。”芸是一种香草,此处芸香借指乱花之香气。乱花飞过。院里院外,一片香气,其境极美,而残花满地,一片狼藉,则又极悲。此三句哀感顽艳,可称奇笔。“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 。”换头以“长记”二字领起遥远的回忆,为全词核心。词人心灵中的这一记忆 ,正是与天长、共地久的。那回,指双方不期而遇的那一年寒食节。“时”,是宋人词气辞 ,相当于“呵”。词人满腔哀思之遥深,尽见于这一声感喟之中。宋代寒食节有踏青的风俗,女性多乘油壁轻车来到郊外 ,其车壁用油漆彩饰,故名油壁。记忆中这美好的一暮,在词中仅倏忽而过,正如它在人生中倏忽而过那样 。以下 ,全写今日重游旧地情景 。“又见汉宫传烛 ,飞烟五侯宅”,此二句化用韩翃《 寒食》诗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既点染寒食节气氛。也暗示出本事发生的地点在汴京。下“又见”二字,词境又拉回今日白天的情境,从而引发出下文所写对当年寒食邂逅不可遏止的追寻。“青青草,迷路陌。”沿着当年踏青之路,词人故地重游,然芳草萋萋,迷失了旧路;可是词人却固执不舍,“强载酒、细寻前迹。“强”字,道尽词人哀哀欲绝而又强自振作的精神状态。明知重逢无望而仍然携酒往游 ,而细寻前迹,终于寻到。“市桥远,柳下人家 ,犹自相识。”市桥远处,那柳下人家,意与自己相识。可是如今自己只身一人,绝非当年双双而来可比 。至此 ,上片起笔所写之盎然春意,只是今天重寻旧迹之前的一霎感受 ,其下所写之夜色沉沉、闭门愁寂,才是下片所写白天重寻旧迹之后的现在归宿。清真词情深入骨。回忆与追思实写,是这位词人的两大的绝技。清真词具备这两个特点,可谓有体有用。此词是作者怀人之作 ,调名《应天长》,实有深意 。南宋陈元龙注于调名下引《老子》“ 天长地久”及《长恨歌》“天长地久无终毕”二语 ,不愧词人之知音 。此词声情与语言之特色也颇为明显 。上片自“梁间燕”之下,下片“自青青草之下。皆为三、四字短句 ,此词韵脚为入声 ,句调既紧促,韵调又激越,全词声情便是一部激厉凄楚的交响乐。

诗人简介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38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孰见西明画锦妆。

景非常。

烟波柳岸映斜阳。

水云乡。

咫尺家山人不到,好风光。

步虚升入碧云房。

洞天长。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阳复今朝,月圆明日,渭溪改观风光。

今枝孕秀,馀庆衍天潢。

诞降真英间世,群仙贺、喜萃华堂。

那勘见,灵椿未老,丹桂两芬芳。

烛摇,香雾拥,翠蛾歌舞,齐上椒觞。

且殷勤仰祝,华算等天长。

况蕴智谋韬略,维城志、屏翰君王。

待收取、平戎功业,军国赖平章。

酒熟微红生眼尾。

半额龙香,冉冉飘衣袂。

云压宝钗撩不起。

黄金心字双垂耳。

愁入眉痕添秀美。

无限柔情,分付西流水。

忽被惊风吹别泪。

只应天也知人意。

挼碎梅花一断肠。

送斜阳。

风烟缥缈月微茫。

又昏黄。

平野寒芜何处断,接天长。

短篱浅水橘青黄。

度清香。

缕金翠羽。

妆成才见眉妩。

倦倚绣帘,看舞风絮。

愁几许。

寄凤丝雁柱。

春将暮。

向层城苑路。

钿车似水,时时花径相遇。

旧游伴侣。

还到曾来处。

门掩风和雨。

梁间燕语。

问那人在否。

新来衰态见,书懒读,镜休看。

笑量窄才慳,卷无警策,杯有留残。

思量减些年甲,怎奈何、须与鬓难瞒。

假使诏催上道,不如敕放还山。

数年前乞挂衣冠。

耄矣尚盘桓。

且行歌拾穗,未应天上,解胜人间。

仙家更无理会,至今传、都厕处刘安。

莫怪是翁矍铄,止缘老子痴顽。

太阳升兮照万方,开阊阖兮临玉堂,俨冕旒兮垂衣裳。

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

德合天兮礼神遍,灵芝生兮庆云见。

唐尧后兮稷契臣,匝宇宙兮华胥人。

尽九服兮皆四邻,乾降瑞兮坤降珍。

至哉厚德,陟配天长。

沈潜刚克,广大无疆。

资生万物,神化含章。

同和八变,神灵郊祥。

缕金翠羽。

妆成才见眉妩。

倦倚绣帘,看舞风絮。

愁几许。

寄凤丝雁柱。

春将暮。

向层城苑路。

钿车似水,时时花径相遇。

旧游伴侣。

还到曾来处。

门掩风和雨。

梁间燕语。

问那人在否。

堤前亭午未融霜。

风紧雁无行。

重寻旧日岐路,茸帽北游装。

期信杳,别离长。

远情伤。

风翻酒幔,寒凝茶烟,又是何乡。

帝膺永福,功靡声有。

既尊圣父,亦燕寿母。

怡怡在宫,大典时受。

彤管纪之,天长地久。

皇家多庆,亲寿与天长。

德业播辉光。

焜煌宝册来清禁,玉篆映金相。

庭闱尊奉会明昌。

佳气溢康庄。

洪禧申辑名增衍,亿载颂无疆。

君以宫唱。

宽大而谟明。

臣以商应。

闻义则可行。

有熊为政。

访道于容成。

殷汤受命。

委任于阿衡。

忠其敬事。

有罪不逃刑。

诵其箴谏。

言之无隐情。

有刚有断。

四方可以宁。

既颂既雅。

天下乃升平。

专精一致。

金石为之开。

动其两心。

妻子恩情乖。

茍利社稷。

无有不尽怀。

昊天降佑。

元首唯康哉。

功转密藏,寻踪迹以无方。

影现益彰,历因缘而有常。

身分尘刹普,舌拄梵天长。

心心不触菩提用,法法无依般若光。

问金城方略,数十年来,谁堪称许。

万福威名,草木识淮浦。

西顾天长,中流地重,著此巨鳌柱。

见说棋边,风声鹤唳,胆落胡虏。

老子家声,六韬亲授,渭水归来,非熊非虎。

江汉滔滔,建大将旗鼓。

孤矢开祥,节旄迎渥,勋业纪盟府。

好对芳天,莺花未老,金樽频举。

猗与至德。

光被黔首。

铸镕苍昊。

甄陶区有。

恪恭三献。

对扬万寿。

比屋可封。

含生无咎。

匪徒七百。

天长地久。

上帝有赫,百灵效祥。

储祉垂恩,锡年降康。

皇持睟温,帝躬肃庄。

三宫齐民,地久天长。

澹澹青灯细细香。

四更人语在幽窗。

西风数点迎秋雨,六尺芙蓉满意凉。

秦树远,楚天长。

绿娇红小负年芳。

鸳鸯莫道无离恨,锁向金笼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