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沁园春

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shū bì luàn suŏ jiàn nǚ zĭ,mò yŏu [mái,mán] yuān jiĕ jiĕ,xián hèn pó pó yŭ,jí lĭ。

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生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hòu yŏu luó chuān yáng shì hé èr shŏu,yòu zì xù shēng yáng jià luó,bĭng zĭ mù chūn,zì fú wēng tíng xià zhōu xíng,zhuī qí [pò,păi],jiān táo rù shān,[zú,cù] bù miăn yú qū [lüè,lüĕ]。

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xíng sān rì,jīng cĭ qiáo,dŭ wú wén èr cí,yĭ wèi tè wèi jiàn qí kŭ,năi hé yú bì。

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fù yún,guān zhĕ wú wèi nòng bĭ mò fēi hăo rén jiā ér nǚ,cĭ cí suī lĭ,liàng dāng jìn qíng,ér shŏu jí quán jiān wù guó。

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yòu yún,biàn guī qù、lăn dōng tú xī [mŏ,mā,mò],xué shào nián pó。

又云,错应谁铸。yòu yún,cuò yīng shuí zhù。

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jiē zhuī jì wăng rì zhī shì,shèn kĕ āi yĕ。

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yīn niàn nán bĕi zhī jiāo,ruò cĭ hé xiàn,xīn cháng tòng zhī,shì chù yú mù yīn qí diào wèi fù yī cí,xī xù qí yì,cí bù zú ér qíng yŏu yú bēi yĭ liú shuĭ duàn qiáo,[huài,pī,pēi] bì chūn fēng,yī qŭ wéi niáng。

记宰相开元,弄权疮C54D,全家骆谷,追骑仓皇。jì zăi xiāng kāi yuán,nòng quán chuāngC54D,quán jiā luò gŭ,zhuī qí cāng huáng。

彩凤随鸦,琼奴失意,可似人间白面郎。căi fèng suí yā,qióng nú shī yì,kĕ sì rén jiān bái miàn láng。

知他是,燕南牧马,塞北驱羊。zhī tā shì,yàn nán mù mă,sài bĕi qū yáng。

啼痕自诉衷肠。tí hén zì sù zhōng cháng。

尚把笔低徊愧下堂。shàng bă bĭ dī [huái,huí] kuì xià táng。

叹国手无棋,危涂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tàn guó shŏu wú qí,wēi tú hé cè,shū chuāng rú mèng,shì lù fāng cháng。

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qīng zhŏng pí pá,qióng lú jiā pāi,wèi bĭ qú nóng lèi wàn xíng。

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èr shí zăi,jìng hé shí wĕi yù,hé dì [mái,mán] xiāng。

赏析

作品赏析

原序: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 ,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 ”。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 。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  这是一首丧乱词。  词作于公元1296年。词前原有一序,云:“大桥名清江桥,在樟镇十里许。有无闻翁赋《沁园春》、《满庭芳》二阕。书避乱所见女子。末有,‘埋冤姐姐’、‘衔恨婆婆’语,极俚。后有螺川杨氏和二首。又自序生杨嫁罗,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骑迫,间逃入山,卒不免于驱掠。行三日,经此桥,睹无闻二词,以为特未见其苦,乃和于壁。复云:观者毋谓弄笔墨非好人家儿女,此词虽俚,谅当近情,而首及权奸误国。’又云:‘便归去,懒东涂西抹,学少年婆。’又云:‘错应谁铸’,皆追记往日之事,甚可哀也。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适触于目,因其调为赋一词,悉叙其意,辞不足而情有余悲矣。”清江桥,在江西清江县樟树镇,为交通要冲。丙子,即公元1276年。这年春天,元兵攻陷临安(今杭州),江南大被劫掠。  从序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首词中,以深厚的同情,追述了二十年前发生在此地的一幕悲剧:一群弱女子,被元兵掳掠蹂躏的惨状。词中,作者对擅权误国的权臣痛予谴责;对受难者的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上片描绘当年一群女子被元军掳掠、蹂躏的情形。  一开头就写出了元兵入侵时,清江桥畔的惨状──“流水断桥,坏壁春风”。一曲韦娘”即杜韦娘,唐歌女名,后为唐教坊曲名。唐刘禹锡有赠李绅歌妓诗“春风一曲杜韦娘”,这里借指当年那些落难女子。“记宰相开元,弄权疮痏,全家骆谷,追骑仓皇。”这里用了两个历史典故:一是“宰相开元”,李林甫为开元时宰相,专权误国。这里用以借指南宋末宰相贾似道。一是“全家骆谷”。骆谷,在陕西省周至县南,直通汉中。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逃往四川,走到骆谷时,感伤国乱,流涕吹笛,写出了《谪仙怨》之曲。(见《唐五代词》之《广谪仙怨序》)这几句是说:在贾似道专权误国的年代,人民生活十分困苦,满目疮痍;元兵打过来之后,全家逃到这流水断桥旁边;元军骑兵从后面追来,无路可走,被元军掳掠了!元兵所至之处,奸淫烧杀,无所不为,多少妇女被任意糟踏。作者把这些弱女子被元兵蹂躏的惨状,记叙于纸上。  下片抒发作者对这一历史惨状的感慨。  “啼痕自诉衷肠,尚把笔低徊愧下堂。”那些被蹂躏的妇女,有苦无法向人诉说,只好“啼痕自诉”,乞求丈夫把休书收回,别提休妻(“下堂”)之事。这凄惨的情景是谁造成的呢?接着作者发出感慨:“叹国手无棋,危涂何策;书窗如梦,世路方长。”国手,经国之手,即宰相。贾似道治国无策,又专制权势,以致误国害民,使人民遭此不幸!下面,又用了王昭君、蔡文姬两个历史典故,进行对比:“青冢琵琶,穹庐笳拍,未比渠侬泪万行。”王昭君远嫁匈奴,常以琵琶抒忧思。杜甫《咏怀古迹》之三:“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青冢,昭君之墓。所以,用青冢琵琶,指昭君。穷庐笳拍,即胡笳十八拍。蔡文姬被掳入匈奴,作此曲以抒愁怨。穷庐笳拍,代指蔡文姬。在作者看来,那些被损害的妇女,比王昭君、蔡文姬的下场更凄惨!  末尾:“二十载、竟何时委玉,何地埋香。”二十年过去了,这些无辜女子尸骨都哪里去了呢?词人对这些落难女子的同情令人揪心,令人感佩!  “国家不幸诗家幸,诗到沧桑句便工。”(赵翼《瓯北诗话》)在我国历史上宋金、金蒙、元宋战乱之际,国家、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作家写出了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丧乱”诗、“丧乱”词,但似这样一个作家以铺叙的词笔,描写人民的命运,如此深刻、真实,在词坛上还是十分罕见的。本文作者,系刘辰翁之子,学博而文畅,名重艺林,词作叙事婉曲,善言情欸,颇具父风。 (贺新辉)这是一首血泪哀词。据作者自序称。在樟树镇的清江桥上,有无闻翁与杨氏女子回首题壁词,记述了元兵南犯时掳掠妇女的行为。其中杨氏所和《沁园春》乃自诉其悲惨遭遇,语尤沉痛。作者遂隐括其事,为赋此词,以写其家国沦亡之恸。在两宋词坛上,如此深刻、真实地反映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之作,实不多见。首起三句点出留题的地点。流水与断桥,坏壁与春风,这些意象背反的景物,被作者故意扭合到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此,使断壁颓垣的惨象更为突出,加重了凄苦的意味。“韦娘”句活用刘禹锡“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意。用以指代杨氏的题词(《杜韦娘》也是词曲名),并兼有怜其才艺、哀其命运的含义在内。“记”下所领四句,笔颇曲折。是用唐代开元、天宝之际的典实来比喻宋末政局,并以之概述杨氏题词的内容。“疮痏”,创伤,此比喻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骆谷”为通往巴蜀的要道。安史乱作,人民仓皇避兵,杜甫《绝句》云:“二十一家同入蜀,唯残一人出骆谷。”词中“全家骆谷”用此。接下来六句,则写其被辱于元兵的苦恨。““彩凤随鸦,琼奴失意”,都是匹非其偶的意思。美人不配俊夫,已是婚姻的不幸,何况家毁国亡。辱于仇手,其悲恨更有甚于佳人之嫁厮养者多矣。“燕南牧马,塞北驱羊”,喻蒙元的兵士。前面着以“知他是”三字,虽以疑问语气出之,实有作者深沉悲慨在内。这样就把一种受制于人,听凭蹂躏的悲剧写得曲折尽致了。下片则夹叙夹议,写出词人对弱女子的同情以及作者身世之悲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啼痕”二句上承“韦娘”,把杨氏题壁时的心境曲曲绘出,身处亡国贱俘的惨境,故悲啼不已;“下堂”本指妻子被丈夫休弃的婚变,这里说被迫失身于元兵,其辱有甚于被休弃者,故云“愧”。“把笔低徊”则是传达杨氏题写词篇时的心境情态 。“ 国于”二句暗承“宰相”,指贾似道之误国;“书窗”二句则是自伤身世之笔。刘将孙以一介书生而身处乱世,尘扬沧海,劫换红桑,竟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瞻望前程,怎不慨然以悲?“青冢”以下六句专就杨氏其人。其词着墨,一气旋折,愈转愈深,真有摇荡心魂,摧人涕泪的力量。在刘将孙看来,这些写在桥头的哀苦词句,要比昭君怨曲。文姬哀词更为凄苦和更令人同情。因为正是用千万行血泪写成的,因为它是民族的哀吟呵。“委玉”、“埋香”指女子之死 。刘将孙此词之作,距宋恭宗德二年丙子暮春已二十年。这个可怜的被“驱掠”北行的女子怕早已香消玉殒了。那么哪里是她埋骨之所呢?是在风沙漫天的朔北?还是在马蹄匼匝的间关道途?这些都无从寻觅了。用一问作结,把人的思绪引向迢递的远方,益发令人读后难以忘怀了。

诗人简介

刘将孙(1257—?)字尚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尝为延平教官、临江书院山长。事迹见《新元史。刘辰翁传》。有《养吾斋集》四十卷,久佚。《四库总目提要》云:“将孙以文名于宋末,濡染家学,颇习父风,故当时有小须之目。”《彊村丛书》辑有《养吾斋诗馀》一卷。► 16篇诗文

诗文推荐

有恨春将晚。

幂幂尘埃。

叹自古悠悠,不省沉埋。

利名场上,人我丛中,单认这个形骸。

念本来一点,谁无分、都是仙材。

谩疑猜。

唤千声酩酊,不肯头回。

何日梦中惊觉,管识破从前,白蚁庭槐。

洞天深处,霞友云朋,谈冰咀雪相陪。

对紫芝幽圃,香风里、碧酒倾杯。

信悠哉。

有龙蟠虎绕,沉醉蓬

小楼柳色未春深。

湘月牵情入苦吟。

翠袖风前冷不禁。

怕登临。

几曲阑干万里心。

一点芳春近破瓜。

生香小朵莹无瑕。

水曹梅萼初擎蕾,石土琼苞未放花。

眉刷翠,鬓堆鸦。

淡妆何必尚铅华。

御沟红叶题诗处,应记当年天子

惟圣格天,惟明飨日。

帝郊肆类,王宫戒吉。

珪奠春舒,钟歌晓溢。

礼云克备,斯文有秩。

丞相衮衣朝戏彩,年年庆事如新。

尊前一笑共儿孙。

人间传寿酒,天上送麒麟。

缥缈祥烟连北阙,天颜有喜生春。

蓬莱清浅海光平。

今年初甲子,重试碧桃根。

船来也到,陆来也到。

船来陆来,红日杲杲。

白云缺处烧痕青,春在少林元不老。

年年向此眼偏明。

春迟故欲牡丹伴,韵剩还驰雅客名。

缥缈碧裳留夜月,娉婷玉面起朝酲。

却嫌梅蕊无才思,

春蕙秋兰,断岩空谷终难近。

何如逸韵。

十里香成阵。

倾盖论交,白首情无尽。

因君问。

新声玉振。

更觉花清润。

公似寒梅,向层冰积雪,越样清奇。

仙溪前辈相望,可比方谁。

百篇剀切,似君谟、又似当时。

更正简,相君颛面,崇清老子庞眉。

未可卷怀袖手,续平泉庄记,绿野堂诗。

苦言譬如食榄,回味方思。

嗣皇访落,怪鹤书、直恁来迟。

烦借问,二童一马,几时入尉瞻仪。

*人人学道总劳劳。

个个心高志不高。

烟火靡除生怨恶,尘情不断起贪饕。

欲搜玄妙消三业,猛向根芽下一刀。

常净常清常忍辱,无为无作列

春难度。

红梢梢,寻缕缕。

朝披烟,暮结雨。

劝君饮酒莫用诉。

春难度。

水活冰无日,枝柔树有春。

默而藏,妙而光。

月之轮窄,斗之柄长。

扶来草木春濡绿,夺去山川霜落黄。

相契可处,自然成章。

多谢句芒,露十分春信,一种仙姿。

主人领客卜夜,也唤分司。

天葩国艳,几曾烦、薄粉浓脂。

微似有,酒潮玉颊,更无粟起香肌。

犹记老婆年少,爱斜簪宝髻,浅印红眉。

回头笑他桃杏,太赤些儿。

而今零落,更禁当、多少风吹。

君看取,梢头点滴,绝胜树下纷披。

人生功名,在醉梦中,早须掉头。

自南宫一券,尘泥偶脱,前程双毂,日月如流。

蕙帐真盟,菜羹余味,江上归舟谁得留。

谁知道,有邵平瓜圃,何日封侯。

天天又不人由。

奈危世山林也有忧。

况青冈不助,晋家风鹤,黑云直卷,吴分星牛。

分寸残生,万千魔障,他事如今都罢休。

关心处,是离离禾黍,故国宗周。

中春涓吉,藏事禖祠。

礼备乐作,笾豆孔时。

贰觞毕举,荐献无过。

庶几神惠,祥避熊罢。

横空初不跨鹏鳌,位觉胡床步步高。

?器之言尝梦飞,自觉身与所坐床皆起空中。

?一枕昼眠春有梦,扁舟夜渡海无涛。

归来又见颠茶陆,?往在钱塘尝语晦叔,陆羽茶颠,君亦然。

?多病仍逢止酒陶。

?陶渊明有《止酒》诗。

器之少时饮量无敌,今不复饮矣。

?笑说南荒底处所,只今榕叶下亭皋。

沧海桑田复几尘,东风惟见落花春。

须知剩水残山后,冰雪肌肤别有人。

【又追和虞奎章韵四首。

文物备矣,的略靖陈。

龟瑞荐祉,坤行效珍。

比皇之寿,翼帝以仁。

和气致祥,兴物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