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扫花游·西湖寒食

冷空淡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

艳晨易午。

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

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

散红缕。

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

乘盖争避处。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

恨春太妒。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

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峭寒暮。

更萧萧、陇头人去。

译文

①渡:一本作“沸”,一本作“波”。

②蛾:一本作“娥”。

注释

①渡:一本作“沸”,一本作“波”。

②蛾:一本作“娥”。

赏析

《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此词咏调名本意,与词牌名实相符。

  “冷空”三句,寒食清晨出游西湖所见。言白云在蓝天中飘荡,阴影不时遮暗了湖边的柳色。湖中晨雾涌起,像一扇扇护花的屏障。寒食多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证之。所以词人清晨游湖,天气虽无雨状,却已暗伏雨意。“艳晨”三句,概绘了当时西湖寒食游人踏青的盛况。言游人在春日遇到一个少见的艳阳天,所以在心目中觉得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从清晨转为晌午。是时,湖面上游船如蚁,笙歌阵阵;岸堤上年青女子摩肩接踵,人群如流,互相争道而行。词人对西湖繁华晴日的描述,是作为伏笔来与下面的雨境狼藉成强烈对比。“骤卷”五句,转写雨中情景。突然间狂风骤起,尘埃翻滚,真是“春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所谓“雨来风领路”,这雨前序曲使游湖女子的秀发散乱,花容失色,纷纷以袖、巾掩面而行。刹时雨点来临,那些豆大的雨点将许多桃花瓣、杏花瓣一一击落在地,任人践踏。这时候,连无知的春燕也停止了呢喃声,似在为这场狂风骤雨发愁,默默地在雨中低翔。西湖春天的特征:桃、杏、燕子等在雨景中的特写镜头,被词人一一摄入。上片刻画了西湖寒食的晴雨景观。

  “乘盖”三句承上。“乘盖”,即乘轿。“旗亭”,即市楼,这里引作酒店。可参见王之涣“旗亭画壁”故事。“解佩”,用唐贺知章“金龟换酒”典故。此言由于下雨,因此乘桥游春的人们也纷纷找寻地方避雨。词人在湖旁的酒店里与老朋友不期而遇,于是就解下身上的玉佩换酒待友。“恨春”三句,酒中话题也。词人说:“这场大雨是‘春姑娘’的嫉妒心在作怪,因此下一场大雨不但使游春女子的罗裙湿透,也使其‘金莲’(即双足)沾满了尘埃,弄得她们狼狈不堪,实在可恨。”“恨春”句与上片“愁燕”句相同,都用拟人手法描摹物态,更显生动形象。“酹入”两句,以幻象道之。言眼前的春雨像醇酒般地浇灌在梅树林中,而绵绵不绝的雨点又如泪帘般地遮暗了那远处的梅林。西湖边多梅树,故有此语。词人极富想象,所以能将眼前之雨,忽成醇酒,忽化泪珠,显得变幻莫测,跌宕多姿。“峭寒暮”两句,言春寒临暮更甚,寒风中有人用笛子吹着《陇头曲》渐渐远去。这也是说游湖众人在临暮时渐渐散去的情景。

  全词概括出西湖寒食一日游中的天气变化及游人的各种姿态,为后人提供了古代风俗的一些写真材料。

诗人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377篇诗文

诗文推荐

陈家园,野塘基。

千金花锦地,千年子孙期。

历岁未半百,池台生橹葵。

红楼在西家,无址遥相移。

主公规戒石,草中字离离。

妾流厮养妇,客散屠沽儿。

尚有庭中树,高蔓女萝枝。

飞来双燕子,岂识春风悲?

嗟我陈家园,盛衰固有时。

我闻陈主公,义侠犹见推。

挥金周所急,解佩酬相知。

君不见西家龌龊子,生女作门楣。

娇客灭门户,重令后人嗤。

说时不借口,用处不依身。

天寒绝飞鸟,潭净无游鳞。

点活眼,著精神,野草闲华自在春。

形名未兆,文彩全彰。

短者自短,长者自长。

黄面瞿昙徒自说黄道黑,胡须达磨何须历魏游梁。

长忆江南二三月,鹧鸪啼处百花香。

芳草萋萋入眼浓。

一年花事又匆匆。

吐舒桃脸今朝雨,零落梅妆昨夜风。

云接野,水连空。

画栏十二倚谁同。

两眉新恨无分付,独立苍苔数落红。

结庐胜境,似旧日曾游,玉连佳处。

万花织组。

爱回廊宛转,楚腰束素。

度密穿青,上有燕支万树。

探梅去。

正竹外一枝,春意如许。

奇绝盘谷序。

更碧皱沿堤,绮霏承宇。

柳桥花坞。

问何人解有,玉兰能赋。

老子婆娑,长与春风作主。

彩衣舞。

看人间、落花飞絮。

胡床寒,坐卓卓,只个虚空唱兮万象和。

道契环中有智游,言满天下无口过。

玉笛钿车当日事,东涂西抹都曾。

等闲曲子压和凝曲子相公。

纵游非草草,已醉强惺惺。

今向三家村送老,身如罢讲吴僧。

高楼百尺不须登。

半炉烧叶火,一盏勘书灯。

西湖十里孤山路。

犹记荷花处。

翠茎红蕊最关情。

不是薰风、吹得晚来晴。

而今老去丹青底。

醉腻娇相倚。

棹歌声缓采香归。

如梦如酲、新月照涟漪。

衲僧拄杖子,漫漫黑似烟。

西湖九个月,可恶亦堪怜。

忽然飞过鄞江去,搅动沧溟浪拍天。

松风兰露滴崖阴。

瑶草入帘青。

玉凤惊飞,翠蛟时舞,喷薄溅春云。

冰壶不受人间暑,幽碧哢珍禽。

花外琴台,竹边棋墅,处处是闲情。

晋有逸民,乐天不忧。

唐有遗臣,嗜古好修。

或夷惠之拟伦,或斯冰之与俦。

炯松姿而筠操,又铁画而银钩。

集二妙之全美,接千载这风流。

载酒拂石,寻壑经丘。

吾将抱此而为栗里之游。

夤缘心,和合相,傀儡棚头呈伎俩。

打破画屏归去来,家山田地还清旷。

扫断情尘,沥乾识浪,虚明游践兮风月一壶,梦冷转身兮雪云万丈。

髻鬟对耸,万松扶玉上青冥。

西风共倚,烟南水北,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

爱翠尖如削,天外亭亭。

高寒梦惊。

是何夕堕双星。

无限苍崖紫岫,谁拊棱层。

薜萝深处,算少年、游屐几番登。

河汉近、疑在蓬瀛。

右十景,先辈寄之歌咏者多矣。

霅川周公谨以所作木兰花示予,约同赋,因成,时景定癸亥岁也。

昔任高阳里,登堂执束修。

深知二郎故,曾接两翁游。

面棘新班峻,然藜旧话休。

空藏笥中帖。

世世宝银钩。

将门子弟君独贤,一从受命常在边。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

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

箧中赐衣十重馀,案上军书十二卷。

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

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

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

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送君一去天外忆。

平生南北与东西,岂是扬波与汩泥,晚入金门诸彦接,来同绮席赐尊攜。

时逢宠渥欣陪预,老遇风光懒咏题。

共戴君恩何以报,惟将圣寿祝天齐。

金华牧羊儿。

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

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

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

可以炼精魄。

彭城官居冷如水,谁従我游颜氏子。

我衰且病君亦穷,衰穷相守正其理。

胡为一朝舍我去,轻衫触热行千里。

问君无乃求之与,答我不然聊尔耳。

京师万事日日新,故人如故今有几。

君知牛行相君宅,扣门但觅王居士。

清诗草圣俱入妙,别后寄我书连纸。

苦恨相思不相见,约我重阳嗅霜蕊。

君归可唤与俱来,未应指目妨进拟。

太一老仙闲不出,(张安道为太一宫使。

)踵门问道今时矣。

因行过我路几何,愿君推挽加鞭箠。

吾侪一醉岂易得,买羊酿酒従今始。

默默而游,月冷天秋。

靡靡而周,云行水流。

身心无畔岸,机用有锥钩。

诸尘三昧纵横句,分付之人拄杖头。

十载相逢酒一卮。

故人才见便开眉。

老来游旧更同谁。

浮世歌欢真易失。

宦途离合信难期。

尊前莫惜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