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题骤马冈

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秀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赏析

作品赏析

【题解】 骤马岗,江西一地名。 光绪七年刻本《江西通志》卷五十《山川略》云 :“在武宁县西六十里,俗呼走马岗,一名饮马岗。宋绍兴间,岳飞讨贼饮马于此。” 这首诗应是作于绍兴三年夏。当时,岳飞奉朝廷之命出兵吉州、虔州,镇压农民起义军。他没有执行宋廷关于屠城的密旨。 他把弹压农民起义军视为“歼小丑”, 而耿耿于怀的是何日麾师北伐,收复失地。这首诗表达了岳飞对打内战的厌倦和不能北上抗金保家卫国的愤慨。【注释】①豁战眸:睁开跟睛看战场。②机舂:水碓,又名机碓。元王桢《农书》卷十九《利用图谱》:“机碓,水捣器也。《通俗文》云水碓曰翻车碓。杜颖作连机碓。”③黍离:《诗经》中“王风”篇伞,内亨是说,东周大夫出行到西周旧都镐京,见宗庙宫室毁坏,“尽为禾黍”,十分忧伤。 悯周:“黍离,闵宗周也。……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诗序》)悯(min),见人可怜而产生同情心。周,指西周(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七一一年)。④南服:周制以土地距国都之远近分为五服。因此,南方也叫作南服。诗中是指吉,虔地区。 歼小丑:指镇压农民起义军。小丑,是作者站在封建统治者立场上,对农民起义军的蔑称。⑤北辕:汉苟悦《申鉴·杂言》下;“适楚而北辕者,曰‘吾马良,用多,御善’。此三者益侈,其去楚亦远矣。”这里是说,现在朝廷让我在南方 神州;中国的别称。《史记·孟子苟卿列传》引邹衍语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⑧七尺:七尺之躯。指自己的生命。 酬明圣:报答圣明的君主。⑦天涯:天边。诗中是指北方,当时北方是宋朝的沦陷区,再往北则是侵略者金人所在地。因为天边有金人,所以用“怒指”,因为是沦陷区,所以用“泪不收”。

诗人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19篇诗文

诗文推荐

此大武者,二十八蹄。

茂树之下,丰草萋萋。

牧童且嬉,夕阳未西。

何如桃林,归去来兮。

胡椒尚杀元丞相,薏苡犹疑马伏波。

上下三指,彼此七马。

似有心无,半真半假。

乳峰被人问著,五年分疏不下。

阿呵呵,笑倒东村王大姊。

东泉千年流不休,西泉千年秘不流。

临海令君一念作,猿鸟未知泉已觉。

殿脚西头苍石根,向来元无泉眼痕。

一朝擘崖迸膏乳,却与东泉作宾主。

令君已升金掌中,白鹤古祠烟雨蒙。

父老思君难弃得,登亭饮泉三叹息,祝君公台寿千百!

即心即佛,狗咬枯骨。

非心非佛,牛溲马浡。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伏惟万福。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雪花飞下。

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归来也。

西风平野。

一点香随马。

已办僧心,未圆僧相。

才得方句,便成和尚。

红药开时人可怜,烂云明锦破晴烟。

雍容近待千花右,绰约翻阶四户前,不分柳条开白眼,直愁榆叶散青钱,我来偶落东风后,只有鲛绡处处传。

灵均侈山林之乐,薄笼绡袴,幽放檀心。

妖舞春风身醉香,力难扶也。

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

谢却君恩入寒尘,宫花从此不能春。

丹青恨毛延寿,娄敬先为作俑人。

国不可负,城难以降。

夫妇俱死,节义成双。

结庐人境。

万事醉来都不醒。

鸟倦云飞。

两得无心总是归。

古人逝矣。

旧日南窗何处是。

莫负青春。

即是升平寄傲人。

一犁初卸。

息影斜阳下。

角上汉书何不挂。

老子近来慵跨。

烟村草树离离。

卧看流水忘归。

莫饮山中清味,怕教洗耳人知。

岸草雪残迎马绿,野梅风暖著人香。

半壳含黄,双螯擘紫,风流浑是芦花。

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

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

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

草泥,行郭索,横戈曾怒,张翰浮夸。

笑鲈鱼虽好,风味争些。

醉嚼霜前松雪,江湖梦、不枉归槎。

停杯问,余其负腹,是腹负余耶。

秋风驾洪涛,灵槎中荡摇。

恍如乘船天上坐,帝青九万无纤毫。

黄姑织女长相见,归来空记当时面。

至今海与银河通,何因再得相从容。

闲庭草色能留马,当路杨花不避人。

(张为《主客图》)

鹰使司漏,马使警偷。

臧者守杼,获者运牛。

彼此职废,空抱主忧。

君不见薛恭尹赏各有所,两地一易俱称优。

城头月落尚啼乌。

朱舰红船早满湖。

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

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