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

谓东坡、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wèi dōng pō、wèi lăo fù guī lái,tiān wèi qiăn gōng guī。

向西湖两处、秋波一种,飞霭澄辉。xiàng xī hú liăng chù、qiū bō yī zhòng,fēi ăi chéng huī。

又拥竹西歌吹,僧老木兰非。yòu yōng zhú xī gē chuī,sēng lăo mù lán fēi。

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yī xiào qiān qiū shì,fú shì wēi jī。

应倚平山栏槛,是醉翁饮处。yīng yĭ píng shān lán kăn,shì zuì wēng yĭn chù。

江雨霏霏。jiāng yŭ fēi fēi。

送孤鸿相接,今古眼中稀。sòng gū hóng xiāng jiē,jīn gŭ yăn zhōng xī。

念平生、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niàn píng shēng、xiāng cóng jiāng hăi,[rèn,rén] piāo péng、bù qiăn cĭ xīn wéi。

登临事,更何须惜,吹帽淋衣。dēng lín shì,gèng hé xū xī,chuī mào [lín,lìn] yī。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元祐六年(1091)冬,苏轼于知颍州任上作《洞庭春色并引》,施元之,顾禧注:“赵德麟旧字景贶,坡著《字说 》,为改字德麟,德麟字见于诗者,自北篇始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卷三四断为元祐六年八月至元祐七年(1092)三月间作,另据后附《晁补之年谱简篇 》,补之于六年春赴杨州任所,七年冬即离任还京,则知此词乃七年春得赵德麟自颍州赠酒时所作。开篇从东坡早欲归隐而不得,展开词情。起首句意谓东坡早有“有田不归如江水”之誓,可惜天意未许其遽作“ 归去来兮”之赋。“向西湖”三句,言东坡近年出知杭州,继知颍州,两地皆有西湖;湖虽两处 ,其为秋波媚妩则同 ,湖上有飞霭澄辉,并境光色。此处写湖山胜境,只以水光云影月色表之,语极凝炼。“又拥竹西歌吹”句化用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杨州。”的“拥”字体现东坡的知州身分 。“僧老木兰非”句又脱胎于王播《题木兰院》诗 :“三十年前此院游 ,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王播少时孤贫,尝寄居扬州惠照寺木兰院 ,随僧粥食,久之僧颇厌,乃饭后始鸣钟以拒之 ,后播得志,出为淮南节度使,镇扬州,因访旧游处,作此诗。词中用旧典表古城人世沧桑之感,由此接入“一笑千秋事,浮世危机”寄概 。苏轼《宿州次韵刘泾》诗已有“ 晚觉文章真小枝 ,早知富贵有危机 ”之语 。古来士大夫从宦者,莫不恐惧得罪 ,有不测之祸 。自《晋书·诸葛长民传 》有“ 富贵必履危机”之语,后代诗词中颇多引用,如辛弃疾《最高楼》词也说“:吾衰矣,须富贵何时 。富贵是危机。”词人此处,以“一笑”二字领出,似为达观,实亦无可奈何。下片回到平山堂的离筵上,起首五句参合欧阳修苏轼的词语 。叶梦得《避署录话》载:“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堂据蜀冈,下临江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公每暑时,辄凌晨携客往游。”有《朝中措》词云:“平山栏槛倚睛空 ,山色有无中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 ,一饮千钟。”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佺》词:“长记平山堂上 ,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词人在这里写当时宴席情景 ,特地点出“是醉翁饮处”。欧、苏先后知扬州,饮于平山堂,倚栏槛,望江南,怀古人,想当世 ,而今词人身历其境 ,兴怀宜亦同之。“送孤鸿”两句用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古来相接眼中稀 ”,又杜牧《登乐游原》诗“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这一感慨,不但是词人自己的,连苏轼的心事也说在里面了。苏公文章道德,是词人以为仪范的 ,此会一别,不知日后尚能追随否。“念平生 、相从江海,任飘蓬、不遣此心违”,上句是说此前,下句是说今后,申临别之意,表膺服之心。倘再有幸相随左右,则“登临事,更可须惜,吹帽淋衣”,登山临水,风雨必从。这是指形迹上的事,其实“江海 ”“飘蓬 ”二语,已包含有政治风波之意在其中;“登临 ”而计及“ 吹帽淋衣 ”,也是同样的政治预感。此词化用前人语,也恰到好处,有语短意长的效果。

诗人简介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787篇诗文

诗文推荐

使君领客未经旬,更以蝤蛑作小春。

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色鲜因晓日,声脆得秋霜。

更无人为作招魂。

炎光缺独雅。

宗霸拯时伦。

龙德待云雾。

令图方再晨。

岁远荒城思。

霜华宿草陈。

英威遽如是。

徘徊歧路人。

大哉释迦文,福聚海无量。

此地少朱砂,赤土以为上。

我今稽首礼赞扬,留作人天作牓样。

尊前放手。

铜钵声穷诗已就。

姑射肌肤。

舞罢缠头怎得无。

青腰更巧。

搓粉团酥来斗妙。

不敢方人。

容色依稀似太真。

大哉圣王,实王生德。

作乐以崇,时祀无矣。

清酤惟声,嘉牲孔硕。

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雷乐工,先王使侍华清宫。

营州羯奴作天子,梨园弟子群相从。

雷乐工,投乐器,恸哭西风双血泪。

凝碧池头刀谩攒,试马柱前詈不畏。

於乎,雷乐工,既解此,何不筑中置一匕?

人亦有言,祸福无门。

忠孝弗著,淫侈实繁。

天其罚我,我又奚怨。

傥谨言行,或反邱园。

作为此诗,以告同阍。

君不见奇章平生石解颜,有得甲乙劳镌刊。

又不见卫公平泉严作戒,要与山岳争完安。

衽席杯盘易沈溺,可无雅好嬉过日。

生须玩物不流物,负山暇问谁有力。

此石摈弃岁几周,几人摩挱动诗愁。

不妨野鸟印爪迹,曾是画鷁明方舟。

奇嗜岂必真无取,尤物未可轻粪土。

二公真情不激诡,静对孱颜堪乐死。

揆予肮脏如石顽,一跌叵复能朝天。

石默不言诗为宣,正用吟玩忘吾年。

牧牛儿,远陂牧。

远陂牧牛芳草绿,儿怒掉鞭牛不触。

涧边古柳南风清,麦深蔽日野田平。

乌犍砺角逐春行,老牸卧噍饥不鸣。

犊儿跳梁没草去,隔林应母时一声。

老翁念儿自携饷,出门先上冈头望。

日斜风雨湿蓑衣,拍手唱歌寻伴归。

远村放牧风日薄,近村牧牛泥水恶。

珠玑燕赵儿不知,儿生但知牛背乐。

画以有声著,诗以无声名。

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

风月小斋模画舫。

绿窗朱户江湖样。

酒是短桡歌是桨。

和情放。

醉乡稳到无风浪。

自有拍浮千斛酿。

从教日日蒲桃涨。

门外独醒人也访。

同俯仰。

赏心却在鸱夷上。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

山鸟,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

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除坛西郊,坎其声鼓。

百灵至止,结来作主。

秬鬯湛淡,玉斝觩觖。

是谓嘉德,神其安留。

宛洛佳遨游。

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

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

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

桑榆荫道周。

东都已俶载。

言归望绿畴。

一声欸乃烟波阔,千古离骚日月光。

明离之象,少阳之位。

固邦为本,央天作贰。

备范克温,冖章斯行。

丕宣令献,恭守宗器。

心低大小。

细细搜寻玄里妙。

大小心低。

酉上为东卯作西。

心高火出。

走了三田饧与蜜。

火出心高。

转毂轮回又一遭。